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一:结束在襄城县库庄乡灵树村的堵车经历,一行人乘车继续西行。
大致方向是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走到了什么地方。一种西行,到了一条省道或是国道,路口处,有许多卖红薯的摊位,才知道,不光禹州的红薯出名,原来襄城也有好红薯。
上了大路,往北走,我知道,这个方向应该是在襄城县城北边的。
又走了不知多少里路,到了此次襄城采风的第二站:襄城聚仁集团下辖的襄城县御足鞋业有限公司。
不知道这个鞋厂是在什么乡什么村,刚才百度搜索了一下,才知道,襄城县御足鞋业有限公司地处襄城县王洛镇。
可惜的是,此次采风,主要是到聚仁集团的几个公司,时间问题,不能到一些村子里拍图片的。
到了襄城,却没能到离目的地不远的襄城县库庄乡和王洛镇看看。
心里便有些遗憾。
在襄城御足鞋业有限公司的院子里,听过了导游小姐的介绍,我从她身边走过时,拍了一张,还有点儿动感哩!
图二:当然,女工是我的拍摄重点。
我想起,十年前,我在广东中山市南区渡头村的一家鞋厂打工,那段经历,如今都已模糊了许多。
看到些曾经我见过的场景,今天警觉的有些陌生了。
图三:一群拿了相机到处拍图的人涌进车间,肯定让这些辛苦的工人很好奇,但他们没有一个人分神,偶尔匆匆看一眼,就埋首忙碌了。
身在农村,我知道,打工不容易。
图四:这位女工应该是查验成品鞋的质量的吧?
图五:毕竟十年前曾在鞋厂当过保安,我还认识,这个小女孩操作的机器叫作“针车”。
其实就相当于家庭用的缝纫机。
十年前,晚上没人了,我到车间走走,有几个工人在加班,我尝试着启动针车,想看看自己弄成弄不成。
一启动,我的天,那个速度,真叫快!
我动都没敢动。机器是电带的,快得让人心跳,我这开过车床,学了四年机械制造的工科生竟然不敢碰一下。
这种机器,看起来简单,要想熟练操作,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况且,不是开机器,而是要在机器上裁剪皮料。
这些工人,是工厂的核心,国家的税收,主要就靠这些辛苦的工人的劳动。
劳动者是最光荣的,劳动者是应最受尊重的。
这个世道,有多少人,不做一点正事儿,却依然过得很好,而这些真正的劳动者,却极难有步入上层社会的机会。
保障最基层劳动者的权益,不是光凭一张嘴,那是要讲良心的。
图六:拍这些普通的工人,我心怀敬意。
说这些,我不是故作深沉,也不是搔首弄姿滥煽情。
图七:我想,每位摄影者,在拍摄这些工人时,都是怀着一种发自心底的真诚摁下快门的。
能有幸记录这些普通工人的工作场景,是我的荣幸。
图八:鞋厂好像都是这样,女工多,男工少。
自然不能放过他们的身影。
图九:不知道是不是在擦鞋油。
图十:有个砂轮,不知在磨鞋子的哪一部分。
图十一:鞋子做好了,码到一起,不知道在干什么。
图十二:老师们的机器都是大家伙儿,一个顶我的七八个那么大。
到现在,也没摸过这种大家伙儿。
有个小相机,我就很知足了。
毕竟,在农村,喜欢摄影,老婆支持买相机的,也不是太多。
谢谢辛苦的老婆大人,在并不富裕的收入里,抽出于我家来说挺大的一笔钱,买了相机。
我一直心怀感激。
刚认识的时候,我一个月三百多块钱,却好买旧书,她支持,还跟着我到几十里外的卖书人家里淘书。
结婚是时候,我说,我一直喜欢听收音机,她毫不犹豫,在进城添置结婚用品时,在当时县城最大的家家量贩买了一台熊猫牌录音机,花去了170元(当时,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我把在广东打工时买的录音机搁办公室,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写稿子,把她为我买的新录音机搁家里,早上一睁眼就开收音机。她当时还有失眠的毛病,加上天天在学校听学生吵闹,很不喜欢家里有声音,但她没有埋怨我,只是不吭声。后来,我感觉到了她很不习惯我只要在家就听收音机的爱好,就不再听收音机,只是在她不在家时,才打开。
