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去哪儿:应届生须"四问自己"

(2014-01-04 21:44:04)
标签:

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

教育

大学生就业

分类: 智看自己: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

就业去哪儿:应届生须"四问自己"

 

 

就业去哪儿:应届生须四问自己

 

 

2014年已经进入第二天了,我接到了一个毕业班学生小吴的电话,他问到,老师我年前有几个offer,但一直犹豫没有签,于是机会都失去了,年后还能找到个好单位吗?…….

 

这让我想到了我年前的50多个个体职业咨询,这其中问题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求职屡屡遇挫,面试成功率很低;二是获得的机会很多,不知道选哪个。第二种问题是我遇到比较多的,他们中大多数都是有点“等待”的味道,想在未来的一刻能遇到更靠谱的雇主。我一般也会问他们,什么样的企业是你们想要的,或者说你们想从企业和职业哪里获得什么?但他们大多都%¥#*@+_   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以企业的“大”,以及“薪水”为主要的衡量标准,而且会和同学以及熟悉的人进行比较,如果差一些总会有不甘之心。

 

他们这一类人可喜的是他们属于很积极的一类学生,不用愁他们不去找工作,不用愁他们不懂求职技巧,不用愁他们不去找资源,就愁着他们有没有想明白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在咨询中我和他们探讨的最多的,为:1、要不要从事本专业;2、如果不从事本专业该如何选择职业?3、你在想要多少钱时,有没有想过我到底值多少钱?3、你在比较别人的工作时,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我在和毕业生的交流中,他们总会我,老师,年后的春招企业多吗?一般有什么样的企业?这种问题只能说明这类学生多数为“被动型”求职,也就是他们属于等待的类型,但有时等待就等于自我封路。这些都是自我评估和求职目标迷散所致。或许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最后才会出手,时间成了他们最好的决策工具,“不得不”成了关键词。曾经有个毕业生求职时就这样被“天杀”(秒杀的叔叔),到了最后一刻才签约,最后获得的offer比之前的都差,他最后只能感慨自己是“下山的猴子,问题在于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何做一个主动型的求职者呢?于是我和小吴探讨起了刚才提到的四个问题。

 

1 要不要从事本专业?

 

以理工科为例,如果从事本专业,那么技术类工作就是他们的方向,如生产、质量控制、研发等。当然这些工作也只能专业对口。当然还有第二对口,就是专业相关的销售、管理类职位。麦可思公司每年都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其中有一项就是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调查,2010年的全国本科专业就业对口率为69%,而且该公司还做了一个跟踪调查,在2011年的调查中,他们对2007届(即2003级)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专业对口率进行了调查,结果为63%,低于2007届半年后(66%)3个百分点。并显示多数专业的对口率会随职业的发展而降低。

 

其实专业不对口随着职业发展的提高实属正常,这是因为:1)当年高考选择专业并非自己真正的兴趣,因为兴趣是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才方知真伪,所以读了之后才知;2)大多数人四年的专业基本成了他们求职的资本,所以很多人选择先干着自己的专业,以后怎么发展再说,于是后来会有些人会做一些调整,甚至离开本专业;3)职业发展最终的两条通道就是技术和管理(或者是技术+管理),当然有的人完全从技术转向了纯管理。如果从职业转换的角度看,从技术转向管理的可行性比较大,而反之就很小了。

 

于是,就业也并非要一味的追求专业对口,还是需要看自身情况而定,下面就看看两个毕业生的大学四年经历:

 

毕业生甲(食品专业)

毕业生乙(食品专业)

·2011.06—2012.06 申请、组织并完成“合

生珠江”创新实验

·2010.10—2010.11 参加校级创意实验大赛

,并获得优秀奖

·2012.01—2012.3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

中心食品实验室仪器分析部实习生

·2010.09—2011.09 班级组织委员

·2010.09—2011.09年级委员会组织部部长

·2009.09—2010.09 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干事

·连续获得2次华南农业大学三等奖学金;  (综合测评前25%);连续获得2次国家励志奖

学金(5%的获奖比例)。

·专业证书:通过ISO9001、22000、14001

及18001管理系 列内部审核员资格认证;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

·2011/6-2012/6学院学生会主席

·2010/6-2011/6   学院团委组织部长     副部

·2012/08-2012/10  环球市场集团市场部营

销推广实习生

·2011/10-2011/11  十所高校微电影放映会                    主要负责人

·学术类:国家励志奖学金 、省级创新实验

项目;文体类:专业篮球赛第三名等2项;

实践类:三下乡实践项目二等奖;荣誉称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院级优秀团员干部等荣誉称

号5次。

 

 

毕业生甲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专业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也积极参加社团类工作,不过职位都比较一般,该毕业生通过综合考虑,还是选择了他比较擅长的专业类工作——生产管理培训生,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的工作。毕业生乙大学里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社团类工作,并担任了主要的学生干部,组织策划了大量的大型活动,管理、领导、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于是他在最后的择业中选择了食品销售工作,和专业还是有一定相关度,以后也一定是往管理方向发展。

 

这两个学生都是我带过的学生,职业定位还是比较清晰,没有太多的纠结迷惘。因为他们两至少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要不要从事本专业。无论你以后是否从事专业工作,如果你一开始选择技术类工作,那么以后还可以选择技术和管理,但如果一开始选择管理类方向,那么转向技术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要不要从事本专业?这个问题回答好了,会让你的求职变得会很有效!

 

2 如果不从事本专业该如何选择职业?

