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国,是一个好律师
-----品茗律师之道
2011年9月底,接到中国律师网的同学刘耀堂打来的电话,告知杨培国律师的《好律师的132条法则》已经上市,杨培国律师托他赠阅我一本,我欣然前往,也向杨培国律师赠阅我的新作《给力的证据》,然后在一起略作小叙。
新书的封面设计的非常特别,清新扑面而来。翻开新书,一共有44篇文章,犹如44杯清茶,每杯茶中漂着三片茶叶,每片茶叶上写着一条好律师的法则。
煮酒论英雄,在杨培国律师这里,换作了煮茶论律师,没有了刀光剑影,有了传统文化的韵味,有了独特视角的思考。
杨培国律师在2007年无意中阅读了美国星巴克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写的《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于是茅塞顿开打算写一本新书《好律师与法律无关》。星巴克现在全球收缩战线,因为麦当劳也卖起了咖啡,麦当劳的主张是“这一切只是咖啡”。麦当劳大获全胜。既然星巴克不卖咖啡,那自然就得有人出来卖咖啡了,所以星巴克得意洋洋的将咖啡出让给了麦当劳。
杨培国律师带领我们喝茶,而非喝咖啡,这是对的,因为就我的胃口来说,喜欢茶道,不喜欢咖啡。值得欣慰,现在的书名是《好律师的132条法则》,在这些法则中,我们发现好律师处处都与法律有关,而且密切相关。
杨培国律师谈论了茶道,在喝茶聊天的小说故事中谈论了律师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论了耳边耳熟能详的一个一个的律师,于是我顺着杨培国律师写作的轨迹去读懂好律师。
茶艺之道,非文雅之人不能为之。律师之道,为老律师不能为之。杨培国律师是我非常敬仰的老律师,是我的老大哥。2007年一日,杨大哥来电,约我聚聚,我欣然前往。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从一名年轻律师成长为“半老律师”,对杨大哥的见识更是彻底领悟。
律师之道,大家都常遮遮掩掩的谈论律师之商道,这非常不应该。律师为企业服务,避谈商道,不明白商道,那如何理解商业,如何为商业提供“防诉墙”、“12卫士”、“管家婆”、“品牌360°”的服务呢?
杨培国律师专注于为民营企业在国内的创业板市场、中小板市场的上市包装、策划业务,这同样是大手笔,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杨培国律师之所以如此成功,源自对中国文化的深邃研究,特别是对孙子兵法及四大名著,并分别结合了律师业出版了《律政赢谋36》和《四大名著与律师赢谋》。赢谋之道,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品茶之道也自然渗透出了赢谋。
我国的民营企业家,翻过孙子兵法的人多,看过四大名著的人多,品茶的人多,此刻杨培国律师以他们熟悉的语言,在谈笑之间将律师业合盘托出,将律师的业务成功向企业家营销,这自然换来了辉煌的成功。
看着杨培国律师带给我们的好律师的标准,我顿时又回忆起了小律师和大律师以及穷律师与富律师,这些以金钱比大小,以穷富论大小的做法却有不妥之处。
好律师的标准,犹如一场及时雨,来的恰逢其时,也来的弥足珍贵。此刻,想起来钱钟书讲过的一段趣事。总有书友前往拜访钱钟书,特别还是女书迷,钱钟书便有一些不便,于是就写下一段趣话:蛋好吃,就总有人想看下蛋的母鸡。
我也是一名好律师,在对照完这132条好律师的标准之后,我陷入自我陶醉。陶醉之余,我想起了钱钟书的话,于是想了想,觉得吃了鸡蛋,不吃母鸡,是否也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呢?
我们的心灵都希望能够喝上心灵鸡汤,假如这鸡汤只有我们来喝,而做汤的人却不敢喝,那这是不是前些时间报纸报道的“地沟油”变“色拉油”的黑心作坊呢?
此刻,我就开始对照寻找这132条的出处,读到深处终于发现这都是杨培国律师的肺腑之言,是杨培国律师的做人准则。
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就是山东。杨培国律师是山东律师中的佼佼者,在山东律师中非常有成就,近些年来前往北京做律师之后,更是与时俱进,与客户一起成长。
从孙子兵法,到四大名著,再到茶道,也反映出杨培国律师从诉讼律师走向企业管理,再走向企业融资上市的过程,书即人,人即书,相映成辉。
品茗律师之道,特别是品茗商道,实际走的就是追随律师的客户一起成长的过程,是一步一步的从客户的边缘性业务走向核心业务的过程。
当事人的商道,就是律师的商道,这就是律师与客户一起品茗的茶道,更是我们大多数律师嗅到的茶味。
闻着茶香,我们也走进去,也泡上一壶茶,让呼吸融入到茶道茶艺之中。
http://s7/middle/59faba5ctaeb35e7bf82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