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禹州博友来鄢陵,南坞村里真诚相逢

(2011-03-27 21:15:27)
标签:

网友

禹州

许昌

鄢陵

县志

文学

作家

喝酒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禹州博友来鄢陵,南坞村里真诚相逢
     图一:“小兵不思为将”是禹州人。

           “小兵不思为将”是一名大学生。

           “小兵不思为将”是我的新浪博友。

           “小兵不思为将”说,要来南坞村找我。

           “小兵不思为将”就来了。

           今天,他来了南坞村。

           昨天,他给我打电话,说,他出差到成都,正在回家的火车上,问我明天来中不中。

           晚上,电话里,我跟他说了从许昌到南坞村的乘车路线。

           今天,他来了。

           我其实没有休息,很忙。但我知道,接待“小兵不思为将”,我不能马虎。

           妻儿昨日去了许昌,今天下午才能回来,我只能一个人接待“小兵不思为将”。

           早上,早早起床,把一堆晾晒好的衣物塞进衣柜,铺床叠被,扫地,清理桌面,整理凌乱的屋角杂物,把锅碗瓢盆摆放整齐,也好给人留下个不是太乱的印象。

           毕竟,身在农村,遇到从城里来的客人,总是觉得太脏太乱了不礼貌。

           妻不在家,也不知道吃什么,就饿着肚子,赶紧先上了办公室。

           今天的活儿很多,我得提前干了。

           1、副书记昨晚打电话,让我把新移植的树浇浇,我得借水管浇树。

           2、乡长昨晚临走前,交给我四个他修改的文字材料,打字复印社已修改好,我得去校对,之后,打印出来交给副书记,让他捎到鄢陵县城。

           3、餐厅得清理干净,防止来有客人了措手不及。

           4、办公室负责领导屋里卫生的小唐筹备婚礼,请假了,我得把领导屋子打扫干净。

           5、桃花节开幕之前,三两天开一次班子会,上次开过会之后,党委会议室还没打扫。

           6、在鄢陵县城设计的鄢陵县首届桃花节宣传折页内容未定,副书记昨天要大闸蟹的图片,发过去后,说分辨率低,我得再跟副书记和县城复印社的设计员来回联系,必须在上午定稿,还赶着往郑州印刷。

           7、许昌电视台和鄢陵电视台要来,但上午或下午时间没定,要联系,随时有了新情况,还得向分管领导汇报。

           8、分管办公室的李秘书上午修办公楼前大堂顶棚的粘贴板,有时间,得过去帮忙。

           还有什么事儿,想不起来,就说这么多吧!

           年前,一个办公室的同事调到了县城上班,人手少了,最近办公室的小唐准备结婚,这两天不在,就显得更忙了。

           今天,不能慌,一件件地干着,停二十分钟,把浇树的水管挪一个地方。

           九点钟,我正在浇树,“小兵不思为将”打电话,说,到鄢陵县城了。

           大概一个小时,他就能到南坞村了。

           赶紧停下,到乡政府对面的一家商店,买两瓶和其正,两瓶营养快线(在南坞村,这就是最好的饮料了),又买了一大一小两包沙土瓜子和一斤多的咸花生。

           十点半,修好了办公楼上的粘贴板,我从六米高的梯子上爬下来,与李秘书一起,给乡广播站送梯子。

           走到办公楼西侧,看到乡政府院墙外过来了一辆公交车。

           我停了下来。

           车到乡政府门口,停了。

           但有东西挡着,看不到下车的人。

           李秘书说,肯定是来了,你去吧!

           我的电话响了。

           同时,一个高高的身影出现在乡政府门口。

           我按了拒绝接听键,向门口招手。

           “小兵不思为将”来了。

           “小兵不思为将”一身军装,黑色皮鞋,英姿煞爽,很年轻帅气。

           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他精神依然饱满。

           赶紧带他回家里。

           开门,让他坐下,我端洗脸水,拿了一条新毛巾,让他洗洗。

           他背了一个挺大的写着“八一”字样的背包,很时尚。

           我把他的背包往床上放,感觉背包很沉。

           一定很累的。

           他不拘束,倒是我老觉得不知怎样才好。

           怕他坐有点高的电脑椅上会累,我搬了把带靠背的小椅子,让他坐下,问他喝营养快线还是和其正,他喝了和其正。

           他不说客气话,让我也放松了不少。

           坐下,两个人喝着水,嗑着瓜子花生,闲聊。

           说禹州,说禹州文学界的知名人士,说他的一些故事,说我的一些想法。

           聊着,他取出了带给我的书。

           我没想到,他会送我一本这么珍贵的书。

          《明嘉靖<钧州志>(点注)》。

           家里放了一部分书,还有不少放在了办公楼里的一间屋子里。

           赶紧上楼,打开许久不曾开过的屋子。

           在满地的书堆里扒拉,终于找到了一本《鄢陵县地名志》。

           原想着还有一本《鄢陵县戏曲志》的,不知何时,被人给拿走了。

           还好,找到了一本地名志。

           

