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破《菜根谭》:红尘深处的天心慧眼(第一百九十九夜)

(2012-04-07 10:52:57)
标签:

杂谈

第一百九十九夜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日月译解

 

受人之恩,尽管深厚,却不报答。受人之怨,尽管微小,却也报复;

闻人之恶,虽不明显,却也深信。闻人之善,尽管明显,却也怀疑。

这实在是刻薄到了极点,应该切实加以戒除。

 

日月评谭

 

别人为我做了什么,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不觉得欠了别人什么,别人若对我有不恭不敬之处,我一定耿耿于怀,碰到合适的机会一定要以牙还牙,这可能就是曾国藩九不可交之“恩怨颠倒者”吧,也有些像野史中所描述的曹操:宁我负天下之人,不可天下之人负我;听到人家的缺点和错误,即使这个缺点错误并不明显,却也深信不疑,这可能叫心胸狭隘吧,听到人家优点和成绩,即使这个优点和成绩的事实铁板钉钉,也装作视而不见,这可能叫嫉妒心理吧。

 

这种“刻薄之尤”的人,古人一般称为“小人”,我们日常可能会称之为“狭隘自私”的人,在心理学上,这种人可能会归类于“偏执型人格”。套用科学化的语言,偏执型人格其中有以下特征:第一,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所以不免“受人之怨,尽管微小,却也报复”;第二,固执刻板,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的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怒火中烧。这一条可算是“闻人之善,尽管明显,却也怀疑”;第三,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我中心,过高或过多要求他人,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不轻易信任别人善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这一条大概可以叫做“闻人之恶,虽不明显,却也深信”。而过分自我中心的人,出现“受人之恩,虽深不报”的情况,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类型的人,也可能存在道德修养不够的因素,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因素。如果是心理因素,应有其可悲可悯之处。偏执型人格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早年失爱。幼年生活在缺乏母爱、不被信任、经常被指责否定的家庭环境之中;二是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三是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平庸、身有残疾、才能一般等;第四,处境异常。也就是说,经常处于某种不利的处境。从这些方面的情况来看,“小人”也不是说他们自己要成为“小人”,而是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先天条件和个性因素把他塑造成“小人”。古人没有心理学,基本上会归于道德因素,世人皆曰可杀。其实,这种性格的人也有其“悲苦无告”的一面,所以,我们现在对这种偏执性格也不应一味鄙弃,要多沟通,多引导,帮助其改变认知,重塑性格,走向阳光心态并使自己的行为不断符合人情伦理、社会规范。

 

如果这种“小人”完全处于贪婪自私的道德因素,则是应该予以高度警惕的。社会上不少这样的人,古今皆有之。特别是一个在文化传统割裂,信仰高度缺失、商业主义泛滥的唯物时代,自我中心、狭隘自私、唯利是图、忘恩负义、悖逆情理的人,比比皆是。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小孩打出生就在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老人父母众星捧月的环境里长大,也有助于这种人格特性的“茁壮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