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就业要不要从事本专业?

标签:
大学生就业教育 |
分类: 直看职场:就业指导和职场分享 |
应届生如果直接就业,该怎么选?要不要从事本专业?
(职业规划师,《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作者,鲍金勇)
1、定位不清楚,而且是大方向都不太清楚
其实应届生做好一个具体的定位的确有些难,但找准一个方向还是可以的!但很多人还是很少深入考虑这个,总是喜欢被外界影响,有什么招聘信息或者招聘会就去试试,甚至出现“一个人拥有企业八大职位的简历”现象。敢问,你真能从事这么多职位吗?
2、面试太过于模版和标准化。
一个HR给我举了个例子,一个同学在生活中是好奇心强、发散性思维很好、有感染力的女生,但在面试中却就显得面色凝重、讲话刻板。这位HR经常会听到“我叫xxx,我个人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逻辑思考能力强
若从单位选拔人才角度看大学生就业,单位会通过你过去的经历——你做过的事情,去判断你会做什么,你能做好什么。在求职竞争中,你的强项才是你的竞争力,公司也愿意招一个能带来绩效的员工。所以,作为应届生来讲,用自己的优势去定位一份工作应该是比较科学和理智的。
那怎样才可以去平衡自己的优势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几个简历(浓缩版,只写了个人经历,没有写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结果)
第一个:毕业生A
—— 09包装工程支部
—— 学院团委学生会外联部
—— 华南农业大学赛扶团队
——
闪光的未来——聋人自助项目(益暖中华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全国38支获奖队伍之一)
—— 学院团委学生会
—— 广州人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从以上的经历,你可以看出什么呢?这个女生是学包装的,有学生会和社团的经历,而且很丰富,有项目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优势是什么?助人、沟通、策划、分析、领导等。这位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去了以大型外企做销售助理工作。
第二个:毕业生B
——宝洁(中国)公司产品供应部
——广深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客运段
——华南农业大学三下乡服务队
——华南农业大学自强社社副社长
——08包装工程、0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这个毕业生最后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从事了媒体行业的销售工作,目前已经工作三年了,算是应届生中不换工作极少的一部分了!
(该同学专业成绩优秀,获过很多奖学金)
第二个:毕业生C
——申请、组织并完成“合生珠江”创新实验
——参加校级创意实验大赛,并获得优秀奖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仪器分析部实习生
——班级组织委员
——年级委员会组织部部长、职规部部长
另外这个学生还列出了自己的专业成绩的排名以及获奖情况:
专业本科在读
以上的信息给你什么启示呢?这个毕业生最终去了一个五百强企业做了生产管理培训生,工作偏技术类工作。不过以上的经历也比较能证明她是可以从事这份工作的。她用她的优势拿到了这个结果!
以上三位毕业生在简历中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优势,也能看出他们的定位(真实的简历里是有意向求职岗位的)。这就是应届生的求职策略。运用你的故事去打动别人。这个故事越能说明你的优势就越有效。
所以,要不要从事本专业,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外(这种兴趣是可以坚持并拿到结果的),还有就是有竞争力的优势。
从就业角度可也这样分析,就业方向可以分为:1、以专业为导向的就业。如做专业技术、研究、质量控制和检测等;2、以技能为导向的就业。如你不太考虑专业,而是结合自身的一些特有素质和能力,如果你有很好的沟通和说服别人的能力,那么就可以选择做销售,如果你有很好的助人品质以及分析能力,可以选择去做人力资源和行政,如果你有很好的演讲能力,可以选择做培训师……3、以行业为导向的就业。如某同学是学汽车的,他就是喜欢汽车行业,那么可以选择做汽车销售、汽车杂志、网络编辑、客服…….
