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灿东教授,带您一起“走进中医”

(2015-01-26 09:35:01)
标签:

健康

       中国的医学不等于中医,那到底什么才是中医?《黄帝内经》记载:“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三年变大疫”,2000年就是庚辰年,气温变化剧大,2003年,“非典”来了;到底中医典籍中,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秘密?《民生开讲》本月主打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李灿东教授带您一起“走进中医”,系列节目,敬请关注。

 

       【本期开讲嘉宾】李灿东,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健康科普首席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灿东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多年,擅长内分泌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病的中医内科诊治。

 

====================================================================

 

       “中国的医学”范畴较大,包括西医、藏医、回医、苗医等一切在中华大地上存在的医学,而一般所讲的中医是指汉族地区为主的传统医学。

 

       中医实际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中医的文化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认为:“医为仁术”,特别强调医生的“德”,如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就留下了“杏林春满”的佳话,后来人们也用“杏林”代表高尚的医德;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千金方 大医精诚》中也强调作为医生应该“发大慈恻隐之心”,以“救含灵之苦”。

 

       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在其编著的《外科正宗》里也有“五戒十要”的论述,认为医生在治病救人过程中,“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

 

       张仲景在《伤寒论 序》中讲到,学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专家提醒,在医患关系中,不仅要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患者也要培养良好的修养,首先是对医生的信任,勇于接受医生给予的治疗建议,否则,由于自身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而去怀疑医生,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作为医生来说,任何时候都要给病人生的希望,如果病人没有这种希望,病情很快就会恶化。好的医生是让病人离开诊室时,病就好了三分。

 

       中医的整体观念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中医将人体当作有机整体,就是人的局部和全身是统一的;机体的内外是统一的,中医可以通过对外部征象的采集能够了解人体内在的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牙龈反映了胃的状况,因此,口腔溃疡不单单是局部的问题,很可能反映了整个人体的状况。

 

       有些口腔溃疡有可能是心肾不交造成的,中医认为,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正常情况下,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也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果心火不能温肾水或者肾水不能济心火,都会导致病理状态的产生,比如,顽固性的口腔溃疡等,治疗上可以考虑使用交泰丸一类的方剂。

 

       中医认为“培土”可以“生金”,脾属土,肺属金,就是通过对脾胃的健运,可以养肺,也就是可以改善和缓解肺部疾患。比如,专家建议,老慢支患者在未发作期,适当吃些健脾药(香砂六君丸等)进行保健。

 

       中医讲“脏象”而不讲器官,首先,中医认为脏腑是实体的;其次,中医所讲的脏腑体现的是功能,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气”;第三,中医所讲的脏腑是一种“象”。

 

       中医整体观念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天人合一”,与现代所讲的环境医学还是有区别的,除了认为环境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以外,还强调人能够主动地适应环境。

 

       中医整体观念的第二个方面是“天人合一”,其中,第一点是天人相应,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对庚辰年“刚柔失守”(气温变化大),壬午年、癸未年爆发肺部传染病有过预测,2003年非典的流行正好印证了这一预测,实际上是古人通过对自然映像的观察预测与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

 

       “天人合一”的第二个方面是取类比象,就是通过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来认识人体自身。比如,中医认为“脉者,血之府也”,脉不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血管,而是开放的像河流一样的气血运行的通道,因此血瘀会导致出血,活血化瘀可以止血,这种认识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

 

       中医认为:谷助胃气、麦补脾。脾喜燥恶湿,因此旱地生长的小麦具有健脾的作用;胃喜润恶燥,水生的稻谷可以养胃。

 

       中医认为,藤类药物可以通经络,临床上多用忍冬藤等来治疗关节疼痛,这些都是中医取类比象的实际应用。

 

       中医整体观念的第三个方面是“时间整体”,中医非常强调时间的作用,比如,中医卫气营血辨证就是应用了外感温病由浅入深、由轻而重的发展过程。

 

       中医看病非常强调“三因制宜”,就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比如不同时期,预防感冒的方法不同;对于不同体质的人,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方法也要不同。

 

       中医在诊断上强调司外揣内,就是通过对外部征象的判断和搜集来判断内在的变化,在具体的诊断方法上就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在临床中,有的中医比较擅长望诊,有的擅长脉诊,有的擅长闻诊,有的擅长问诊,但是专家提醒,最好还是四诊合参得出的诊断比较全面。

