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河南许昌有个400年的微型村(鄢陵县张桥乡靳董庄村)

(2011-07-27 23:04:26)
标签:

河南

农村

摄影

骑行

农民

鄢陵

许昌

汽车

周口

山西

洪洞

扶沟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河南许昌有个400年的微型村(鄢陵县张桥乡靳董庄村)
    图一:骑着自行车,妻儿随行,一家三口,离开了南坞村。

          目的地,是周口市扶沟县的道教圣地烟雾山。

          路线,一直是许昌市与周口市的边界。

          出了鄢陵县南坞乡,经鄢陵县张桥乡好汉庄村南,东拐,是一个看上去极小的村子。

          鄢陵县张桥乡靳董庄村。

          靳董庄村,在鄢陵县城东南22公里处,大浪沟西岸,北与张桥乡好汉庄村紧连,属好汉庄村委会。

          明末,靳、董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以姓名。

          靳董庄村聚落近矩形,东西街一条,长150米,居住集中,瓦房较多,排列成行,土质为轻粘土。

          靳董庄就在眼前,妻儿在前,我在后,骑着自行车,挺进靳董庄。


图片乡村:河南许昌有个400年的微型村(鄢陵县张桥乡靳董庄村)
    图二:靳董庄在1988年地名普查时人口为185人。

          在鄢陵,应该算是最小的几个村子之一了。

          这是我见过的村子里,规划排列最整齐的一个村子。

          我甚至怀疑,这么一条街上的这么一点儿房子,全村现在能有200人?

          除去外出打工、上学、上班的村人,估计村子里现住人口不会超过50人。

          在鄢陵,一般村子的人口都在1200——1400人左右。1500——2000口以上,算是大一点儿的,1000口一下的,就是比较小的村子了。

          像这么小的一个村子,一眼看到头儿,前后几排房的,确实很少见。

          400年前,靳、董两姓同时迁来,繁衍生息了这么久,竟然还是个小村子,速度是不是有点儿慢了?

          当然,也不能排除频仍的灾难,比如封建时代咱所不知道的种种意外,比如军阀混战的民国初,比如因大旱而死亡至少一半河南人的1942年,比如出现大批农民饿死的1958年。

          想想,靳董庄也是幸运的。

          翻看鄢陵历史,许多村庄都是“村以姓名”,但“村”还在,许多“姓”却没了。

          就我所在的南坞乡,党庄无党姓、秦岗无秦姓、孙老无孙姓、耿屯无耿姓、白堤无白姓、曹庄无曹姓、牛薛无薛姓,等等。

          细细探究,都是“后‘某’姓绝”一句。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

          靳董庄虽小,以此看来,也算幸运儿。


图片乡村:河南许昌有个400年的微型村(鄢陵县张桥乡靳董庄村)     图三:许昌市与周口市的界河:大浪沟。

          站在大浪沟西河堤,往南看,望不到头儿。

          上一张图片,就是站在河堤上拍的靳董庄。

          沿着河堤继续北行,下一站,是周口市扶沟县的固城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