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日记(15)——圆明园真的很美

分类: 生活随笔 |
北京最后一天了,我们还是不想呆在家里,儿子问我还有没想去的地方,本想去看下圆明园,但老公死活不干,说没啥看头,儿子也去过,也说没多少意思。于是我说去看看清华大学吧,儿子便在他们群里发问,说可以去,没啥限制。
我们乘坐地铁不用换乘就到了,原来北大也在附近呢。待我们走到门前一问,才知这里今天不开放,好像另一个门可以进去,但又太远,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只能拍张校门,或在校门口留个影,但游客多,几乎都是合影。
天很冷,那就直接返回吧。儿子说圆明园就在附近,我一听就极力要求还是去圆明园看看吧,反正都坐了这么老远地铁了。我以为只有那个残垣断壁可看那么简单,说看一眼就走,一到景点售票处,人还不少呢。儿子为我们买了25元的通票(一般人只买10元看残垣断壁那一带),说权作去园里锻炼走路,后来发现,我们买通票真是英明之举,否则圆明园之美是很难有切身体会的。
我们决定最后看远瀛观那一带的残垣断壁,还是先到园子深处走走看看。
一进园,我就被见到的各种景象震撼了,尤其山光水色,依稀可以想见设计者的匠心和当年的繁盛丽景。
园林的布局极其讲究,园里的组成元素不外乎山、石、河、湖和树木,当然还有各种建筑,如今是只见山石河湖和参天大树了,建筑连影子都找不到,几乎就一块石木牌子,标记这里那里曾是什么的遗迹。
我们在园中行走了几个小时,眼前的景致从不雷同。
河道众多,或直或弯,或依山或连湖,皆是各有意趣。
湖泊呢,那数量之多,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有的很大,大到它可以自成一个独立景区的感觉,有的小一点,水草、树木却与之相映成趣。
河湖全是一派银光闪亮的冰世界,由于园子面积太广大,根本无人管辖得过来,湖冰上可以去,河冰里任你走,反正河湖都冻得够结实,估计人体的重量实在小意思。在园里,我总算看够了冰,还尽情跑上河湖冰面去拍照,再不会偷偷摸摸担心被发现,这里太招人喜欢了,皇亲国戚们真是太会享受了。
园中有河湖,自然少不了桥。园园相通桥为媒、河湖之隔必有桥,山环水绕桥最捷。行走园中,虽不能说5步10步一桥,但至少过桥的频率高到毫无概念了,遗憾所有的桥几乎都不是那时的桥了,诺大的园子仅见两处破石烂桥的遗迹,不能通行了。
园子里,众多小山,众多参天大树,加上众多河湖,大自然的样子被活生生缩小在园里,如同一个立体沙盘,置身其中,你只剩下赞叹与痛恨了。赞叹这座园子的形盛绝伦,巧夺天工,痛恨洋鬼子的冷血无情,面对这么美好的园林,怎么忍心洗劫之后再一炬毁之!六代皇帝一百五十年的心血,瞬间消失殆尽!
整个圆明园里,仅剩下无语的山石、河湖和大树了,当然,还有几堆醒目的烂石头,历史已有定论,洋鬼子这么做,毁灭证据,掩藏劣迹是也!
行走园子,才知道这座圆明园大到我无法想象的地步,儿子说跟颐和园大小有得一比,原以为只是看看残垣断壁遗迹而已,没想到几个小时没有重复路线,居然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去,无论在哪里,都离出口很远,我们没带多少吃的,饿得快走不动了。
行走园子,天气好得出奇,蓝天映着冰湖,枯树也染上了一层晕黄的光,风干的芦苇黄得分外纯粹,我拍的每一张图片,似乎都可做明信片,这是好朋友说的。
行走园子,还发现了一些不结冰的湖面,残荷枯苇前,一汪汪的湖水泛着清亮的微波,几只黑天鹅头戴小红帽,看着旁边的小鹅、野鸭们戏水游玩,有时还小心翼翼地冰面行走,煞是可爱,它们难道不冷脚吗?
行走园子,我第一次真正感受了皇家园林的规模和设计的匠心了,要是我再讲《火烧圆明园》,我定会丢开课本自由发挥,讲得更有实感,更有感染力了!
圆明园被毁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的历史,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的国家需要强大更强大,不仅要强大到足以自保,还要强大到永远立于强者之列,善不欺,恶敢战,而且战则能胜,游刃有余的底气!
温馨提示:去圆明园,选择好天气尤为重要,蓝天下的圆明园会更加惊艳,它绝不仅仅是历史遗迹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