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备课手记(原)
(2018-09-14 13:42:39)| 分类: 教育及诗 |
《望岳》备课手记(原)
2016-12-08
19:26:40|
(一)、识作者,知背景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
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二)、解文题,反复读
解题:“望岳”,望到了什么?从哪个角度望的?望的目的何在?(学生探究后试答,存疑不订正)
充分读:读准,读熟,读出节奏。(师范读正字,学生反复读,划节奏读)
正字:夫如何?夫:fú,虚词,表惊奇赞叹,没什么实际意义,只是加强语气。
节奏:
望
(三)、初感知,识文意
参照书下注释研读,进一步探讨“解文题”提出的问题,老师参与,解疑订正。
明确板书:
一二句:
三四句:
五六句:
七八句:
小结:整首诗无一“望”字,却全是“向岳而望”。
“望”的距离
“望”的时间
突出对泰山(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四)、抓词句,析重点
我们对这首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作更深入的具体赏析。
要求:找出自认为写得精彩的诗句,或自己喜欢的诗句,深入赏析鉴别
方法提示:
1、理解句意
2、抓动词或极富表现力的词
3、分析词语的含义
4、指出修辞或独特的写法并具体化
5、分析句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老师引导点拨。
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集中、聚集之意。用拟人,写出了上苍将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聚集起来赋予泰山了。
“割”划分之意。用拟人,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隐天蔽日的形象。
这两句诗表达诗人对泰山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五)、析名句,明主旨
反复理解朗读后,老师提示:主旨句一般指诗中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自由赏析。
主旨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仅仅看到了自然界的众山小吗?除了赞叹泰山,讴歌大自然,还可以从作者的志向、追求作深入的思考。
学生讨论后点拨:
作者24岁写这首诗,当时非常年轻,意气风发,他心中有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
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知道,此处杜甫的“望岳”也是指他的政治理想的。
泰山的高大——代指诗人志向的远大
“会当”:一定要。表明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凌绝顶”:可以高瞻远瞩、俯视一切
小结:本诗以“望”入题,赞叹泰山高大,讴歌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主旨: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瞻远瞩,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六)、能举隅,善运用
练习:分析回答
1、“齐鲁青未了”是作者乍一见泰山,惊叹“夫如何”之余的揣摩之景。
(七)、拓展:走近杜甫,理解杜甫
其实,比起李白的浪漫豪迈,杜甫的一生只有青年时代有过豪壮情怀,他的一生都在贫病忧苦中度过,他处于社会底层,也最能领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尽管自己很不幸,但他却是一位最具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
朗读博客自创文《忧苦诗人杜甫》
2017-01-20 10:21
普天乐
精耕细作,探幽入微。学习,欣赏!
2016-12-21 09:36
欣欣然
来听姐姐上课了哈
2016-12-09 07:46
冯君瑞
我也要来听课哈!
2016-12-09 09:07
哈哈?,要的!
2016-12-09 02:07
听雨枯荷
来听听课,好像坐在教室里!
2016-12-09 06:52
哈哈?谢谢捧场啊!?
2016-12-08 20:37
太阳花
姐姐真是个认真的好老师
2016-12-08 20:42
哈哈,这个你也看啊?谢谢妹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