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2011-03-11 23:01:57)
标签:

鄢陵

许昌

湖北

荆门

留守儿童

空巢老人

武术

开封

尉氏

分类: 乡下见闻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一:这组图片,原本是被我给枪毙了的。     

         《许昌晨报》的刘总曾对我的博客提出中肯的意见,之后,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博客果真是有不少随意性在其中的。不严谨,不够认真,一些可有可无的图片,都被我选中贴出了。这是我随意性在作祟。

          既然侍弄了这么久的博客,又有不少博友喜欢,我自然是责无旁贷地做好,尽量用心。

          刘总说了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挑选图片。

          这组图片第一眼就被我枪毙了。

          之所以还贴出,是为了一位博友。

          这位博友,不知其名,记不得几次了,他或她留言,让我拍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但我一直没拍。

          这是今年农历大年初四,我携妻儿走亲戚,到了鄢陵县张桥乡的后厦村,回南坞村时,就走了一段土路,经张桥乡康庄村,过了南坞乡安头村。

          安头村村内街道路面不是太好,颠簸中,妻抱着孩子举相机拍了这几张。

          虽然质量不好,但能让一位博友看到属于个人梦中惦念的村子,也算是物有所值了吧!

          希望这位博友还能看到——好像去年年初和今年年初,他都曾说过此事。

          我是记得的。

          有机会,会再去安头,拍一组清晰些的图片。

          这第一张,好像是出了张桥乡康庄村,往南坞乡安头村赶的乡间小路上,妻拍到一对迎面而过的母子。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二:村子的北头儿,隐藏着一家农家饭店。

    安头村不临大路,这个饭店又在村子的角落里,不知生意怎样。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三:安头村是南坞乡最大的几个村之一,村内三条东西街,这是北边的一条,路况还不错。 

          据安头村王氏祖碑载,始祖王夺,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开封市尉氏县庵头村迁此,村随原名,演为今写。清代曾名安和村。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四:东西街道路面不错,但南北街道就不大敢恭维了。

          希望国家的项目多给点儿,把俺这乡村的小路都给修修。

          这一日,又不知待在何年。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五:安头村曾有习练拳术的习俗。

          2008年,我陪同鄢陵县文物部门的领导到安头村,说起武术,我说,南坞乡田庄村有“喝口田庄水,就会拳脚腿”的俗语。

          马上就有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表示了不满:论武术,田庄从来就比不过安头。  

          汉子怕我们几人不信,说,俺村还有个老武师健在,恁可以去看看。

          在村南的一座小瓦屋儿里,我们见到了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

          老人躺在床上,看得出,身体已然是很不容乐观了。

          一听我们的来意,老人非常高兴,马上起身下床,非要给我们演练一番。

          老太太精神状态还不错,赶忙上前阻止:“老东西,你不要命啦?”

          老人的状态,更瘫痪也差不多了,我们怎么让老人演练,赶紧劝下了。

          老人拿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朴刀和一杆长枪的枪头,老人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

          老人说,村里某处房子的顶棚上,还存放有不少几十年前村民习练武术时留下的打枪棍棒。

          可惜的,年轻人一个个都外出打工了,村人沿袭了数百年的练武传统,在这二十年中,已悄然失传了。

          老人说起无人过问的武术,浑浊的双眸中,满是孤独和不知所措。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六:路旁游戏的孩童,他们怎知,他们可也是名门之后。

          安头村,是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任湖北荆门千总王帅军的故里。

          2008年,听一村民说,后街有一户人家有上马石。

          南坞一带,自古多灾多难,历史遗存多已被毁或掩埋于地下,能有个在其他地方很常见的上马石,也属不易了。就去看看。

           见了上马石,见农家小院里有位老太太,就上前搭话。

           一说,我吓一跳。

           老太太说,上马石是她家老祖爷留下的。

           老太太说,老祖爷是个状元爷。

           老太太说,老祖爷是武状元。

           老太太说,老祖爷在湖北当都督。

           一听“湖北”二字,我猛地就想起了王帅军。

           这户人家,就是王帅军的后人了!

           赶紧蹲到耳背的老太太面前,了解情况。

           老太太耳朵背,交流起来,很是费事。

           因为时间问题,不可能长时间交流,匆匆了解了个大概。

           这里边,竟然还有个异常传奇、格外动人的美丽传说。

           但我在这里不说,我会把这些资料好好整理出来,好好保存。

           鄢陵历代文史专家、民间土作家都不曾写过的。

           我是第一个挖掘者。

           高兴。  

           不!有点儿兴奋。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七:街上,难得见到年轻父母带孩子的。

          这位,是奶奶还是姥姥?

          打工,把孩子都给“打”留守了。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八:这些图片,都是妻抱着孩子坐摩托车上随意拍摄的。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是普遍现象。

          这个问题,博客里说了不知多少次。

          总是在无意间,一次次碰到这个问题。

          国家再不更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早晚会有今日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出现。

          都在讲科学发展。

          但目前这种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老人耕种农田的方式,应该是不科学的。

          农民不服,何谈国家富强。

          中国,数千年至今日乃至未来一百年,应该都是农民的中国。

          农民不搁在第一位,永远别说国富民强。

          再一个劲儿地拼命投入城市建设,不好。

          农民是心脏,城市是脸面。

          总是面部整容,不在意不断复发的心脏病。

          不好。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九:安头村南,有一个非常大的池塘。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十:过了南坞乡屯北村至北坞村的乡间水泥路,就算是出了安头村的居住区。

          村南大池塘东侧,有一小院落。应该是没住人。


图片乡村:颇有点儿历史渊源的鄢陵县南坞乡安头村
    图十一:这一张拍得实在是有些勉强,但这个瓦屋所在,是安头村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一家饭店。

            贴出来,作结束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