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扶沟县的新浪博友行行老师来了南坞村,在我家里坐了两个小时,又匆匆返回扶沟县城。
行行老师,就是之前我曾多次说起的杨柳依依老师。
老师贴了两组图片,我转载之后,觉得不如把老师的文字和图片直接原样贴过来好看。
行行老师的博客,很有看头儿,大家可以看看:http://blog.sina.com.cn/u/1583487757。

图一:2011年6月3日,和昔日高中同学、骑友杨双安一道单车前往鄢陵县南坞乡南坞村拜访网友董占永。
我们先到了扶沟县柴岗乡的梅桥村,梅桥村是远近闻名的塑料温棚蔬菜生产基地。我们登上专为人们参观设立的观景台,欣赏这夏日里的皑皑“雪景。

图二:观景台下,村民们正在向外地商客出售温棚里身缠的黄瓜、苦瓜、四季梅等新鲜蔬菜。
图三:双安身后的这条河流就是鄢扶两县的界河大浪沟。夏日的大浪沟两岸,水草丰美,麦浪翻金,林带葱茏,风光旖旎。这次我们走的是大浪沟右岸,也就是鄢陵县这一边,大部分照片自然也就是鄢陵县的景色了。
图四:河两岸一望无垠的原野上,麦田铺金,丰收在望,透着笼屉的香气,一派喜人景象。
图五:田野上的温馨——农家五月分外忙,临近中午,农家汉子依然在田间忙碌着,心疼男人的农家妇女,早早的送饭来了。
图六:在麦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
图七:一年一度的麦收季节到了,收割机在原野上轰隆隆的唱着丰收的乐曲,农民们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工收割,专等在地头接收劳动果实了。
图八:虽然不是“五黄六月争回耧”,勤劳的农民弟兄已经开始管理耕耘秋庄稼了。
图九:大浪沟两岸河提上,绿杨拥抱,,野花芬芳,野草,繁茂,骑行其间,扑面而来的清风仿佛也是碧绿碧绿的颜色,乐哉快哉!你看,这多野红萝卜花上,勤劳的小蜜蜂带着一群儿女辛勤地采着花蜜。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啊。聪明的人们,应该像小蜜蜂学习啊!

图十:大浪沟河滩里,云朵一样的羊群。
图十一:大浪沟河堤上一丛接一丛艳丽的野花和成群的偏偏蛱蝶,是夏日的原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图十二:大浪沟和鄢陵县过来的清流河在鄢陵、扶沟、西华三县交界处汇合。画面上左面是大浪沟,右方是清流河,前方是汇合后的清流河。
图十三:风景秀丽的清流河(占永注:行行老师所拍的这条河,是老师站在扶沟、鄢陵、西华三县交界地朝西拍摄的,在鄢陵县界内,一出镜头,往左,属于西华县,往右,属扶沟县)。
图十四:双安在两河汇流处留影。
图十五:清流河两岸河堤上,一路两厢栽满了蟠桃树、柿子树和梨树。甜美的蟠桃开始红了,裂开了小嘴,即将收获。小董告诉我们,再过几天,这里有个“采鲜节”,人们来到这里,采摘新鲜的蟠桃,品尝鲜美的蟠桃,那才叫鲜美呢!(占永注:我没跟老师说清楚,再过几天,俺这儿将举办蟠桃采摘游。老师所拍,已经是进入鄢陵县南坞乡境内了。)

图十六:在桃树下村民们搭建的小庵子里,当一会儿临时果农。
图十七:稍过中午,我们来到了南坞乡政府所在地,小镇子不是很豪华,街道也很破旧了,但却很整洁干净,绿化也很有品味,显示了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图中有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毛体大字的地方,就是南坞乡政府的大门了。
图十八:在乡政府院内一间简陋的小屋里,我们见到了小董和他的妻子小刘老师,小刘是乡中心小学的教师。前不久小夫妇俩双双当选为乡党代会代表。现在,他们一家三口就住在这一间小平房里,地方虽小却布置得整洁干净,富有文化品位。说实话,作为一名乡政府干部,蜗居在如此陋室里,如今实在不多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看,小两口笑得多么灿烂!
图十九:兼管着乡政府办公室诸项事务的乡文化站长董占永,实在是够忙的。但他业余时间办的“占永博客”,却发表了反映当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俗民情的文章和图片,对提高当地知名度作出了特殊贡献。是个文武全才!
(占永说:文化站长过罢年就不干了,这几年几乎所有的精力和紧张情绪都送给了办公室,有点儿拼命的感觉。说特殊贡献,那是老师夸奖学生,要说我宣传了家乡,我觉得还是有一点点的。去年和今年,我拍的图片贴在新浪博客里,被《许昌晨报》的编辑老师选中,曾发了两次整版,很多不认识的人竟然也知道了我,也算是宣传了我的家乡。嘿嘿,是不是有点儿不太谦虚了?)
图二十:给小董带去了四本书,两本扶沟县文史资料,一本周口文史资料越调大师申凤梅专辑,还有一本是王海良先生的诗词集。我们谈博客、谈戏剧、谈文学、谈摄影、谈网友,谈得很投机。我们和小董的合影。

图二十一:天气较热,小董买了一抱子饮料让我们在路上饮用。最后是依依告别。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小董的宝贝儿子可爱的小小董。一声再见,道出了人间真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