 

从麦可思每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来看,约40%的毕业生会跨专业就业,其中文科跨专业就业会更加明显。其实,大家也不要太过于顾忌不从事本专业会怎么样,我在去年的大学生十年同学聚会上淡定地发现班里70%的人已经没有做本专业了!其实,从企业的角度看,一个企业主要有八个职位,其中研发、产品和财务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基本上都需要专业对口,其它五大职位(行政、人事、销售、市场、客服)对专业的要求并不高,反而对个人的技能要求高一些,这就好比学营销的不一定能做好销售,学管理的不一定能做好管理,学师范的不一定能讲好课……

 

于是,若不从事本专业,那么就看你能做什么?而不是完全看兴趣和愿望,毕竟是别人选你,选你就是选你的能力和潜质。

 

曾经有个“学霸”型毕业生找过我谈职业选择,他成绩很好,平时做过很多创新实验,参加过实验技能大赛,年年获奖学金。平时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干部、志愿服务等都有他的身影。他的经历如下:

2007~2008      自强社社副社长和学生会秘书部副部长

2008/09~至今    新生助理班主任

2008/05~2009/05   班级团支书

2009/07~2009/09   宝洁(中国)公司产品供应部供应商管理经理实习生

2009/01~2009/02   广深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客运段实习列车乘务员

2008/07~2008/08    三下乡服务队负责外联工作

 

这个同学最后选择了做市场销售,现在已经和自己的妻子自主创业了!从职业规划师的角度开看,他选择了用自己的优势去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本身比较合理科学,因为:优势=喜欢+长时间专注+学习积累。于是乎,有优势的领域应该成为应届生求职尤其是跨专业就业所要考虑的!所以,你可以问问自己,除了专业,自己还擅长什么?还可以做好什么?

 

3 你在想要多少钱时,有没有想过我到底值多少钱?

 

如果你说自己工作不太考虑钱,那我只能说欺骗自己可以,别欺骗别人!其实谈钱是正常的,如果你在广州工作,计算一下生活成本,你会有些惊叹,因为生活成本和房价基本是正相关的!但考虑钱必须要与自身价值去匹配!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衡量你的价值:个人价值=(你的能力+你的付出)×投入时间。

 

我看了看自己所带学生这些年的第一个月薪酬分布情况,2013年的如下:

 

专业就业月薪分布

专业

1000-1999

2000-2999

3000-3999

4000-4999

5000-7999

8000-9999

包装

工程

0.00%

28.13%

59.38%

12.50%

0.00%

0.00%

生物

工程

2.53%

65.79%

44.84%

13.16%

0.00%

0.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3.55%

37.59%

48.23%

6.38%

4.26%

0.00%

食品质量与安全

1.88%

41.25%

50.00%

5.00%

2.50%

0.00%

 

从上面的表格看,食品毕业生的第一个月平均工资约在3500元。2013年初,有两个女生同时签约,薪酬在6000元左右,我分析了一下他们的资本,基本都是英语好,学习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上佳,人生态度十分积极!于是我综合了这几年第一个月工资超过5000元的毕业生,得出了高薪的一些条件:

1)    职业定位清晰:这些毕业生都知道自己应该找怎样的工作,知道自己的优势,知道哪个职业是值得自己为之而拼搏的!

2)    英语:其实大型的外企待遇会总体高些,于是英语这个门槛是应届生的必须要去攻破的。不仅要过六级,更多的是口语好,书写英语好!

3)    成绩:成绩的排名或者奖学金之类的信息总会使自己更加受到关注,毕竟这样的结果能反映出好的人生态度;

4)    情商:大家都说情商比智商重要,是的,情商能让别人发现自己,更能让人脉和资源围绕自己发展。这些拿到高工资的毕业生,他们不仅仅是成绩突出,他们的沟通、表达、协调等能力也不逊色,情商在他们的发展以及求职中很好地帮助了他们。

 

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你都可以了解一下往年师兄师姐的薪酬情况,另外最重要的是,要想想这个公式:个人价值=(你的能力+你的付出)×投入时间.

 

 

4、你在比较别人的工作时,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很多毕业生拿到offer不签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总喜欢和自己身边的人作比较,一旦自己拿到的offer比别人差,他们就会不甘心,其实这样的比较某种程度上是好的,至少是一种向上的追求和态度,但要理智。因为:求职的成功=能力+努力+机遇。

 

我遇到过能力不强的人能找到好的工作,因为他们遇到了好的机遇。也有能力强的人没有找到比自己能力弱的人更好的工作,因为他没有遇到好的机遇。但这些都是一些偶然事件,毕竟能力强的人还可以以后发展得更好。

 

所以,当你和比你强的人比较时,这本身就是误区,因为你看到的是他的大学努力和积累。当你和比你弱的人比较时,就算他的工作更好一些,也容易形成误区,毕竟人家可能很努力,外加遇到好机遇。

 

总之,应届生在求职时,要关注自己的定位和所需,因为适合比成功更重要,适合比工作的显性因素(薪水、社会地位等)重要。

 

如果再有人问我年后的春招是否还有机会,我的回答是,这四个问题如果没问清楚,再给你一年事件的求职时间,最后能帮你决策的还是“deadline”。

 

所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一定没有好的结果!

 

--------------------------------------------------------------

 

 

推出微博在线答疑活动【“鲍”来问题,点石成金】和微信互动(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

只要在你的微博发布“@鲍金勇+问题”即可解答你的问题。
欢迎关注畅销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豆瓣: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04622/


豆瓣“应届生求职全攻略丛书书友会”读书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494585/?ref=sidebar

加入有机会免费获得我的新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