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破《菜根谭》:红尘深处的天心慧眼(第一百零七夜)

(2011-12-23 16:53:58)
标签:

杂谈

第一百零七夜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日月译解

 

文章的最高水平,没有什么奇巧,只是恰到好处;

人品的最高境界,没有什么特异,只是一任本然。

 

日月评谭

 

好文章,并不只是辞藻华美就有多好,并不是形式工巧就有多好。要写好文章,一是要刻意求,二是要不刻意求。刻意求,说的是平时要刻苦攻读、明理致知、涵养情感、注意积累、留心观察,到了该写文章时心中有物、胸有成竹,就不会愁眉苦脸搜肠刮肚,就能够做到称性而挥洒,如行云如流水,如苏东坡所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刻意求的目的是为了不刻意写。禅宗的意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学,严羽论诗讲究“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好的作品讲究意与境会,心与物契,讲究无求而求,讲究眼前景致口头语,满心而发,肆口而出。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八指头陀“洞庭波送一僧来”等等。所以,对文人来说,涵养心性,摒除物欲,游历江山,拥抱自然,有助于让一个人宁静清心,开阔视野,有助于让人消除因妄念堆叠而形成的人的灵性与自然灵性的无形之墙,从而让内心对外界变化更加灵敏。所以,好的文章,心与境会,心到口至,意到笔至,自然而然,恰到好处。不过,恰到好处的文章也不是天生而成的,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也是要付出艰辛的,就像禅者悟道,也不是个个都有慧能大师那么灵光,绝大多数都要经过习经问道、冬参夏学的艰苦准备,才能有“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的灵性开悟那一天。

 

人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要真,就像前则菜根所说的,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真就是率性,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真就是性,性就是本然,佛说人心本有一切不缺,孟子说人性本善,理学说天理在心,王阳明说良知在身,这些都是好的东西,都是我们自然而有的东西,只要人摈弃物欲,涤除妄想,这些好的本性的东西就会发挥作用,指导人的思想行为,所以说人品到了极处,只是本然。

 

本然是什么,本然是清澈如底,本然是表里如一,本然是淳朴自然。但人在社会上,要做到这一点却是千难万难。有些时代甚至到了非伪妄不能成事、非伪妄不能生存的境地。夺位的牛人打打杀杀甚至弑父灭兄抢到了龙椅,一般都要假惺惺地推辞三次,才羞羞答答地坐上去,说这是礼仪。一个人,如果他心直口快,东北人会说他是傻大姐,上海人会说他拎不清,古人会说他胸无城府,现代人会说他不通人情不明世故不懂政治。增广苦口婆心地告诉人们: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连菜根谭本身,也在絮絮叨叨地训导我们: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按这个意思来说,小过不指出,难道要养成他的大错,阴私不检举,难道要纵容坏人逍遥法外?

 

亚马逊丛林中的原始部族并非没有欲望,只不过他们杀一只猴子能够让他们吃饱,他们就不会轻易去杀另一只猴子。文明越发达,人的胃口就越大,人的欲望就越复杂,人世间的风险就越大,所以,在一个险恶的世道中,人越来越求不到本然。是本然要紧,还是生存要紧,财富要紧,名位要紧?本然,是如此稀有,就好比佛陀是如此稀有一般。

 

据说亚马逊丛林钟的原始部落坚决不愿意走出丛林。不知道他们怕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