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箫声(53):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不如藏天下于天下
(2013-04-23 11:03:42)菜根原文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日月译解
财富积攒越多,往往失去的就更多,所以富人不如穷人无忧无虑;
官位攀爬越高,往往摔下来就更惨,所以高官不如平民心安梦稳。
日月评谭
《老子》云: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也就是说,贪爱心过重的人,必定劳心劳力,大费精神,敛藏财富过多的人,所失去的也就更多,带来的灾祸就越大。
说到这个话题,我们往往会想起西晋的石崇。此人家财亿万,府中奇珍异宝无数,经常与国舅王恺斗富。有一次王恺将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树拿出来向石崇炫耀,石崇竟以铁如意将珊瑚树击碎,王恺不悦,石崇却轻松地说:这有何奇怪,赔你就是。于是令人取出自家珍藏的珊瑚树,二尺多高的满地都是,三、四尺高的居然也有那么多,令其随便挑选。当然,这等做派的人,身上的衰灭相死相已经显现出来,只可惜连带了一个美女绿珠,傻兮兮地为他跳楼而死,而让杜牧感叹不已: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除石崇之外,我们恐怕还会想起“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故事。巨贪和珅,嘉庆皇帝抄他家时,居然抄得白银八亿两,而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敛藏的财产居然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关在冰冷的牢房里,他写诗道:“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这就是“甚爱必大费”,“多藏者厚亡”了。
以上说的石崇、和珅等,他们贪敛不是通过正途。即便是通过正途,也没有必要贪得无厌、索取无度。因为,财富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自己能拥有的也就是那么一些有限的光阴,能用得上的也就那么一点点而已。而且,人一财多,就会有人眼红,有人嫉妒,有人谋财害命。就拿现在来说吧,钱多了,放在银行里,怕贬值;放在家里吧,怕盗贼;买股票吧,怕熊市;买房子吧,国家又有种种限制;去嫖赌逍遥吧,老婆又不干;留给子孙吧,又怕子孙成了纨绔子弟。所以说,钱多太费神,无钱心安梦稳,呵呵。天下穷汉读了这条菜根,一定会长嘘一口气,然后回家猛睡觉。
庄子在《大宗师》中有一段话:“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意思是说,把船藏在深沟里,把山藏在深水里,很牢靠。但也保不定半夜里有个大力士把它们连同山谷和河泽一块儿背着跑了。将小东西藏在大东西里是可以的,不过还是会丢失。假如把天下藏在天下里,那就不会有丢失这档子事儿了。庄子说的真是至理。其实无始以来,人们从天下夺来的东西,无一例外都要回归于天下。秦始皇想长生不老,永享天下,不过痴人说梦。最后无奈之中,要把人间的荣华富贵埋入地下继续享用。不知道他享用到了没有,我只知道这个兵马俑怎么地现在又被挖出来了,供天下人民旅游观光之用。天下的东西,大家共享共有,该有多好呢?何必纷纷扰扰,争争抢抢,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呢?理虽如此,大家还是争抢如故,江山今日姓李,明日姓刘,江山无常主,但总是有主,万物无常主,但总是有主。即便是如此,世上总有些东西是人所夺不走的吧?比如空气。北京的空气,就不如乡下的空气好。还是苏东坡先生洒脱:“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高步者疾颠。和“多藏者厚亡”一样,都是一个祸福相依、阴阳变化、盈虚消长的道理。高处不胜寒,机深祸也深,官大危险大。所以曾国藩告诉人们: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台当念下台时。我们的一般老百姓,也不要总去想做大官多么地作威作福,二奶成群那些事儿,我们也要想想,坐在大官的位置上,也有责任,也有危险,动不动就被问责,动不动就被别人拉下水。如果你对繁苛的务有那么一点头疼,对天天开会有那么一点厌烦,对勾心斗角有那么一点不在状态,对酒色财气的免疫能力不是那么强大,那么,你还是安心当好自己的老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