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见闻——溶洞之最织金洞

分类: 旅游随笔 |
贵州行见闻——溶洞之最织金洞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被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所溶解、腐蚀形成的地下空间,又称喀斯特地貌。
溶洞是大自然的杰出造化,它的形成往往需要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上亿年。
溶洞是大自然的馈赠,旅游观赏性非常高。
我去过广西的银子岩溶洞,去过宜宾兴文县的甘泉洞,去过广元的雪溪洞,去过江油的佛爷洞,去过药王谷的莲花洞,还3次去过绵阳的同一个溶洞(这个景区害我,我永远不想提它的名),这次去贵州,先去了黄果树景区的天星洞,后又专程去了织金洞。
每次,一见到溶洞,我就会为溶洞呈现千奇百怪的景观所震撼,洞内不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还常有地下河,湖,有的地下河还很宽,甚至可以河中行船。
每次,我见到的溶洞都那么刺激感官,我总想穷尽所有的形容词,试着描绘它们的美,直到这次见到织金洞,我才差点惊掉大牙!在这么庞大、这么繁杂、这么精妙、这么多姿多彩的景观前,我只得选择闭嘴、封笔,我的确无力去描绘哪怕它们万分之一的美了!
借用网友的话:织金洞,是中国洞穴天花板!不愧为“溶洞之王”,“溶洞之最”!
且看百度百科的美誉:织金洞,“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织金洞,“中国十大奇洞”之首;织金洞,“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榜首;国际知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称织金洞为“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观”……织金洞,有着“织金归来不看洞”的美誉!
织金洞,单行线,不走回头路。进洞之后,我震惊不已。洞内处处巧夺天工,包罗万象,千奇百怪,令人叹为观止。洞内之大、之开阔、之高度,均是我有生以来游览的溶洞之最。
看了织金洞,才知道以前的溶洞之美,绝大多数归功于灯光效果。织金洞则霸气地以本色示人,它是我所见溶洞中最少使用彩灯映衬、甚至根本不用灯光的的溶洞(缺点是拍照不好看),一对比,我终于理解了以前“景不够,灯来凑”的视觉效果之差距了。
我用了3个半小时游览,真的是仰望、俯首各不同,仿佛走进一座绮丽的迷宫,一切都那么令人难于置信又真真切切!也许,这样的见识,于我而言,可能真的称得上空前绝后了,遗憾,面对它的美,我真的无能为力!
不用多说,还是直接看资料介绍吧。
织金洞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一般宽高在60~100米,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平均高度为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
织金洞规模宏大,空间宽阔,造型奇特。有上、中、下三层,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石旗等四十多种洞穴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
织金洞的景区众多,有大大小小150多个景点,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类钟乳石组成的溶洞奇观。根据不同的景观和特点,织金洞分为迎宾厅、讲经堂、雪香宫、寿星宫、广寒宫、灵霄殿、十万大山、塔林洞、金鼠宫、望山湖、水乡泽国等景区,有47个厅堂。其中最大的洞厅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洞内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奇特景观,身临其境如进入神话中的奇幻世界。
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纤细玲成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
一幅幅大画卷,一处处小场景,令人震惊不已。据专家考察比较,织金洞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
总之,织金洞自成一套完整岩溶系统,它的高品位实属世间少有!
但是,无论怎么介绍,都抵不过亲自去看一看。若有机会,请一定不要错过,看了织金洞,其他溶洞基本不必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