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2011-10-31 20:00:37)
标签:

河南

许昌

鄢陵

旅游

和尚

尼姑

偷拍

南京

扶沟

农村

图片

菩萨

出家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一:弥陀寺地处许昌市鄢陵县张桥乡老张桥村。

          因事,去了新张桥,返程,途径老张桥村。

          就去了弥陀寺参观。

          曾去过弥陀寺几次,也拍了图,贴在了博客。

          建了多年,弥陀寺还在扩大规模。 

          进庙,有一次被震撼。

          气势恢宏。

          雕梁画栋。

          占地大,院子多,房间无计。

          就沿着中轴线走,东拐习惯,进了弥陀寺的餐厅。

          这位白须的和尚,不知有没有发现我在拍他,他一直静坐,默默念诵“阿弥陀佛”。

          整个大厅,都弥漫着“阿弥陀佛”的颂唱。

          一些人,已经盛好了饭,端上了桌,但没有一个人吃。

          听弥陀寺壁画主创者的农民画家卢广继说过,庙里和尚吃饭,都是由大和尚在主席就座后,在他的带动下才能开饭。

          身在其中,入耳,尽是“阿弥陀佛”,入眼,尽是一脸平静的人们。

          不由,便有了种难以名状的感觉。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二:餐厅挺大的,估摸着得有两千多平米。

          吃饭的人不是太多,可能有三十来个。

          但还有人不断进来吃饭。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三:我不懂宗教,不知说得是否妥帖。

          女的出家人,应该叫尼姑吧!

          出家人好像都很讲卫生。

          这里的和尚、尼姑,有老人,也有年轻人。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四:饭果然很清淡。

          汤面条、卤面、蒸米、青菜豆腐。
          但愿师傅们能吃好。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五:老张桥村弥陀寺的餐厅卫生不错。

          人家的窗帘,看起来也是质量不错的。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六:一个并非出家人的男子发现我在拍图,走到我跟前,似乎有些不高兴,问,你干啥哩?

          咱是俗世人,不敢随意跨界打扰了清净世界的人们,就悄悄退出了。

          出了餐厅门口,忍不住,回头又拍一张。

          若是师傅们能让拍拍他们的生活细节,让世人了解他们的神秘世界,那该多好了。

          可惜,没机会,也没人让咱随意走进他们的生活。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七:餐厅人多,就到外边拍。

          弥陀寺的这种长廊有好些个,我记不得这是在哪个位置拍的了。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八:弥陀寺面积非常大,但卫生保持却格外好。

          又不见有人随时保洁。

          佛门净地,不光心净,身也净的。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九:此次弥陀寺之行,拍得最少的,就是佛像。

          可能是刚好赶在中午,大殿都关门了。

          邂逅了这位这两位佛主、菩萨,就拍了一张。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十:匆匆沿着弥陀寺的中轴线走了一遍,还得往家赶着做饭。

          到东院大门口儿,门插上了。

          看见这个中国传统的安保措施,瞬间,仿佛回到了老家的老瓦屋里。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十一:“吱扭扭扭”,厚重的木门开启。

             回望,在建的弥陀寺东院。


图片乡村:偷拍和尚尼姑的午餐(许昌鄢陵老张桥村弥陀寺)
    图十二:说说弥陀寺所在的许昌市鄢陵县张桥乡老张桥村吧!

            老张桥:在县城东南17.5公里处。大浪沟在村东2公里处南北流过,隔大浪沟与扶沟县固城乡朱岗村东西相望。系张桥乡张中、张北、张南三村委会驻地。据传,村北原有络河,曾有张姓夫妇于此摆渡,死后人们遵瞩用其余资建桥一座,名张桥。建村后,村以桥名。1958年公社机关由此西迁新张桥后改称今名。清咸丰九年(1859年)筑寨,今废。单日有集,农历每逢二、六日有物质交流大会,为鄢陵、扶沟二县交界处重要农贸中心。东南部建露天剧场一座。明、清、民国,直至建国后,多在此设联保及区、乡级治所。为明永乐年间南京东城兵马指挥使曹通、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武进士曹尔录及举人曹振标、拔贡孙起风等人的故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