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去郑州,自然,要带上相机。
去郑州,拜访了豫剧大师王素君老师。
新浪博友“好望角”全程陪同,又专程到车站接我。
见过王老,就匆匆踏上归程。
连县城都极少去的我,对偌大的郑州,是满眼陌生。
“好望角”又送我。
过马路,不是直线穿过去的,而是要转一圈儿,绕过一个十字路口,再折回对面。
路对面,有公交站牌。
印象里,好像就是坐的63路公交。
远处,有郑州同济医院的牌子。
“好望角”给我说不很多遍,我就是记不住,这条路叫什么名字。

图二:早上七点多从南坞村出发,来回转车,坐得我头都懵了,十二点半,才到了目的地。
在王老家和一位新浪博友家中呆了不到一个小时,我又着急着回南坞村。
公交车上,我对“好望角”说,想在郑州给孩子买两盒儿童牙膏。
坐了不知是一站还是两站,我们中途下车。
就步行,路上,竟然很少商店。
“好望角”对郑州非常熟悉,说,到前边有一家大商场。
就边走边拍。
郑州的楼房,特别气派。

图三:路旁,竟然有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牌子。
《协商论坛》杂志社。
我很意外,编辑部就在这么一个侧门里。
——乡政府每年都要定一堆这个杂志,我偶尔也看看。
在俺心里,省城的杂志社,门槛那是在天上的。

图四:过街天桥、摩天大楼,是城市的标志。
南坞村看不到。
第一次到郑州,是2004年,去了二七广场。
二七广场四周,建了个一圈的高高的天桥,把整个广场给围了起来,特别高,特别干净,还全部用玻璃封闭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广场那么大,竟然能建那样气势恢宏的人行天桥。
当时,把我震撼了。

图五:从出生,孩子就在南坞村。
此次郑州行,让孩子缺了一天课,带他到郑州看看。
孩子对城市里的一切都很好奇。

图六:我刚拍了这张图片,左侧一个岗亭的武警就大声喊了起来。
很严厉很不满意地冲我吼,不让拍。
我赶紧收起了相机。
走过时,武警一直在大声说着什么,我挺紧张,害怕他撵上拉住我不让走。
武警没下岗亭,好像在对院子里的人说,我拍图片了。
当时真有点儿吓着了,与“好望角”和孩子走得更快了。
耳畔,隐约还听到后头喊“删掉”什么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
俺村都叫作是“河南省政协”。
我不明白,河南省政协的大门为啥不让我拍?
俺乡政府的大门,办公楼,天天没别的人,净是村里的群众带着两脚泥来。就是晚上十点十一点,我也接待过喝多酒的村民到乡政府“咨询”新型农村规划问题的。
俺乡政府的大门儿是敞开的呀!
省政协的大门儿,也应该是为广大群众开的吧?
我拍张大门的图片,影响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了?
——今天,只管贴出来。
省政协门口的武警不会带枪到俺村把我抓走吧?
相当怕怕!

图七:这次到郑州,心里有“看看”郑州的准备。
所以,一路上,相机不停,想留下些郑州的影像。
印象最深的,是郑州的特高的大楼特别多。

图八:新华通讯社河南分社。
这个太厉害了。
中共早期的喉舌,民国时候就很有影响了。

图九:这条街,若是让摄影家们拍,肯定能拍出极美的风景图。
本来打算贴二十来张图片,但经常睡太晚,害怕对身体不好,就先贴这么几张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