图片乡村:禹州博友来鄢陵,南坞村里真诚相逢
    图二:禹州一位传奇的农民作家张丙灿几年前写的《兴汉侠儒传》。

          跟“小兵不思为将”说了许久关于张丙灿老师的话。

          张老师是位真正爱文学的前辈。

          只是,也为爱文学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

          张老师是不幸的,经历了太多的曲折苦难。

          张老师是有幸的,收获了不菲的创作成果。

          且,市委书记特批,给了张老师一个编制。

          我当初得到这个消息时,曾在心中感激地高呼“禹州市委书记万岁”。

          “小兵不思为将”说,张丙灿老师听力很不好。

          希望张丙灿老师能健康,少生病,不生气,安享以后的日子。

          为了身体,停笔也可。

          再过百年,张丙灿也是禹州文学界的功臣和骄傲。

          人言,人杰地灵,禹州是让我这个鄢陵人心服口服的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

          老一辈,有一生痴爱文学的张丙灿;新生代,有蓄势待发的“小兵不思为将”,禹州文风,何患不兴!


图片乡村:禹州博友来鄢陵,南坞村里真诚相逢
    图三:禹州文史专家郭水林老师的作品:《名胜探幽》。

          与郭水林老师数年前有过书信往来,他曾寄来他的另外一本书。今日看到郭老师的作品,倍感亲切。

          郭水林老师曾任禹州市政协副主席,副县级领导,却认认真真地做学问,且颇有成就,让人钦佩。

          禹州,有以张丙灿老师为代表的草根人物,有一郭水林老师为代表的上层人物,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都踏踏实实的做学问,搞创作,他们,是禹州的灵魂所在。

          希望鄢陵有一天也能像禹州般文艺繁荣起来。

         

          之前说过,有网友来了,我会让妻烙烙馍,烧红薯稀饭。可惜,妻提前去了许昌,就只能带了“小兵不思为将”到村里的一家小饭馆吃午饭。

          家里还有酒,就拿了。

          “小兵不思为将”小我十岁,却能喝酒,如同喝茶。

           我大感意外。

           我不喝酒,就让“小兵不思为将”随意喝,我拿了瓶啤酒陪着。

           喝着酒,“小兵不思为将”说了他的许多经历。

           “小兵不思为将”是个有想法的人。

           “小兵不思为将”是个脚踏实地的人。

           “小兵不思为将”不浮躁——时下的大学生,如他这样的,是不多的。

           “小兵不思为将”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上,很关键。

           “小兵不思为将”应该坚持这种自信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坚持走。

           “小兵不思为将”一定能走出一条宽敞大道。 

           “小兵不思为将”一直很顺利,也许,着今后的几年,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或是艰难的抉择,我想,他一定能一步步挺胸走来。

            下午两点,“小兵不思为将”要走。

            在乡政府门口等公交车,始终不见。

            碰到一个骑三轮摩托的熟人,我借了摩托,让“小兵不思为将”坐上乱乱的车斗,准备走,公交车来了。

            “小兵不思为将”上车,我们拉了一下手,车启动了。

             我似乎想说什么,却没再吭声。

             车远去了,我问自己,咋老觉得有啥没说一样。

             倒是有了些许伤感。

             车越来越远了。

             我看不到“小兵不思为将”的身影。

             回到办公室,同事说起,有些不理解:

             “从禹州早早坐车,到许昌,再到许昌东站,叮叮咣咣到鄢陵,再转车到南坞。来了,坐一会儿,吃顿饭,再叮叮咣咣跑回去。”

              我也问自己,为啥心里总是觉得有种歉意。

              想想,也许,他的一路颠簸,他的微薄薪水用来这种花销,他的热情真诚,还有自己不知如何妥当的接待,都是让我觉得抱歉。

              心中,这种难以名状的歉意,时时萦绕。

              难以释怀。

              我们约好,五一,若是我能抽出两天时间,就带了妻儿,去禹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