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北京行8、冬日什刹海

分类: 旅游随笔 |
冬雪北京行
8、冬日什刹海
兔(年)与龙(年)交汇的隆冬,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持续的低温,让北京完全变了个模样。
冰雪颐和园看了,简直美成了一幅画。冬日的什刹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心里一直惦记着,惦记着那个最有老北京味道的地方。
在一个最明丽的冬日,我便急迫地出发了。出地铁穿过两条小胡同,我终于见到了什刹海。
一眼望去,冬日里的什刹海,艳丽无比又古色生香!
阳光明亮,蓝艳艳的天空下,是透着寒光的白色冰面,被一圈大红的灯笼围着。周围古意十足的建筑、栏杆(或木雕,或白石如玉砌),透着深邃的历史韵味。高大的老树,没了叶子,衬得天空特别空旷,枝枝丫丫丝丝毕现地映上蓝天,简直美成了一首诗!
空阔的湖冰上,打造了三个大冰场。冰场里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大小冰车,很多人也穿着鲜艳的衣服在滑冰(冰刀),有的玩彩色滑冰车,还有狗拉座椅冰车。如同盆景的鸭岛周围,冰面光洁得如同镜子,蓝光闪闪,大人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我不得不说,什刹海,是北京冬日里一道最独特、亮丽的风景,谁能不为之心动呢?
我漫步湖边,任寒风轻拂,决定绕湖一周,去尽情领略这无与伦比的美。
湖边,透过铁丝网,是清一色透亮的湖冰。今年的冰真厚啊,到处都冻得严严实实,我以前冬天也来过,只是小面积结冰呢。
路边,是整齐干净的平房。复古的砖墙,青瓦铺成的房顶,门前的老槐树,都让人遐想不止,或许,这些老房子里,有绵延的历史,多少老故事都有迹可寻呢。
据说,什刹海的水域连着故宫的龙脉,从古到今都是风水宝地。所以,高僧们便在这里修庙建寺,历代的王公大臣在此筑府造园,名人墨客也纷纷迁居湖畔。所以这一带的古建筑、老胡同、名人故居也比比皆是。鼓楼、钟楼、恭王府、醇王府、广化寺、南锣鼓巷、烟袋斜街,还有梅兰芳故居、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等等,所以,什刹海的历史韵味儿,总是在岁月的积淀中,变得越发醇厚与悠长。
很快,我穿过游船码头,就来到了银锭桥附近。银锭桥是一座古老的小石桥,横跨前海,站在桥上,视野纵贯,向不同的方向,都能欣赏拍摄到最美的什刹海景色。
银锭桥,还是一个有历史故事的地方。清末,摄政王曾在这里遇刺,刺客就是汪精卫,这场刺杀事件的结果是摄政王活着,汪精卫也没有被判死刑,可汪精卫却在二十几年后做了汉奸。
银锭桥周边,商业非常繁荣,两岸非常热闹,桥畔挤满了游人,大家在这里寻各种京味儿小吃,吃糖葫芦已成一种时尚,男女老幼不论,我亲见一位50上下的男士,拿着一串冰糖葫芦,边走边啃,比小孩子还忘情……
前面,一眼便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望海楼。我发现,无论拍湖景,还是树景、街景,只要把望海楼拍进去,就格外有味道!而且,待我绕道湖对面再拍,望海楼则美得更加醒目!
时不时,钟鼓楼也会出现在镜头里,虽然稍远点,却格外分明。
瞬间,你会突然感觉到什刹海的妙处:湖在城中,城在湖边,皇家院落藏民间……同时,这些皇家特色的建筑,也仿佛让人看到了皇亲贵戚的身影,正从历史的深处向你走来……
湖边小道,拉游客穿胡同的红色三轮车比比皆是,师傅们总是多么热情地相邀,我婉拒了一次又一次。也有拉上游客的三轮师傅,一路用地道的北京话介绍着什刹海与胡同的历史,甚至连什么地方有什么好吃的都一一介绍,这就是北京人的骄傲!
其实,我每次也要逛胡同,这次也不例外。我绕湖一圈,然后也去胡同走走。
北京的胡同有些神奇,据说几乎没有死胡同,看上去很窄的胡同,却是四通八达,有时胡同还套着胡同,任你漫无目的地拐来拐去,尽情领略胡同的风光。
我先去走了行人少的胡同,胡同里也遍布冬意,街边屋角,仍然看得见积雪。偶尔几个老人,在街边晒太阳、聊天,也是一口的京腔京味儿,听起来也很有意思。
再到热闹的烟袋斜街、南锣鼓巷走走。大冷的寒冬,依然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各种好吃、好玩的、好看的,你尽管各取所需!
我在胡同里东逛西逛,一会儿就有些不自信了,我眼看着钟鼓楼就左前方,就是走不过去,随便问就近的一位女士,她不仅告诉我怎么走,还带着我一路走出烟袋斜街,一路给我讲烟袋斜街的来历,在街口给我指前方的钟鼓楼,不等我道谢,就往相反方向走了。我不禁感慨:北京人真是太热情、太友好、太暖心了!
我绕道钟鼓楼前,在街口,拍两座楼的全景,又去钟鼓楼古院里拍近景,时间关系,我没去内部参观,决定下次再来,反正什刹海是值得反复来的地方。
什刹海虽然地处都市,但没有都市的喧嚣。这里,可以看老北京最美的风景,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可以去湖上玩滑冰车,体验冰上飞驰的感觉;也可以逛胡同,去感受老北京的生活气息;还可以去看看北京的老四合院,大门内自成一派私密幽静天地,大门之外则是喧嚣大千世界……
所谓老北京味道,就在于它的建筑、它的历史、它的民俗、它的风情、以及居住此地的人们的生活风貌,这些,什刹海都具备!
总之,冬日的什刹海,明艳、冷峻、美得让人意外,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市井的生活气息,来此一游,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