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2011-12-14 20:37:58)
标签:

烟站

烟叶

只乐乡

临颍县

河南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一:我是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人。

          一个紧挨临颍县境和许昌县境的村子。

          但参加工作后,我到了南坞村,并在南坞村娶妻生子。

          算来,一年中,三百六五天,我在顺羊村的时间,也就五六天时间。

          一些网友不大理解,我为何总是极少回家。

          不是不想回家,但我的工作性质决定,我基本上就出不了乡政府的院子。

          别说回家,就是到南坞村街上走走,也是极少的。

          基层的办公室,大量的琐事都得负责,办公室人手又少,只好天天守着,唯恐出了纰漏。

          上周六,说了要回家,但等到出发,已经是午时十二点多了。

          骑上摩托车,穿上厚厚的大衣,带了妻儿,回顺羊村,我的家。

          骑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家了。

          在街上买东西,我站在商店门口,拍了这张图片。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二:这栋楼,是我童年时所建。

          那时村里人都种烟叶,这个位置是烟叶收购站。

          那时,这里在夏季总是人山人海。

          卖了烟叶,父母总要在街上给孩子买些零食,然后男人怀揣收获,满脸喜色地让妻子儿女坐上架子车,回家继续准备着下一次的到来。

          这些年烟叶种植面积大量萎缩,烟站也跟其他地方的合并了。

          人去了,院子荒落了,就卖给了村里人。

          现在,一个仓库成了一家饭店,另一个仓库租给了村里一个粮食收购商。而三层的办公楼和院子,临街一层,成了商店,二楼三楼和院子,则租给了鄢陵县青年豫剧团当了宿舍和排练场地。

          村里每逢周六有绠,而逢农历双日有集。

          听父亲说,过去村里的绠好的时候,方圆十几里临颍县、许昌县的一些村子,都来这里赶绠的。特别是农历新年前,逢绠逢集了,都是起五更来赶集,来了天还黑着,都蹲在街上烤火,人上来的时候,街都挤满了。

          我上初中的时候,村里的集还是很好的,但这三五年,因为村里好几个商店都有新鲜蔬菜和肉类食品全天候供给,村里原本逢双日早上的集便冷清了许多,但现在还在坚持着。

          那种早上男女老幼都拥到街上买菜的景象,恐怕很快就要成为历史。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三:顺羊村烟站老办公楼临街的东南角,扒开了一个门儿,开了一家商店。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四:与烟站隔了一条小街是信用社。

          记不得是哪年开始有这个信用社的,因为有庞大的烟站在旁边,所以,这个农家小院儿式的小单位,一直不大起眼。

          但整个村里就数这里有钱了。

          现在人家改名了,叫鄢陵县农村商业银行。

          俺家就在烟站与信用社中间的一条小街里。

          顺羊村是有南北两条街道,交汇与十字街,这两条主街道,都没名字,倒是俺家所在的那条偏僻的街道,不知道为啥,还有个名字,叫作“油坊街”。

          可能古时那条街上有几家榨油作坊。但没听老人讲起过。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五:原来,烟站的院子是封闭的,烟站撤消后,大门和里侧都拆了,成了一个小广场。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六:烟站南仓库的外墙。

          几十年了,现在看还是挺高的。

          小时候,曾见过里面堆成小山的烟叶。

          那时村里有一个拖拉机运输队,常能见到长长的拖拉机车队,把车装得高得吓人,从十字街拐弯,往位于几十里外许昌城的许昌卷烟厂拉。

          记事时,父母带着我,上了烟包车顶,天还黑着,就出发了,天明时,掀开蒙住头的包片,许昌城就到了。

          正是坐着那种高高的烟包车队,我跟着父母走亲戚,第一次见到了突突冒着白烟的脏兮兮的火车,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很大的地方,顶上都上了棚子,不漏雨,后来明白,那是菜市场。

