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豫剧《秦香莲》里头,有这样一句台词:常言道,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
今天,俺家的晚饭,照常,还是家常饭。
不过,今天的家常饭里头,有一样不太家常。
图中的烙馍,不是平常的烙馍。
因为,里头,掺入了红薯。
南坞村农历逢五逢十有绠,妻今天买了一袋红薯。
中午,蒸了半锅红薯。
晚上,妻说,不买馍了,烙点儿烙馍。
和面的时候,妻弄碎了两块儿蒸红薯,和进了面里。
烙馍出锅,更显柔软,且,有股香味儿。

图二:不炒菜了,撕烂半棵白菜,在门前菜地薅一小把儿小葱。
今晚的菜,就是凉调小葱白菜。

图三:调料,有豆油、醋、盐、十三香。
调好,尝尝——好吃。

图四:同事有俩小妮儿,一个叫磊,一个叫趁,都是大学毕业就上班,还没成家,天天吃食堂。
我说,晚上恁嫂子烙馍,别到伙房吃饭了。
磊正减肥,说,我只喝一碗稀饭。
来了,她卷了俩烙馍,喝了两碗稀饭。
她说,今晚减肥失败。
趁,吃了三个卷烙馍。
趁和磊其实吃得不多,前些时候,郑州一位博友到俺村,那天晚上,妻也是烙馍,调的,是萝卜丝——郑州博友吃了六个卷烙馍。

图六:烧的稀饭,是红薯稀饭。
俺这儿称红薯稀饭为“红薯糊肚”。
据鄢陵作家君山老师考证,“糊肚”者,乃是古时中原人在日常的饥饿中所发明的糊状的食物,因稀汤寡水,取“糊弄肚子”之意,故称“糊肚”。
第一步:红薯洗净,去皮儿。
第二步:锅内添清水,一人一碗,也可根据饭量增减。
第三步:手握红薯,置于汤锅之上,适当力度用刀“剁”红薯成块儿,一一落入锅中。盖锅盖儿。
第四步:文火慢煮,二十分钟,水开、红薯烂熟,用筷子扎红薯,可轻松插入。
第五步:取碗,倒入面粉适量,添水,搅成均匀糊状。
第六步:左手端面糊碗,右手执大汤勺,把面糊缓缓倒入锅内,汤勺同时于锅内推搅。
第七步:大火猛煮,锅内汤汁翻过而起三次,为“三滚儿”,红薯稀饭即熟。
第八步:若是不忙,熟后不掀锅盖,再闷二十分钟,味道更香甜宜人。
——真要不会做,可以来南坞村,先吃一顿,再教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