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破《菜根谭》:红尘深处的天心慧眼(第二百零五夜)
(2012-04-10 12:20:38)
标签:
杂谈 |
第二百零五夜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日月译解
老鹰站立时如同睡着了一样,老虎走路时如同生了病一样。而这恰恰是它们猎杀取食的高明手段。所以有德的君子不要显露自己的聪明,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这样才能够有担当重大使命和任务的力量。
日月评谭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老鹰和老虎,属于弱肉强食的自然界食物链中的高端者,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但为何还要这么装?一是为了养精蓄锐,二是为了麻痹对手。这是他们成千上万代先辈们在无数次猎杀行动中,在无数次爪到擒来的快意或葬身敌腹的悲摧中,总结出来的狡猾,或者说叫智慧。
人,是生物链中高端的高端。在无数次杀杀砍砍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付出鲜血和脑浆的代价之后,不难逐渐悟到这个连老鹰老虎也懂的道理:与其锋芒毕露,过早暴露自己的力量,不如深藏不露,谋定而后动,一招毙敌之命。锋芒毕露太危险,凡是要成就事业的人,都必须处理好“藏与露”的关系,学会“装孙子”、“扮糊涂”基本功。楚汉相争,刘邦比较会装孙子,而项羽则桀骜不驯。他小时看见秦始皇出巡,脱口就说,有什么了不起,彼可取而代也。吓得一旁的叔父脸色煞白。从戎后,一度实力强盛,自号西楚霸王,但最终却落得个霸王别姬、饮恨乌江的结局。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翻来覆去强调这个基本功,极尽韬晦之道。如:
第四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俗;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即:弯曲才可以保全,委屈才可以伸展,低洼将可以充满,敝旧将可以更新,少取反而获得,多取反而迷惑;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即: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总以为自己看得最分明,结果什么也看不清楚;总以为自己的判断最为正确,结果是只会更加糊涂;总以为自己功劳最大,结果反而没有功劳;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其实最不适合当首领;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即: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乱、最黑的时期。三个大盗在这个舞台上巧取豪夺,明争暗斗,势力消长之间,最后鼎成三足之势。其中刘备之所以三分天下有其一,与其懂得“装孙子”很有关系。刘备势小力孤的时候,不得已投靠了曹操。为防曹操猜忌,刘邦经常在院子里种菜浇园,一副求田问舍的摸样。关羽和张飞两人看不惯,说:兄长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为的是哪般?刘备说:两位老弟这你就不知道了。一日,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列举了若干牛人的名字,就是不提自己。曹操于是用手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吓了一跳,手中的匙箸不觉“哐当”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弯腰捡起匙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问老兄怎么这么怕雷呀。刘备回答说,圣人遇到迅雷风烈,也要变脸色的,何况我这个庸常之辈。于中可看出,刘备受惊吓,有可能是装的,不装也许就有杀身之祸。
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告诉人们:锋芒毕露,自以为是,多半会招来忌恨,引火烧身;刘备的故事告诉人们:韬光养晦,藏而不露,才能保全自己,进而才能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