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接着上一组图片继续。
拍过龙王庙和小得可怜人的关庙,出了南坞村东南角的麦田,上了大街,开始返回南坞乡政府。
心想,既然出来了,就多拍几张吧!
走在南坞村东街,就继续拍。
大街北侧稍显干净一些,就主要拍了大街北侧。
这头一张的大妈,不是在大街上拍到的。
这位大妈,是在东街寨河西侧小路往北走好像是第三户门前拍到的。
我在前边走,偷拍大妈,孩子在身后,忘了跟我说了句什么,把大妈给逗乐了。
辛苦我家四岁的小朋友了,一路跟着我,挺累的,想让我抱,我还得拍图,大部分路程,都是哄着孩子走下来的。
拐弯抹角,最起码也得有四五里路吧!

图二:南坞村东街骑自行车的老人和骑电动车的小姑娘。
不同时代,不同的坐骑。
太多的,还是不同。

图三:南坞村东街路北的一户农家。
小院落,却弄得挺干净。
没有院墙,却显得雅致。
图四:东街寨河东侧的小街道。

图五:东街路北拆迁后搭建的小屋前, 冬日暖阳下,妇人带了孩子闲聊。

图六:在返回的路上,远远地看到护寨河东北角处似乎高高地立了一块碑,问问路旁的大妈,大妈说,是碑。
就沿着东街护寨河西侧的小路北行,这是小路西侧的第一个小过道,铺满了砖块,很整洁。
都有了进这家小院落看看的念头了。

图七:这家门前贴双喜,许是这几日家里的小伙子刚讨了老婆。


图八:沿着护寨河继续北行,迎面来了几个小青年。
赶紧举起相机,不敢太高,不敢太低,尽量不让他们知道,一边拍到他们最真实的状态。
也许,身居美国的网友会认识。
图九:看年龄,应该是在外打工的。
过年了,不敢怎样,都要回家看看。

图十:护寨河东侧,也是人家。
建国前,护寨河以东应该是没有人家的。

图十一:围绕南坞村一周的护寨河的东北角。
看到远处立着的碑了吧!
说说历史悠久的鄢陵县南坞乡南坞村吧!
南坞:在鄢陵县城南24公里处,系南坞乡政府驻地。据传,古时村北有一大河,名洛河,此处为停泊船只之地,因位于大河南岸,故名。村十字街西侧路南老村委会大院为明朝贾咏教学处遗址(贾咏:嘉靖年间台阁,众称贾阁老),今已被开发为商铺。村北路东原有“禅宇寺”,传伍子胥与太子胜从郑国出逃曾被围困于此,故又名“常义寺”。
从明代鄢陵县地图上看,鄢陵南部南坞村一带,当时村庄稀少,南坞村是比较早就有的。加之“伍子胥困禅宇”的民间传说,南坞人应该不像许多鄢陵的村庄,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而是这里的土著,较早就居于此地了。

图十二:正对着护寨河的,是这户人家。

图十三:终于看到这个碑了。
看看一看文字,还是说禅宇寺的。
不知何故,碑没有立在禅宇寺里。
碑文内容挺多,资料也很珍贵,不过,这个珍贵的资料,我去年无意间已全文整理出来,藏在了我的电脑里。
这里就暂不泄密。
七年前,我刚来南坞村时间不久,找到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整理了三千多字的民间传说《伍子胥困禅宇》,这个在鄢陵南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奇民间故事,早已被搬上了京剧、豫剧、二人转的舞台,但偏偏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鄢陵县民间故事集成》时没有录入其中。
我这个第一手采访得来的资料,可是有些价值的。
后来,参加城里的一个文学会议,我无意间说起了这件事。
会后,一位城里的文学前辈给我打电话,说要出书还是怎么着,就把我的手稿给拿走了。
过了数年,那人始终不再跟我提起那篇稿子,我也不好意思再问。
慢慢知道了,自己写的一些东西,不要随便就交给人家,特别是那些没发表的东西。
就是已经发表了的一个东西,就有城里的一个相识的人,改了一二十个字,就在省城的一家媒体又发了一遍。作者,是他一个人,似乎没我啥事儿。
我后来又见他,他不吭声,我也不吭声。
从那以后,我整理的一些要藏的东西,绝不再谁要就给谁。
文化人做起偷鸡摸狗的事来,比流氓可是不差多少的。

图十四:碑是新刻的,但碑文有价值,做工也挺美的。
给身在美国的网友说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下一篇博文是南坞乡一中附近的图片。
贴了下一组图片,专门为你的这个系列就结束了。
你想看哪里,甚至,你想看看你的家人,我都可以去拍,不方便放在网络的,就给你电子邮件发过去。
祝你在美国健康、开心、顺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