以上我举的三个例子中,毕业生A和B都是利用自己的技能优势去就业的,尽管他们的专业成绩也还不错。而毕业生C则是利用专业优势拿到职场准入。
我们再来看看企业的八大职位,它们有怎样的发展路径。
研发 |
产品 |
人力 |
市场 |
销售 |
行政 |
财务 |
客服 |
研发总监 |
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
人力总监 |
市场总监 |
销售总监 |
行政总监 总经理助理 |
财务总监 |
客户服务总监 |
研发经理 |
营运经理 |
人力资源部经理 |
市场经理 |
大区经理、地区销售经理、销售经理 |
行政主管 |
财务经理 |
副客户总监、客户群总监 |
项目主管 |
生产经理、车间主任 |
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 |
市场专员、调研 |
销售主管 |
行政助理 行政秘书 |
来往账会计、总账会计 |
客户经理 |
高级研究员、研究员 |
生产计划协调员 |
薪资福利经理、主管;培训经理、主管 |
市场助理 |
高级销售代表 |
行政专员 |
成本会计 材料会计 税务会计 稽核审计 |
客户主管 |
|
生产主管、督导、领班 |
绩效专员 招聘专员 培训专员 薪酬专员 劳动关系专员 |
|
销售代表 |
|
出纳 |
客服服务人员 |
|
高级技术员 |
|
|
|
|
|
|
|
技术员 |
|
|
|
|
|
|
以上主要的八个职位,其中研发、产品和财务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基本上都需要专业对口,其它五大职位对专业的要求并不高,反而对个人的技能要求高一些,这就好比学营销的不一定能做好销售,学管理的不一定能做好管理,学师范的不一定能讲好课……
专业不对口的就业对于应届生来说已经不是秘密了,所以我更加能理解应届生在一年内的高跳槽率了!所以要不要专业对口,就看你用什么能力去就业,去创造价值从而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上面八大职位对于大家的定位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对人、对事、对概念、对数据,还是对人+概念,人+数据,事物+数据,或事物+概念。
如果是“人+概念”,那么对应的会是:可以去做专业服务,做领导者;
如果是“人+数据”,那么对应的会是:管理、HR、客服、市场、销售、行政
如果是“事物+数据”,那么对应的会是:技术、财务、生产、物流等
如果是“事物+概念”,那么对应的会是:研究等
当然以上分析只是一种趋向,具体还要看个人的特点。
最后,再来看看一位毕业生给我来的一封信,主要内容如下:
家里一直想我考公务员,但我想去外企。因为男友的关系,我想可能我会比较大可能要留在广州,所以就算要考公务员。当然,要找工作的话,也只能在广州了。我觉得自己有点贪心,为了保险起见,我想到说要两手准备,现在开始准备公务员,然后到时候有招聘会的时候也跟着同学们去跑。我这个想法得到一些支持,同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反对的是我男友,他说像我们这样能力一般的人,准备东西最好一心一意,不然他觉得机会不大。现在我也很迷茫,也不知道怎么办。眼看国考也快来了,但是我还没定下心来,所以我真的没办法下手开始准备。
像这样的来信,我收到过很多,好玩的是他们大多有这样的想法——都想去考一下公务员,当然是能考上更好,然后能参加大企业的招聘,甚至有的人还在想要不要保研或考研。边找工作边准备考公务员是大众化思想,更有甚者是边找工作,边准备考公务员边找工作还变准备考研,这可能是在挑战中国考试制度。但事实上最后的结果总是让人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公平的,也就是考上公务员的人他们的准备是很充分的,找到适合自己以及大家都认为是好工作的人他们都做足了准备甚至是长期的,考上研的人他们都是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除非你的时间分配很合理,除非你万分勤奋。这个世界如果做不了第一,那就做一个第一个自己。这个年代,第一份工作显得已经没那么重要,而学会规划,学会改变,学会坚持会更加显得智慧和强大。就业本身也是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的途径和过程,所以无论如何自己要先就业要养活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第一份工作,而是最后一份职业。一步到位的职业规划是只是个完美的梦想。
准大四的朋友们,准备好了吗?一年后给自己一个怎样的答案?
应届生求职全攻略丛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免费试读中: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312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