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行记(19)——一网打尽三景点(东川红土地、会泽钻钱眼、豆沙古镇)

分类: 旅游随笔 |
西双版纳行记(19)——一网打尽三景点(东川红土地、会泽钻钱眼、豆沙古镇)
云南的旅游资源实在丰富,专程两次去云南看风景,一共写了30多篇旅游见闻,但也还有不少有名的地方没去,比如香格里拉、虎跳峡、腾冲等等。
这次去云南,写了18篇见闻,但还有几个小众景点,为了杜绝战线过长,我最后一篇决定来个打包处理,略作记录,以保持此行的完整性。
红土地:我们专程去了东川红土地,虽属昆明,感觉还是挺远,走了很久的高速路,后又走了20多公里上坡小水泥路,弯道特多特急,颠得人晕头转向。
我们没有去真正深入红土地村庄,好像也没到远远观看的最高观景平台。
一下车,风很大,有种气温骤降的寒冷,我们还穿着从昆明过来的薄单衣,有点难于招架。
站在山边,远远望去,确实有很多黄红色的块状山地,高低错落,有的空着,有的种上了小麦,红绿相间,面积不是很大,但相对集中,感觉还是比较有特色。
我用手机拍了各个角度的红土地,但都不太美,后来又收录了队友用单反拍的图片,感觉还是远远没有网上图片那般鲜艳夺目,那般惊艳靓丽,不禁有些许失望。记得有去过的同伴就说过,红土地拍出来并不是特别美,还建议我们换个景点。但是,没看过又总觉得会遗憾,其实看过了也遗憾。
可能是我们没选对拍摄角度,或没选对天气,或没选对季节,又没有摄影发烧友的设备和技术,同样的景色,拍出来却天差地别,有些抱歉。
探究一下,是因为这里的土壤富含矿物质,如铁、镁等元素。在当地人耕种收割后,长年经过空气和雨水的作用,在阳光普照,能见度高的情况下,土地的基本色调就变为褐红色。高超的摄影师让它们美名远扬,被誉为“上帝遗落的调色板”和“大自然的调色板”。
其实,我们四川家乡也有这种黄红泥地,土很黏,贫瘠,庄稼产量低,我们叫黄泥巴地,只是没有这里面积大而集中,算老天不肯给我们赏旅游这口饭吃吧。
来过,见过,没错过,就长了见识。各种各样满意或不满意的经历,就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自古如此。
会泽钻钱眼:会泽,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不仅有清雍正皇帝赐予的美名,还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一到会泽公园,最醒目、最诱人的就是那枚立在桥上的铜钱了,真让人有种见钱眼开的感觉。
资料称,这只是一枚仿品,真身嘉靖通宝,才大有名头呢。在会泽,保存了一件国家级文物,说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厚、最重的金属古钱币,曾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该币铸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为圆形方孔铜钱,直径58厘米,重41.50千克,厚3.70厘米,被称为“钱王”。
我们无需旁顾,直奔那枚大铜钱而去。我们拍公园标志石一定要拍上铜钱,任何一张照片也要拍上那枚铜钱。
我们就这样在桥前、桥侧、桥头、桥下、桥上到处拍。最兴奋的就是钻钱眼了,大家钻过去又钻过来,如此反复多次,正应了那句俗话:硬是钻进钱眼里了!
哈哈,我们一点不觉得是贬义,我们就喜欢这股子铜臭气!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国家有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享有国际声誉,才能长治久安,老百姓有钱才能生活,才能岁月静好。
虽说这钱中看不中用,但这创意与寓意却是很高级的!
宋大师真是摄影高手,直接给我们拍出了拈钱、抱钱的美照,我们轻而易举就把钱据为己有带回家啦,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其实,钻钱眼标志,是一座斜桥,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通道,更是一个连接着人们对于财富和好运的寄托。这样的景观就很受欢迎,既有历史内涵,又切合人们的俗世心理,一眼便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举多得,好!
会泽,据说还留下一个没有围墙的残余古城,有不少古迹,我们没去。网友推荐的稀豆粉配油条,炸洋芋粑粑,也没时间去品尝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眺望豆沙古镇:一开始,我非常好奇这个好听的名字。一查才知道:豆沙古镇,位于昭通市盐津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豆沙古镇古称石门关,是古时由蜀入滇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滇南第一关”。豆沙古镇融合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三川半”文化。豆沙古镇拥有“五尺道”遗迹、唐袁滋摩岩、僰人悬棺等著名景点。
其实,我们只是路过,在“五尺道”遗迹附近,隔着河谷眺望一番。
我们在路边古遗址处转了转,这里有古旧城楼、城墙遗迹、崖壁石雕,有元代一位叫窦勺的将军塑像。
我们站立的古城墙下,是悬崖绝壁,下面有条小河,遮住了。看得见对面崖间的古道,很窄很险,早已弃置不用。右前方远处沟谷中,有一个村落,看得见很多古旧的建筑,那里便是豆沙古镇。
细雨蒙蒙,云烟笼罩,古镇浸染在水润中。周围全是山,白雾弥漫,山色朦胧,整个镇子如同在仙雾中,若隐若现,很有意境。
豆沙古镇还是一个3A景区,遗憾没有时间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至此,云南西双版纳行记终于画上句号。在此,特别感谢伙伴们的一路陪伴,感谢宋大师等一众摄影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照,感谢琳儿、星辰一路为我们操心付出,有机会我们再约远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