          菜市场非常热闹,还有卖饭的,第二天,又去那里,意外碰到了又拉了一趟的一个叔,他在吃烩面或是什么,让我喝啤酒。

          关于烟叶,总有太多的回忆。

          更多的,是每到夏天就钻进烟田中掬烟叶的难受味儿。

          烟叶,总是跟红薯套种的,抱着满怀的烟叶,不能踩着红薯,走着,是很不方便的。

          开始“打”烟叶时,就可以跳进村里的池塘洗澡了。自然,是很热了。

          烟叶,含有大量的烟油,不能挨着身体,得穿上一件外套,烟田又高过密,就越发闷热了。

          烟叶拉家,弄一堆烟杆儿,备了绳子,开始“系”烟,“系”好,装车,到村头的烟炕屋,爬上一层层的炕屋,把烟杆俺一定的密度摆满,然后,封了炕屋门,开始“烧炕”。

          好像是两天或是三天后,一大早,开始“出烟”。

          冒着六七十度的高温,把烟杆一个个递出来,各家装各家的,小心翼翼地把酥脆的金黄的烟叶拉家里,等“潮”过之后,是“拣”烟,把烟按一级、二级……末级、黑暴等不同等级拣出来,扎成板凳腿儿粗细的把儿,就可以拉到烟站卖了。

          到了烟站,有“烟师”,烟师在仓库门口“验级”,烟师很专业,他说几级,就是几级,若是不想卖,可以拉家里,重新分拣……

          ——现在想想,那时的农民,可没少受罪。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七:说是早上回家,但一直忙到十二点多才出发,到家,已经快下午两点了。

          一家人都冻坏了,母亲赶紧点了豆杆和辣椒杆,让妻烤火。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八:到家了,心里觉得轻松了许多。

           说说俺村的历史吧!

           据1988年版《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载,顺羊“在县城西南19.5公里,只乐乡政府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西与临颍县王岗乡坡孙村相邻,北邻老潩水。顺羊村委会驻地。1995人,均系汉族。耕地3272亩。”

         “相传:古时,从老潩水上游飘来一只石羊,至村北桥边搁浅,人们认为‘神赐’,村亦由此得名。”

         “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董姓始祖碑文记载:‘始祖董大公世居于此,数十世矣。’

          今仍以董姓居多。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约42万平方米,南北街一条长约700米与东西街一条在村中十字相交。居住集中,布局严整,多为瓦房。清咸丰十年(1860年)筑‘顺羊寨’,今寨废,尚有壕沟环村,积水养鱼。

          西北隅有学校一所,南北街两侧设村办面粉厂、制瓦厂、化工厂、供销社及烟站等单位。以农为主,产小麦、棉花、烟叶等。

          清朝时期,该村即为集市,设有食宿、当铺、监店等,来往客商络绎不绝。今农历逢双日有集,星期六有物资交流大会,上市品种以日杂为主,月成交额达1.5万元,机会规模达2000人以上,服务半径2公里,是该乡主要农贸市场之一。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九:右侧的小屋儿,是俺家的厨房。

          年前,哥嫂出一部分,我和妻出一部分,准备把家里的房子扒了,盖新房子。

          但肯定不是楼房,比现在好些就可以了。

          等将来条件好了,再说。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十:这堂屋的房子,有三十余年房龄了,比我好像还要大一岁。

          今年夏天,刚把瓦换了一遍。

          这次重盖,会彻底改善一下。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十一:房子虽旧,但如这盆中火,能让人心温暖、安静。


图片乡村:回家之村里有着古老的传说(鄢陵县只乐乡顺羊村)
     图十二:刚到家,就有三个两个同事和一个领导打电话——南坞村,还有我的很多活儿等着。

             两点多父亲做饭,吃过饭歇了半小时,帮父母摘会儿辣椒,就又骑上摩托,往南坞村赶了。

             出村是一条水泥路,骑着摩托,我掏出相机,拍了这张图片。

             远处,有白色房子的地方,左侧,是鄢陵县只乐乡野岗村,右侧,是只乐乡寺后李村。

             这里,都是我熟悉的。

             但,我又得匆匆来、匆匆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