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证降级”是一种职业发展策略

(2013-01-06 23:23:57)
标签:

大学生

女研究生

教育

分类: 善看校园:大学新旧事物

“隐证降级”是一种职业发展策略



读完武大硕士研究生,本以为能轻松找个好工作,哪知在面试时竟被一所二本院校毕业生给PK下去,硕士文凭啥时候起从敲门砖拦路虎了?于是,武大一女研究生修改简历,在上面列明自己只是本科学历,以期求职成功。(《武汉晨报》15日)

 

看到这则新闻时我知道会有铺天盖地的批评和不解会面向这个女研究生,但我作为一个职业规划师到会理解这样的做法。毕竟人家这样做并没有错,这是她的选择!

 

先说说这位女研究生,她学习一直很好,一路从重点中学考取武汉大学,期间还辅修了工商管理专业双学位,大四上学期就获得了免试读研资格。这里问题来了,一般有保研资格的同学很多都是被动的,因为他们觉得有了资格不争取似乎有些浪费,但对于读不读研很多人真的没想好!我不知道这位女研究生属不属于这一类,毕竟她在本科期间读了两个专业,这说明她是有专业转换的想法的!

 

其实应届生找工作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不知道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于是也就会出现什么企业都试试,什么岗位都觉得还适合,最后面临不断失败和受打击的局面。这位女研究生不知道属不属于这一类。

 

其实找工作如果没有很好的定位,那么如何让别人发现自己。用人单位基本都是以结果和效益为导向的用人思维模式,尤其是企业。如果一个本科生照样干好这个职位的工作,那么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研究生?用人单位招人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应聘者的能力和目标岗位的需求匹配度,这个匹配度一般主要考虑能力,其次再考虑潜力。所以“能干好”是用人单位主要的考量标尺,学历只是知识型能力的一种象征,并不代表实际工作能力。

 

这种现象更多说明的是用人的进步,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合适”是企业找人和用人的根本,也是人才自身的职业定位。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模式利于用人单位用人效益,也利于人才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每次的被拒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你真不合适那份工作!

 

尽管读了研,也要好好考虑自己的竞争优势和能力核心,而不是简单地对专业知识进行评价,特别是应聘一些对专业技术要求并不高的岗位。目前劳动力市场对研究生的要求并不多,这是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及产业链有关系。从产业链的角度,郎咸平就分析过。产业链跟我们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关系太重要了,而且是唯一的。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七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而我们很多都集中在加工制造,甚至帮助别人制造,所以我们国家工业经常被别人号称为“made in China”,就在中国制造吧。因此需要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职业居多。而这个往往又是我们大学生不愿意去的。比如说现在的大学生一听到生产线,一听到三班倒就会内心抵触,毕竟这真的很累!所以这个社会在呼唤创新创业,而这正是我们缺乏的。为什么美国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呢?因为美国所掌握的就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六部分,除了加工制造。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我十分认同朗咸平的观点,有了什么知识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能力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情。因此,产业结构本身构成了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源头。劳动分体力劳动力、知识劳动力、能力劳动力,及天赋劳动力,这些都是劳动力,大学生不是体力劳动力而更多的是后者,后者后者后者。因而研究生就更加会遇到这样困境。所以大部分研究生还是去了教学科研单位,去到企业做研究的真不多。

 

所以研究生找工作有时要适当忘记自己的学历,而更多地去考虑自己的能力优势,然后用这个去拼求职。如果将一个人比作一个商品房,房价的高低取决于房子所处的地段和周边环境,装修的好坏并不重要,就算装修得很好,如果买家不满意,也会选择重新设计装修,买家买下房子更多的是基于地段和和环境。所以一个人的商业价值就是他的天赋和能力,这是房子的地段和环境,而学历只是装修,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几年后就并不那么重要了。这些道理要让大学生明白,尤其是让他们知道用人单位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模式,所以需要早定位早准备,去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阅。

 

“隐证降级”就是一种忘记学历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职业发展策略,忘记学历的光环,或许会让自己更加务实和真实。有时候装修的再好真不如地段和环境。

 

 

欢迎关注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blovelin

【“鲍”来问题,点石成“金”】每天至少回答一个关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咨询,@鲍金勇+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