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破《菜根谭》:红尘深处的天心慧眼(第八十七夜)

(2011-12-04 12:32:22)
标签:

杂谈

第八十七夜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日月译解

 

清风吹拂竹林,竹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但当清风过后,竹林便复归寂静,不再有声响;

大雁飞越清潭,潭心会映出大雁的身影,但当大雁过后,清潭便复归澄澈,不再有身影。

所以达观有道的人临事便起心动念认真对待,待事情过后心即回归到安详平静的状态。

 

日月评谭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这是我读到的最令我心神向慕的禅语。滚滚红尘地,热恼竞奔场,三毒纠结,得失缠绕的时候,反复聆听这远年竹林寒潭飘渺而来的笛声清韵,紧绷的身心便随之一寸寸松放,内心深处升起的空灵之音渐渐弥漫全身、全室、乃至全宇宙,一切的一切,就在在空灵之中渐渐融化、消散,入于茫茫大荒。

 

这条菜根的禅意是,作为一个禅者,必须时时刻刻保持一个心灵无执无缚、自在活泼通透的状态。慧能大师的顿悟一派,主张“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三无法门,不提倡枯坐参禅,主张行住坐卧都是禅,吃饭穿衣都是禅,行住坐卧有威有仪,吃饭穿衣认认真真,澄心静虑,专一致志,做什么像什么,做什么是什么,如果吃饭时想到穿衣,穿衣时想到睡觉,睡觉时想到做生意,这就与禅不相应了。有一则禅宗公案,源律问大珠禅师:和尚修道,如何用功?大珠禅师回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源律又问: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大珠禅师回答: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般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有利于悟道的心态,一定是纯净专一的心态,一定是通脱无执的心态,百般须索,千般计较,都是妄念,妄念缠心,不是禅心;又有则公案: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为无法过河而犯愁。老和尚主动背女子趟过了河,然后与小和尚继续赶路,路上小和尚心里一直嘀咕,最后终于忍不住问道:师父,你犯戒了!你背女?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一直放在心里!事来则应,事过则空,这小和尚,心里一定想了数遍这个女子的美貌,这个女子的温软,这里真正犯戒的,是小和尚。

 

凡圣相通,道法一体,世出世间,相通相应。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生活便利,按理说幸福指数应该比较高了,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人心理不健康,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患者可说是越来越多,哪怕他是成功者、高位者、有钱者。何谓抑郁?心里始终放不下不开心的事,时间一久便成了抑郁症;何谓焦虑?总是为将来的或许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情紧张发愁,时间一久便成了焦虑症;何谓强迫?上班的路上总记着家里门窗是否关好,跑来跑回好几趟,洗手时总怀疑没有洗干净,一遍一遍抹肥皂又搓又洗直至出血,时间一久便成了强迫症;何谓失眠?高兴的事纠结的事,总在脑中挥不去顿不脱,时间一久就成了失眠症。

 

人生百年,电光石火。宇宙万法,生生灭灭。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人为自己定了一千个一万个目标,但都要到最后一个目的地:死亡。到了这个时候,万般带不走,惟有业随身。所以,人之于世,一是要守住善恶分际,二是要随缘任生灭。碰到快乐的事,快乐了一下就要赶快让它走;遇到痛苦的事,要赶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守住一个平和通达的心态,是人生幸福快乐的根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