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2023-07-11 21:43:01)
分类: 旅游随笔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西江千户苗寨,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神秘、古朴,充满魅力……

去之前,我曾误以为西江是一条河,其实“西江”是一个地名。

资料称,“西江”是苗语音译的汉字书写,“西”是西氏苗族的意思,“江”通“讲”,即“商讨、商量”,意思是通过商讨得来的西氏苗族居住的地方(老人说和是“鬼”商量得来)。也有一种说法,是居住在河湾的西氏苗族,“江”就是“河流弯曲”的意思。

千户苗寨里面,有条美丽的小河,穿寨而出,它叫白水河,它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

去了黄果树瀑布,知道那里有条白水河,我以为千户苗寨的白水河和黄果树瀑布的白水河是同一条河,结果我又错了。原来,它们相距甚远,互不关联,分属雷山县和安顺市,虽同属珠江水系,但却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支流(柳江,清水江)。

在千户苗寨,我流连最多的地方是白水河江边。

刚到千户苗寨,趁部分团友看演出的时机,我就去白水河就近的江边看了看,但看到满河边都是拍苗服写真照的,我就赶紧离开了。因为他们拍起照来,简直就没有时间概念,各种姿态、各种角度都要反反复复地拍,有时还要换装、补妆,直到满意为止,毕竟,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艺术化的完美效果。

从观景台下山,我就一直顺着江边前行。

印象中,白水河是条卵石小溪,河水不深,清澈见底,河边多石,两岸绿树成荫。河上,一座又一座古老的风雨桥,可休憩、观景;河中,一道又一道或直或弯的石墩(桥),连接小河两岸捷径,既可通行,又是最佳拍摄点,不仅能拍出临水照影的美丽倩影,更有蜿蜒延伸的小河,古色生香的风雨桥,山坡上古老厚重的苗寨作背景,那种美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常常,我在河边看美女们拍照,一看就忘了时间。还别说,无论是谁,一旦穿戴上满身银光闪耀的苗族服饰,再来个淡抹浓妆,保准让你瞬间秒变上镜大美女,尤其帽子和头饰,特别能扬长避短,能凸显、衬托出你最美的面部轮廓,加上摄影师高超的技术,总能拍出让你自我陶醉不已的艺术大片,往往,你定会激动万分、心满意足,觉得掏钱真是值得!

看着看着,我也一下有种想拍苗服照的冲动了,遗憾,没有时间了!

我能做的,就是一路观光赏景饱眼福,再用自拍杆勉强拍几张,留个纪念。

我顺着白水河前行,一会儿下到江边,捡块干净的石头坐坐,看着白水河流畅的水流渐行渐远,两岸清新的自然风光,始终在视野里若隐若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一会儿,我又踩着河边青石头,摇摇晃晃地前行。河边,有人正悠闲垂钓呢,但我已看不出是不是苗寨人了……抬眼看,前面河中,那里居然有牧童骑牛洗澡,还有村妇在河边埋头洗衣,多么生动的画面,虽然,这仅仅是雕塑,却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自己正坐在小河边,双脚伸在水里玩水,看着远处的牛儿吃草呢……

一会儿,我又踩着石蹬玩水、过河,到对岸去看一看。午后强烈的阳光,晒得我脸上冒汗,我却不愿去树下躲一躲,因为我没有时间歇息,我还有很多的美景没看够呢。

一会儿,我又从小河两岸到高处的寨子街道,看到密集的商铺,真是户户商家,大家做着各种生意,旅馆、客栈、饭店和各种特产店,毕竟临江的街道,都是寸金寸土的商业地带,苗寨人真是幸运,老天厚爱赏饭吃啊!就算小巷深处,也是门前摆放苗族饰品摊,不必专人看管,要买你就吆喝一声,他们居然把买卖做出了这等的闲情逸致,真真让人羡慕!

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终于走完了这条白水河,从照片记录看,河上一共有七座古色古香的风雨桥,而且每一座都不雷同,都带廊亭,可避风雨。可以说每一座桥,都是一件艺术品。

1号桥“哿嗡僦”,又叫“龙潭桥”;2号桥“嘎銩僦”;3号桥“僦哟妃”,又叫“游方桥”;4号桥“僦岽乧”,又叫“学子桥”;5号风雨桥;6号风雨桥;7号桥“僦餸嗡”,又为“回龙桥”。其中五号、六号风雨桥还没有名字。

这些名字都好奇怪,我想一定是苗语,而且都赋予了某种特殊含义,我不懂,也不想深究,看看表示我来过就行了。

随后,我在出口附近逛了逛,拍了些空镜头,就去赶摆渡车离开了。

哎,千户苗寨一日游,啥都好,就是时间太紧了!要是能在苗寨至少住一晚,再看看夜景,赏赏薄暮晨曦中,雾色迷茫的千户苗寨;或者,再有时间,去看一场“美丽西江”歌舞表演;或者,再有时间,去漫步于苗寨的田间地头,拍几张田园风光图,此行就完美了!

所以,到千户苗寨,一定要选择住在苗寨,否则会遗憾多多!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贵州行见闻——千户苗寨一日(下)

最后两张为网络图片,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