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北京行6、通州有个博物馆

分类: 旅游随笔 |
冬雪北京行
6、通州有个博物馆
北京通州,刚开放一个新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它可是鼎鼎有名的京杭大运河的起点,趁孩子们假期,赶快去看看吧。
以为博物馆都要预约,谁知一下约到江苏(扬州)的大运河博物馆去了,再一查,通州博物馆无需预约呢。
一路过去很顺畅,就是停车困难,因为附近的配套停车场还没完全修好。
一下车,经过一个开放公园,这里的雪景也相当诱人,厚厚的白雪非常耀眼,又无踩踏痕迹,拍照一定很出镜。
博物馆刚修好开放,周边环境还比较凌乱,旁边有个很高大的图书馆,可能也是同时修建刚开放,簇新的感觉。我们只望了望霸气的外观,没时间去了。
后来一查资料才知道,这里是北京新打造的城市副中心,有著名的三大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都集中在同一片地方。这次,我看到了城市图书馆,参观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可能看到了但没印象。
站在博物馆前,一眼望去,博物馆的造型是开放式帆(共享大厅楼顶)船(展览大厅楼顶)结合,理念是再现运河泊岸码头的场景,真的算得上新颖独特。
我们穿厅而过直接去主楼展厅,有电梯直接上楼,然后一一参观下行。
第一印象,这个新建的博物馆设施非常高级、前卫。大理石地面像玻璃般光鉴照人;超大的数字化展播厅不断滚动播放;有高级就餐厅,自然是景区价格;有宽大休息区,落座位置多而造型别致,还有国风味十足的屏风彩色立体贴画可赏……
博物馆内展览有好几个厅(至少6个),大致分三个部分(大运河历史文化展览、大运河遗址展览、大运河文化艺术展览),同时按与大运河相关的历史朝代顺序展开介绍,其中图片文字居多,也有一些精美的出土文物,也有模拟实物等等。
我们一个展厅一个展厅一一看过去,没讲解只有通过自己看图读文字介绍去了解,通过自己看实物、看模型去感受,虽然没记住多少,但我们祖先的智慧确实让人赞叹不已……大运河的巨大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值得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我第一有印象的就是,墙上的图文好像不再是纸质材料,用玻璃罩着,而是喷绘上去可以用手触摸、有质感的设计,也不知以后会不会用橱窗封起来。
第二有印象的便是各种与大运河相关的文物,虽然有的是别的博物馆赞助过来的,看起来也很有档次,我拍了不少图片,附后。
第三有印象的就是郭守敬,这是我们历史书上重点介绍的元代科学家,他编订的《授时历》,推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相当,比西方早了300多年。这次我才知道,他还向元世祖忽必烈面陈六项水利建议,是他开创了今天的永定河(当时叫卢沟河)等的引水方案,解决了元大都的水源问题,奠定了今天北京城市的供水格局。他还规划设计和主持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河道、通惠河工程,将东西走向的隋唐大运河改造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实在功不可没!
第四有印象的是京剧,我仅仅知道是清代诞生的,殊不知还与运河有关。乾隆年间,为了乾隆80大寿,“徽班”经由京杭大运河北上,一路与各地方戏交融提升,并在京城发扬光大,由此诞生了京剧,称为运河区域戏曲的代表。
第五有印象的是一个高科技超大沙盘,不断以各种色彩、画面呈现每一时期京杭大运河的演变历史,不仅有立体的地形、地貌、沟渠,更有同时期主要人物在上面的活动,有电影电视的效果,特别形象。当时,有位年轻的爸爸带着很小的女儿在旁边讲解,还加入一些很生动的故事,我也忍不住想一直听下去,真是让人佩服并肃然起敬!
……
总之这个博物馆还是很有内涵,我看了后觉得大有裨益,值得一看!
出博物馆,我们又开车去大运河公园赏雪,去通州大运河最美的网红桥上去打卡。这个桥叫千荷泻露桥,造型相当别致,超有现代感、科技感,不禁让人联想起悉尼那些建筑……
河边,还有一艘大船,远看很典雅,很像秦淮河的画舫,走近才看出它是一座固定的画舫建筑,北京南门涮羊肉的分店——通州画舫南门涮羊肉。在古色古香的画舫上去吃古色古香的铜锅涮羊肉,这是孩子们特意安排的节日聚餐。不过人气太旺,我们老早预定了,还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吃上。不过菜品新鲜,味道巴适,还可以一边吃涮肉一边赏江景,其中那个厚鼓鼓的小牛肉饼特别美味儿,至今难忘。
后来,我们又去江边散步,一路上,地面都有平面石雕,生动形象地记录着大运河的故事。我们一会儿走江边,一会儿走公园。
虽然,大运河早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再有昔日的热闹与繁忙,但如今,它却换了新颜,河道更加宽阔,河水更加清澈宁静。河上修了很多座大型桥梁,两岸交通方便。河对岸高楼林立,有很多天时地利的江景房,站在江边拍出来的图片,不比任何大城市的现代海景房逊色!
河边公园,步道非常漂亮,两边的林里或草地,都铺上了厚厚的白雪,此时阳光正好,辉煌明亮,随便拍一张图片,都是最美的风景画!
总之,来到通州大运河,既能回看历史岁月,又可感受现代魅力,还能品味运河之畔的烟火味道,真是一举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