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行(2)

分类: 旅游随笔 |
宁南行(2)
西昌市到宁南县,我花了大半天时间,早上出发,下午才赶到,主要因为当时正在修高速路,有的路段需停车等待。
印象中,一路山中行。
山间平地少,宽一点的地方便有人家,也有小块庄稼,满地绿油油的。
沿途,经过的城镇街市极少,我有印象的就是普格县,貌似从一条边街经过,街市环境远远比不上我老家的乡镇,发展明显滞后。
一路行来,山高且大。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一种似曾相识的美好与亲切。
窗外,满眼茂绿。土坡上,几头牛羊在啃草。公路边,偶见个别农家妇女或孩子卖东西,他们背筐里不过是玉米、土豆、煮鸡蛋之类……哇,我瞬间想起了小时候,烧包谷、煮玉米、烤土豆,还有一年生日才能吃上一枚的煮鸡蛋……
当然,也勾起了我对叔叔的怀念,以及每次叔叔带弟弟妹妹回老家的点滴记忆。
记得,叔叔14岁就去了大凉山的宁南县。
据叔叔说,那里很偏远,与云南交界,尽皆大山。当时还没开化,也不通车,叔叔去的时候,走了很多天,到西昌后,又是走路又是骑马,那里人烟稀少,主要为汉族(大多住在山下)、彝族(主要住在山上)……刚去连语言都不通,待叔叔若干年后回到家乡,他的口音都明显变了,而且言语间多了些我们陌生的口语……
在那里,别看叔叔年纪小,还是初中生,但环境锻炼了他,他成了当地了不起的文化人,知识分子。他在当地办教育当校长,还带领村民兴修水利建水电站,还通过自学成了当地的无线电专家……可以说,叔叔那一代,真的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没有他们,那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估计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自从叔叔去了凉山州,我印象中,叔叔只回来过三次,而且是在我很小的时候。
我心目中,叔叔很了不起,啥都懂,啥都会,每次回来,我最喜欢听叔叔讲话,讲那些山里的故事,我感觉好神奇,我听得又害怕又向往!
至今,我还记得几个惊悚的故事,但那却是叔叔的平常经历。
叔叔当年在宁南县的一个乡村当老师,他说由于离家远,又是大山,会常常走夜路。一次,他跟一个同事一起在山中穿行,月色不太明朗,他们边走边说话,走着走着,发现路中间有棵树横在了路上,他们也没怎么在意就大步迈了过去,走了几米,觉得不对啊,上午经过好像这里路上没有树啊?待他们回头一看,那棵树竟然弯了,妈呀,是条大莽,他们瞬间魂飞魄散,拔腿开跑,直跑了半里路,才停下来喘气。自此以后,不敢晚上山中走了。
后来,很多时候叔叔就住在学校里,放假才回家。但是,住在学校里,也是需要胆量的。因为,学校就是曾经的一大户老院子。一天晚上,叔叔已灭灯休息了,迷迷糊糊中,不知是梦中还是现实,他居然听到隐隐约约叫他的声音:“陈老师…陈老师…陈老师…”他一惊醒而起,点上煤油灯,仔细听,好像没啥动静,以为自己在做梦。又睡下,迷迷糊糊中,又传来:“陈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的叫声,他又一跃而起,又没动静了,如是反复,他只得点着灯睡觉,再有叫声他也不管了,因为太困了!后来跟当地人提起,说这个大户人家曾经有个女人上吊而死,可能是冤魂不散吧。说陈老师是好人,镇得住!我听得毛骨悚然,叔叔却云淡风轻地说,管它啥鬼,他可不怕,照睡不误,后来反而没听到叫他的声音了。
也有我不害怕的故事,比如说,为了改善生活,他们会去山中打鸟、打野兽(有野猪,有刺猬,还有岩羊等等),还到河沟里摸鱼抓虾,常常烤着吃,这些我都听得十分向往,因为70年代,我们川西北乡下,实在太缺吃了,不说吃肉,吃饱都有些困难。因此,我差点被父亲送到宁南叔叔那里去落户了,这样既解决了吃饭问题,我在那边去读书,还有地区优惠呢,遗憾最后这事没办成,否则我也可能会和弟弟妹妹一样,在那里扎根支援“边疆”也说不定呢!
……
突然,我回过神来,看窗外,景色似乎变了,山上山下尽皆桑树,耶,这是人工栽培的吧?再看远点,山嘴那边,已隐约可见城市迹象,哦,我快到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