 

       中医的根本在于独特的思维模式,而不是是否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诊断,现代的科技同样可以应用到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中。

 

       望闻问切四诊采集信息时,要求做到“全面、规范、准确”,否则就会像盲人摸象那样,只是采集一个方面的信息,做出的诊断自然也不会准确了。

 

       规范的中医脉诊要求:平臂、直腕、仰掌,如果不够规范,得出的诊断都是不准确的。

 

       中医的四诊合参,首先“望而知之谓之神”,就是通过观察大体对人的疾病健康状态有个判断。

 

       中医望诊的很重要一个方面是望神,其中有“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等几种判断,其中的“得神”可以理解为很好,“失神”就是很不好,“少神”是不很好,“假神”就是本来很不好,突然间变好。

 

       中医的四诊合参第二个方面是“闻而知之谓之圣”,闻最早讲的是听声音,比如中医将长出气(叹气)叫做“太息”,认为是肝郁气滞的表现,通过听来搜集信息做出诊断;闻也包括嗅气味。

 

       中医四诊合参的第三个方面是“问而知之谓之工”,中医问诊要求“全面、规范、准确”。

 

       中医四诊合参的第四个方面是“切而知之谓之巧”,中医脉诊将挠动脉分为寸、关、尺,左手侯心、肝、肾;右手侯肺、脾、命门。

 

       中医的基本脉象分为:1、脉位(浮/沉);2、脉率(迟/缓/数/急);3、脉长(长/短);4、脉宽(粗/细);5、脉律(是否整齐);6、脉力(有无力气);7、紧张度;8、流利度。

 

 ===================================================================

 

【一月份时令蔬菜推荐】莲藕。现在正是冬藕上市的时节。莲藕有健脾养胃、养心安神、除烦消热功效,生食藕片还可以清热生津。取鲜藕10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搅匀煮成的粥,可辅助治疗冬季常见的口干、舌燥、鼻干、目涩等,效果非常显著。

 

【一月份时令蔬菜推荐】西葫芦。西葫芦富含膳食纤维,含热量相对较低,消化速度较慢,饱腹时间也较长,因而可以防止冬日过量饮食。西葫芦中还含有胡萝卜素,有益抗击癌症和心脏病等疾病。西葫芦是最好的面食搭配,它可以添加到各种面食中来食用,从而降低从食物中摄取的总热量,是瘦身爱美的女性不可多得的好蔬果!

 

【一月份时令蔬菜推荐】芹菜。芹菜是一月份的应季蔬菜,芹菜性微寒,味甘苦,无毒,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磷、铁等,叶茎中还含有药效成分的芹菜苷、佛手苷内酯和挥发油等,由于它们的根、茎、叶和籽都可以当药用,故有“厨房里的药物”、“药芹”之称。

 

【一月份时令蔬菜推荐】冬笋。严冬来临,又是冬笋新鲜上市的时节。冬笋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糖类和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C、E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经常吃冬笋,能够吸附每餐所吃食物中的油脂,降低胃肠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从而达到减肥目的,并能有效减少与高脂有关的疾病的发生。

 

【一月份时令蔬菜推荐】南瓜。南瓜是从10月到第二年2月都有上市,南瓜是冬季蔬菜中“多才多艺”的一种,蒸烤、炒菜、煲汤均可。它鲜艳的橙色源于其富含的β胡萝卜素,这种强抗氧化剂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南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非常适宜胃病患者食用。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一月份时令蔬菜推荐】菠菜。菠菜味甘,性凉,利五脏,解酒毒,能润燥滑肠,养血止血,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养肝明目。另外,菠菜中还含有丰富维生素E。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能阻止机体内氧化过程,有助长寿,因此多吃菠菜对延缓衰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农业部一项最新实验表明,每天吃30克左右的新鲜菠菜,比喝3杯红葡萄酒的抗衰老效果还要好。

 

【一月份时令蔬菜推荐】西兰花。西兰花的上市时间是9月到第二年6月,冬天是吃西兰花的最好季节。除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β-胡萝卜素等基本营养素外,西兰花中还含吲哚和葡萄糖异硫氰酸盐等成分,这些都助于清除毒素,减轻肾脏负担,促进新陈代谢。西兰花蒸着吃最好,保留更多营养。

