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破《菜根谭》:红尘深处的天心慧眼(第一百一十七夜)
(2012-01-10 08:36:30)
标签:
杂谈 |
第一百一十七夜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日月译解
违背本意去讨得别人的欢喜,还不如保持本真而让别人忌恨;
没有善举而招致别人的称赞,还不如没有恶行而遭别人诽谤。
日月评谭
但细细琢磨,菜根谭对境界超拔和德行高尚是始终坚持的,只不过在经世致用与人接物上保持一定的弹性。在圣贤少而世俗之徒多的情况下,这是接近并实施教化的一种策略,否则,人家拒你千里之外,你的一腔道德又有何用。再者,圣贤也要保全自己,所以要和其光同其尘,否则,人不自保,何以保人,性命不在,何以作用?中庸中庸,曾经一度污名化,现在讲中庸,一般强调中庸就是和谐,中庸就是恰好,我们平心静气地看,中庸其实也包涵了妥协的成分,当然,不是为了妥协而妥协,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妥协。佛家其实反对那些因求财求名求官求子而拜佛信佛的功利主义信仰,但如果拒绝他们,他们也许不再进你这个佛门,而让他们进了佛门,他们就有了解正信的佛教的可能,佛门才有度化群氓的功德。佛家把这种权宜或者妥协,称之为“方便之门”。
菜根谭主生活在东林党比较活跃的时期,东林党人长期遭到朝廷的打压,作为思想接近东林党人的谭主,应该不时感受到这种打压所荡起的丝丝寒风。所以,谭主并不太提倡那种狷狂骂座、以死相抵的激烈作风,哪怕所挟的动机是多么正确。他还是建议大家收拾锋芒,采取策略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从这方面来讲,谭主是心存悲悯情怀和生命关怀的。我个人觉得,身怀道德而敢于为正义献身,我心怀崇敬;而深藏不露为民谋福祉,我也同样感佩。因为两者都有好处:第一类,能够感化号召更多的人,第二类,能够由此得到所要的结果。
中庸是一个最难把握的东西,好人不小心就会流入油滑,坏人别有用心就成为阴险狡诈。所以一个东西,两边说,两边都有好处,两边都有坏处,此一时此一地此一事是好事情,彼一时彼一地彼一世则是坏事情。就一个人的性情来说,性情刚烈峻切的人,则喜欢直来直去,性情温文缓和的人,则愿意吞吐周折;也许,菜根谭主本就是一个刚烈的人,用理性说话,他就劝人藏锋挫锐,抒发本性,他就宁愿直来直去,哪怕“直躬而使人忌”,这就有点像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像鲁迅: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所以,菜根谭在这里说圆融委曲,在那里说本色刚直,都不是错,对立统一于一个高尚超脱的心灵修养和经世致用的实际操作当中。在本条菜根里,作者表现出对虚伪、奸诈、做作的异常厌恶。不愿曲意承欢捞取好处,宁肯本色待人招致众口哓哓。不善或者伪善而要去沽名钓誉,这是一件令人不耻的事,甚至比“无恶致人毁”还糟糕。不做坏事而遭到别人毁谤,起码内心还是安宁的,况且日久见人心,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