
图一:博文里,有一篇《县里传来捷报:老婆大人“感动鄢陵”》。
博文,是写给我在南坞村小学教书的妻的。
博文于2010年1月18日贴出。
2011年12月8日凌晨三点二十分,有网友在我博客里留言:
“董老师,一定要看到我的留言啊!我想请你问一下刘景霞老师,她在2000年前后去县城参加公开课一类活动的时候,有没有借用过鄢陵县实验小学的一班学生?然后她是否曾写信给这个班的学生?我是当年被南坞乡一个老师借用的那个班的学生之一。当时没写回信很后悔,十多年还在想着这件事。”
2011年12月8日早上七点十三分,我看到留言,赶紧给老婆大人汇报,根据老婆大人的指导思想,我马上回复:
“一大早,打开电脑,看到了这个留言,赶紧给刘老师说了。刘老师说,十多年前,她到县城讲课,借用过鄢陵县实验小学的一班学生,有个叫杨柳的女孩子,是班长,让刘老师非常感动,这个小姑娘组织能力非常强。不知道是不是你啊——很荣幸,十多年后,我娶了这位给你们讲课的刘老师。”
2011年12月8日晚上十点三十二分,网友出现:
“我就是杨柳。。。~~~~(>_<)~~~~”
“当年收到刘老师那封信感动得不行,给班里同学念了,大家都说一起写一封信。可是改天我们要写回信的时候,因为之前我把信放在书包夹层里了,当时没找到,很久以后才找到。所以也没再写了。”
“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记得当时刘老师给我们写的这封信。。。还都记得是我“弄丢”的。很惭愧。
对这件事我有很多很深的感受,那封信我也还放着,也一直想找到刘老师。可是人海茫茫,总觉得不太可能再找到了。想不到因为在网上搜家乡的新闻,无意进入这个博客,仔细看的时候觉得刘老师各方面条件都符合我们当时结识的那个老师。呵呵,尤其是您在字里行间体现的刘老师浪漫和热情的性格。我犹豫了一下,就抱着试试的态度留言咨询一下了。想不到真的是!”
“十多年过去,当年我们那个班的孩子都已经考上大学并且快要毕业了。我目前是吉林大学的学生,明年就毕业了。寒假的时候也许我会回老家。如果回去的话,且刘老师你们方便的话,到时候一定会和同学们一起去探望!麻烦董老师转告!”
图二:今天上午,突然就接到了一条信息,是杨柳。
她说,她和几个同学要来南坞村看看刘老师。
——十年前,妻这个远离县城的乡村教师,借用了城里学校的一班学生讲课,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交往,不曾想,十年过去,竟然还能这么远到南坞村见面。
图三:前排右侧的,是杨柳。
杨柳后来随父母定居北京,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鄢陵一趟,她现在就读于吉林大学,今年大四,明年就大学毕业了。
这三位男同学,我只听见说一个在周口师院,他们四个,都即将大学毕业。
——妻被几个九零后的帅哥美女簇拥的这一刻,我觉得她是那样幸福。
图四:妻说,给他们上那节课的时候,她的年龄,刚好是今年这几个年龄人的年龄。
多巧啊!
我说,你们的再相见,有些传奇。
图五:在我家简陋清冷的小屋儿里,妻陪他们聊天,我到办公室值班了。
妻说,走的时候,几个人提出想看看《岭南无雪》,妻就翻箱倒柜,把所剩不多的书每人送了一本。
不到一个小时,几个人就匆匆离去了。
看着远去的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