 

【一月份时令蔬菜推荐】白菜。在中国北方的冬季,大白菜更是餐桌上的常客。白菜其性微寒,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清肺热之效。冬天天气干燥,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润燥、护肤养颜的作用。大白菜中的膳食纤维也很丰富,常吃能起到润肠通便、促进排毒的作用,对预防肠癌有良好作用。

 

【一月份时令蔬菜推荐】芥蓝。芥蓝有利水化痰、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的功效,在冬季感冒多发的季节里,多吃芥蓝是有效的预防方式。芥蓝中含有机碱,这使它带有一定的苦味,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增进食欲,还可加快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芥兰中所含的大量膳食纤维则能防止便秘、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具有预防心脏病等功效。

 

【冬季吃萝卜的学问】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萝卜极力推崇,主张每餐必食,他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中医认为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淤之功能。大多数幼儿感冒时出现喉干咽痛、反复咳嗽、有痰难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吃点爽脆可口、鲜嫩的萝卜,不仅开胃、助消化,还能滋养咽喉,化痰顺气,有效预防感冒。

 

【冬季吃萝卜的学问】萝卜除了肉质脆嫩多汁,形美色艳,可食用外,还可在宴席上造型成精致悦心的雕花,刺激食欲,美化生活;营养成分除含葡萄糖、蔗糖、果糖、多缩戊糖、粗纤维、维生素C、矿物质和少量粗蛋白外,还含多种氨基酸。近来有研究表明,萝卜所含的纤维木质素有较强的抗癌作用,生吃效果更好。

 

【冬季吃萝卜的学问】白萝卜作为蔬菜佳品,营养成分丰富,富含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梨的10倍。此外,白萝卜还具有抗病毒、抗癌功效。

 

【您所不知道的白萝卜】白萝卜中含有的粗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即所谓顺气,减少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预防结肠癌和直肠癌。

 

【您所不知道的白萝卜】白萝卜中的干扰素诱生剂,其双键核糖酸对口腔中酶的耐受较高。吞咽中不易被降解,无副作用。近年来国内一些医学家研究发现,将白萝卜中含有的干扰素诱生剂物质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发现其体内的恶性肿瘤缩小50%~60%。

 

【您所不知道的白萝卜】白萝卜中含有的芥子油和菜苷,能与多种酶发生作用,形成具有辛辣味的抗癌成分。因此,白萝卜越辣,这种成分越多,防癌性能越好。

 

【萝卜怎么吃最养生】煮萝卜——胜过胃肠药。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汤,不但味道鲜美,还可以加速消化,养胃暖身。做法非常简单,将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与豆腐洗净,切成大小相似的长条,在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待用。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油烧至五成热,炒香辣椒酱后倒入清汤,把白萝卜、胡萝卜、豆腐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加入大白菜,再次煮开,用盐、味精调味,最后撒上香菜末盛出即可。

 

【萝卜怎么吃最养生】萝卜糖——缓解喉痛。萝卜中含有一定的芥辣素,这让萝卜含有一种天然的辣味,加上萝卜本身就有的消炎的功能,对于冬天因感冒引起的嗓子疼、鼻塞的人,可以用萝卜来解决这些恼人的问题。可以把白萝卜切丝榨成汁,准备好一块纱布,把白萝卜汁涂抹在纱布上,或者用棉球蘸取汁液,然后塞在鼻孔中。用这种方式反复2~3次,每次5分钟左右,鼻塞的症状会自然得到缓解。喉咙疼痛的人可以自制点“萝卜糖”,把萝卜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蜂蜜腌制,等萝卜在蜂蜜中浮起后捞出,每次喉咙疼痛的时候吃上一点,情况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萝卜怎么吃最养生】冰糖萝卜——能润肺。用新上市的白萝卜一个,把萝卜洗净,擦干水,在萝卜的上部1/3处横切一刀,上部放在一边,用小刀把下部中心掏空,注意留1厘米左右的边,在空洞中放入冰糖。再把萝卜上部盖好,周边用牙签固定好,把萝卜放入密封罐,放入冰箱保存,五六天后拿出来,打开萝卜,里面的冰糖已成浓汁,只是放萝卜时一定要放正了。这种萝卜汁对肺有很好的滋养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