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海:中医话补(四)扶正与祛邪,以感冒为例

标签:
电视台健康讲座 |
【开讲嘉宾】李福海,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先后师从我国著名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药专家薛伯寿等学习,深得真传。李福海先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善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病、脾胃消化病、肿瘤内科调理以及老年病、妇科杂病等领域见解独到。
【扶正与祛邪,以感冒为例】
中医认为,感冒病程超过一周或者两周以上如果还没有痊愈的话,一般病人本身存在正气不足的问题了,就是体虚感冒。
中医认为,人体疾病的产生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正气虚,一个是邪气盛。如果体内有邪气的时候单纯进行扶正,就会把邪气留住,病也就治不好了,中医叫“闭门留寇”,这时需要在扶正的同时加入祛邪的药,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
对于风寒感冒,病人出现怕冷、恶寒、发热,可以使用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麻黄宣肺、解表、散寒,同时配合辛温大热的附子和温阳散寒的细辛,这个方子主要针对阳虚体质同时受了风寒的感冒患者,可以发散风寒、温补肾阳。
传统方剂参苏饮,又人参和苏叶两味药物组成,人参补气,苏叶发散风寒,用于治疗气虚体质同时感受风寒的患者。
中医与西医对感冒的治疗是不同的理念,西医治疗感冒主要是针对病毒,将病毒杀灭;中医治疗感冒针对的是患感冒的人,讲究辨证,分清风寒风热以及人体感受病毒后引起的全身反应,比如以怕冷为主,身体疼痛、脉浮,就是风寒感冒;如果以发热为主,嗓子疼、咳嗽、黄痰等,一般为风热感冒;一般风寒感冒,中医使用桂枝汤或者麻黄汤进行治疗,风热感冒使用银翘散进行治疗。
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要用于风寒感冒。
对于肺阴虚有火的情况,可以使用南沙参、麦冬、五味子、西洋参等扶正清肺,再加上黛蛤散、川贝母、桔梗、连翘、生甘草等。
肠胃型感冒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胀、头昏、大便不成形、舌苔腻等,要使用藿香正气类的方子外散风湿、内调脾胃。
脾虚的人感冒后往往出现发热和怕冷交替出现的情况,医学上叫往来寒热,这说明患者体内的正气不足,正邪两方面相争导致人体发热,中医临床上常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治疗感冒的一个方子,主要针对感冒到了少阳病阶段,邪气在半表半里、正气不太充足,因此正气没有足够的实力将邪气完全驱散,所以出现了正邪之间来回的牵扯,人体表现为往来寒热;而少阳属胆,肝胆不好就影响消化,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就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这主要由于肝胆气机不畅导致的,此外还有默默不欲饮食、食欲不振、心烦喜呕等。
小柴胡汤主要由人参、柴胡、半夏、黄芩、生姜、大枣等既有清少阳之热作用又有扶正作用的药物,就是把正气扶植起来,能把邪气驱除掉。目前中医临床上许多内科杂病也用小柴胡汤,它能够疏泄肝胆气机,调整情绪。
感冒初起时,要先祛邪,这时候正是正邪相争最剧烈、邪气正盛的时候,如果祛邪的效果不好,可以改为扶正祛邪。
玉屏风散是中医传统扶正的方子,主要适用于气虚容易感冒的人群,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物组成,能够预防感冒、提高人体抵抗力。日常保健时,可以将玉屏风散制成散剂或者水丸,能够长期服用。
【中医话补:怎样补,才得当?】
中医进补首先要讲究辨证,分清体质、辨别阴阳;
第二个注意补药的分类,比如冬虫夏草有很好的养肺阴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价格堪比黄金,普通的中药南沙参、也叫泰山参在养肺阴方面的作用也很好,因此,专家提醒,贵重药品选用时也要因人而异,不必盲目追求;
第三是适度进补,而度的把握就是要在进补的时候,用一个阶段就观察和总结一下,看看身体的症状有什么变化,感觉是否舒服,再进行调整;
第四,不论什么样的体质,进补都不要离开脾胃,脾胃调理好了,本身也可以化生气血、调理阴阳;第五就是在身体出现外感症状的时候,不要服用补药,否则容易导致闭门留寇。
前一篇:李福海:中医话补(三)补益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