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拍这组图片,是因为在鄢陵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原花博会。
往年花博会开幕当天,我多半是能过去看看的。
今年,没有俺乡的方阵,也不用去花博会值班,我又要在乡里值班,去不了。
看到乡政府办公楼前为迎接花博会而弄的组摆,就想着拍几张自家门前的图片,算是我这个鄢陵人为迎接第十一届中原花博会的一点儿心情。
今年看不成花博会,自然拍不成花博会。
就把去年第十届花博会的图片贴出来两张。
这是去年的迎宾。
拍这个小姑娘时,咱河南籍的老国防部长曹刚川的车正从我身后过。
为了拍几十个美女迎宾小姐,我没有拍到一张曹刚川的图片。
拍了美女,可能兴奋了,只顾着走牌拍着,突然,几个武警把我围住了。
——武警一连串的质问,把我也弄迷瞪了,按着武警战士“轰走”的方向,逃也似地穿过武警的警戒线,跑了。
出了武警的包围圈,才想起,我兜儿里头装的有领导临时给我的工作证,竟忘了拿出来。
拍美女,太难了!

图二:去年鄢陵花博园大门口的造型组摆。

图三:为了迎接花博会,南坞乡政府楼前也得有组摆。
领导就弄了这个。
前两年是五毛钱一小盆儿,现在应该涨价了。

图四:看看俺乡政府办公大楼的雄姿。
2004年盖的楼。乡政府的一排排七十年代盖的老瓦房,都成了危房,领导跟省里头申请的项目,九十多万元,盖了这个楼,质量特别好。
有网友说,当年若不是这栋楼,南坞乡政府可能就并入张桥乡政府了。
这应该是坊间的传闻而已。
2005年,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有合并乡镇的,但豫中许昌一带,人口居住密集,每个乡镇都有数万人,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合并的。

图五:乡政府有东西两个花坛,各有一棵山楂树。
山楂的果实结得特别多,看着挺美的。
听一位岳母是花园老板的同事说,再停停,树叶落完,满树红彤彤的山楂,那才好看哩!

图六:昨天,回家看父母,返回南坞村时,途径鄢陵县望田镇,在一家叫作百家惠的量贩,看到果品区有山楂,还不如这树上的果子大。

图七:花坛里,还有棵柿子树。
树特别大,但特别不争气,只结了七八个柿子,小鸟叨叨,剩了五个。

图八:看了院子,再微距看看俺鄢陵产的小花儿吧!
不知名的小花儿。
我天天都得浇。

图九:有点儿像鸡冠花儿,但属于浓缩版的。

图十:这小黄花儿不知何名,但看着挺美。

图十一:虽是土生土长的花乡鄢陵人,但我所在的乡镇,刚好是种植花木很少的乡镇,所以,了解的就很少。
这红艳如血的花儿,我也叫不上名字。

图十二:层层叠叠,有点儿牡丹的味道。
其实,就指甲盖儿大小。

图十三:南坞乡党政办。
我天天就呆在这个屋子里。
中间左侧的位置,是我的。

图十四:墙上,有个《南坞乡机关干部正气歌》的版面,应是2006年春夏时节的奉命之作。
初稿成后,乡党委副书记修改,乡党委书记修改,鄢陵县文联主席改。
在第六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的首场文艺演出时,修改稿还让一位据主持人说电视剧《长征》里的某某“著名演员”朗诵了一次。
挂墙上了好几年,其实看完这560个字的人,应该是没几个的。

图十五:办公桌上,一直放着这本商务印书馆版《新华字典》。
这本字典,是我2000年在广东省中山市环城区渡头村的简答鞋厂当保安时在渡头村十字街一家商店买的。
那时,没事了,常常就翻看这本字典,研究里头自己感兴趣的字。

图十六:这本《说唐》,其实就是讲的隋唐演义的故事。
搁办公室一个月了,只看了两页——没时间坐下来看闲书。

图十七:岳父大人的家就在南坞村,且与乡政府为邻。
从与妻谈朋友到结婚至今,年年都有吃不完的柿子,因为岳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
可惜,去年冬天,冻死了半截枝干,今年,就没自家柿子吃了。
妻知道我爱吃这个,就让她南坞村小学的一位同事在村里买了一袋子。
吃柿子,还是吃这种,农家院里直接采摘,没有什么所谓的添加剂、成熟剂。
把柿子搁箱子里或袋子里,再装进去两个苹果,就是这样“烘柿子”,才真正好吃、健康。
城市里卖的那种个个红艳艳的柿子,千万别吃,不正常的。

图十八:九月,没有网友来南坞村,其实,这个时候来,最好了,有柿子吃。
我喜欢这个季节,不冷不热,还有柿子吃。
谁要来,我提前买点儿,一块钱三斤,甚至,有的村子两毛钱一斤。
错过了季节,想吃,还得到城市的商场里买那种不知怎么弄熟的药剂柿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