多年来,我喜欢河南戏曲,家里有录音机,我每次进城,必去的,就是音像店,现在想想,进一百次城,我肯定得买一百次戏曲磁带。她对戏曲真是培养不出感情的,但她一直默默支持着我们艰辛的新婚生活里能带给我无限快乐的爱好。
现在,我偶尔还听戏,收音机是断绝了,我不想让她在家里有不适的感觉。
没人说过,但我清楚,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是单位里最没背景、条件最差的。现在,当年跟我同时上班的六个同事,都早已在县城买了房子,有两个还开上了私家车。她跟着我,默默地辛苦,我说,想买电脑,她二话没说,就进城买了。宽带费真是挺贵的,过了两个月,宽带装上了。
电脑有了,我挺开心。
过了一年,我又想起了拿着相机拍图的快乐,就跟她说了,她笑笑,我就有了相机。
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太自私,她的好友同事,有车有房,有三金,有名牌衣服,生活标准都是炫耀的资本,独她,老牛般,比谁都干得多,我能给她的,却总是很少很少。
不断有城里和身边的朋友说,让我弄个单反机,我说,有这个小卡片机,我已经很知足了。
我不是客气,我突然就觉得,真是挺好的,虽然小,相机拍出来的图片最起码也很清晰。
我不想当摄影家,我只想体验摄影的快乐,我要用我的小小的相机,拍摄乡邻的生活,拍摄家乡的绿意,拍摄农人的劳作,拍摄时代的气息,拍摄儿子的稚嫩脸庞,拍摄爱人的无私青春。
我不换相机,我要省下钱,早日给妻儿一个干干净净不漏雨不落尘土的温暖的家。
支持我这么多年,我还是要说,谢谢你。
图十三:跟上边的那位老师学的,弄个双面胶搁机器上,拍出的图片还真是挺好的。
上边的那位老师拍的也是这个角度,但他拍的真是特别好,我这张根本就没法跟老师的比。
老师的那张发在的《许昌日报》。我拍的这许多的图片,都没敢给报社的老师发过去,害怕丢人。
就贴在这儿吧!
图十四:老师拍的这个图片,双面胶更虚,突出的人物特别清晰,有一种我说不出的美感。
图十五:又一次聚焦。
要拍的,是下边的这张图片里的三个人物。
图十六:中间这位,是襄城县聚仁集团的董事长杨本善先生。
我上网查查,杨总真是一位难得的成功人士,非常热心慈善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建敬老院,修路,做了许许多多的善事。
在报社座谈时,我听了他的讲话,不张扬,缓缓的言语,那种平静,自然地融入了一种很动人的真诚。
听说,现在中国的富翁是最没有慈善意识的,不愿出钱做好事儿,或者做那么一点点还想着万古流芳,让人很是失望。
杨先生是个好人,从农村出来,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又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大量地投入慈善。
我想,若是真有神灵,应该保佑杨先生生意顺得要命,钱挣得来不及往柜子里装。
这种人,有钱了不忘本,有钱了责任心更强。
应该让他发。
图十七:杨先生在看这位老师拍的图片。
图十八:大家记住这个牌子,有个很有责任感的慈善老板做的鞋子。
图十九:鞋厂肯定给襄城县财政交了不少税。
振兴襄城经济,鞋厂的杨先生和工友们是做出了贡献的。
图二十:厂区西侧,有大片的菜地,菜地里,冉冉升起一朵小花儿。
最后,占永激情赋“诗”一首:
白菜堆里一朵花,
御足鞋厂顶呱呱。
今年过节不穿鞋,
穿鞋就穿“御足”吧!
看,多好的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