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QTV-2民生开讲
QTV-2民生开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45
  • 关注人气: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金荣老师,为您开讲“冬季进补中药与常见病的调养”

(2015-01-01 12:00:00)
标签:

健康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感冒、咳嗽、哮喘、中风等疾病也在冬季高发,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这些冬季的常见病呢?常言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我们要如何选择食材?中医又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养生膏方呢?《民生开讲》再次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原急诊科主任医师吴金荣老师,为您开讲“冬季进补中药与常见病的调养”,精彩节目,敬请关注。


       【本期开讲嘉宾】吴金荣,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原急诊科主任医师。吴金荣医生从医40余年,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高血压病、高血脂症、中风、冠心病、哮喘、咳嗽、更年期综合征、头痛、糖尿病等。

 

====================================================================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其发作主要与气候有关。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时候,阳气潜藏、阴气极盛,损伤人体的阳气,人们缺乏阳气的温暖,抗病能力弱,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保护也减弱,产生瘀血、痰浊、水湿,闭阻血脉,阻塞气机,易生疾病。

 

       中医认为,冬季是收藏的季节,其养生的重点在与保护一身的阳气,也可以说是保护肾气。

 

       冬季保护阳气首先要做到抵御严寒,但需要指出的是皮裘重裹、足不出户是消极的防寒措施,专家建议,即使是严冬天气,也要随着气温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活动,但出汗过多也不好。

 

       冬季保暖也不要天气一冷,马上穿得很厚,最好根据温度的升降,逐渐增加衣服,同时注意对头颈部、胸背部和足部的保暖。

 

       中医认为头部是诸阳之会,尤其是头顶部的百会穴,更是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的地方,是人体的阳气之会;颈部血管分布非常丰富,因此对头颈部的保暖在冬天尤其重要。专家建议老年人冬季外出,最好佩戴帽子和围巾。

 

       心脏和肺脏居于人体的胸背部,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认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保护心阳有利于推动血脉的运行。专家建议,冬季老年人可以加穿棉背心,保护好胸背部。

 

       中医理论中,足部是三阴之会,特别是足底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被认为是人体的“长寿穴”,民间有“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的说法。足部保健除了要保暖之外,专家提倡中老年人每天晚上可以用温水泡脚20-30分钟,可适当加入活血温阳的中药。

 

       平素阳气虚寒的中老年人泡脚时,可以适当加入红花、鸡血藤、丹参、炮附片等中药共同煮水,兑温后泡脚;此外,用十几粒花椒煮水泡脚也能起到活血温阳的作用。

 

       内火较盛的中老年人,泡脚时不要加炮附片,只用红花、丹参等活血中药就可以了,同时可以加入金银花、忍冬藤等清热中药。

 

       研究发现,泡脚可以促进睡眠,改善腰腿疼,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耳鸣等多种疾病。

 

       专家提醒,年轻人在冬季也要做好保暖,特别是下肢的保暖。

 

       常言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就是冬天进行室外运动,使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增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于身体健康。

 

       专家推荐,阳光下的散步、太极拳、跳舞等比较轻柔的运动比较适合在冬季开展。冬季运动最好选择在上午6点到10点,下午2点到4点这两个时间段进行。

 

       冬季适度地晒太阳,可以有效地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强壮筋骨。

 

       中医认为:“冬藏精血”,因此冬季运动最好不要大汗淋漓,也不可太过劳累,适合选择轻、中强度的运动,比如,中青年人可以慢跑,老年人则以步行为主。

 

       常言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就是冬天进行室外运动,使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增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于身体健康。

 

       专家推荐,阳光下的散步、太极拳、跳舞等比较轻柔的运动比较适合在冬季开展。冬季运动最好选择在上午6点到10点,下午2点到4点这两个时间段进行。

 

       冬季适度地晒太阳,可以有效地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强壮筋骨。

 

       中医认为:“冬藏精血”,因此冬季运动最好不要大汗淋漓,也不可太过劳累,适合选择轻、中强度的运动,比如,中青年人可以慢跑,老年人则以步行为主。

 

       冬季养生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专家提醒,尽管冬天气候寒冷,每天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开窗通风30~60分钟,同时,室内温度尽量保持在18~22度,湿度保持在45~65%之间。

 

       冬季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可以润泽呼吸道,使血液正常流动,还能起到一定杀菌的作用。

 

       冬季养生第三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是调情志、定作息。冬季寒冷的气候很容易让人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容易抑郁、急躁。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外出参加体育锻炼等集体活动。

 

       作息规律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认为,冬季适合“早卧迟起”,早睡可以养阳气,迟起可以固精气。专家建议,最好在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可以保证第二天头脑清醒,心神安静。

 

       冬季养生需要注意的第四个方面提醒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监护好疾病,备好急救药。

 

       冬季天气寒冷,血管容易收缩,对于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首先要监测好自己的血压,专家建议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且根据医嘱调整用药剂量。

 

       冠心病患者一旦出现轻度胸闷、后背冷、后背疼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专家特别提醒,高血压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在日常降压药之外再备好急救降压药,比如卡托普利;而脑血管病患者如果出现轻度不适,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关键时可嚼服。

 

       专家建议冬季常备的急救药包括:1、急救降压药,如卡托普利等;2、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3、(心脏病患者急救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4、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中成药,如易感冒的老年人可以常备扶正祛邪的玉屏风颗粒等;5、退烧药,如果高烧体温超过38度5,必要时可以服用一片退烧药。

 

       专家提醒,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胸闷、心慌、出汗、气急、嘴唇发紫、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平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及时送医;同时,专家特别提醒心脏病患者日常可多备几瓶硝酸甘油,保证床头、客厅、随身都有一瓶,以备急救使用。

 

       速效救心丸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其药效与硝酸甘油相比缓和一些,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硝酸甘油。心脏病患者如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可尝试先含服5粒速效救心丸。需要提醒的是,硝酸甘油服用时需要采用平躺体位,服用速效救心丸则没有体位的要求。

 

       常言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但同时强调冬季调补需要掌握温补、清补、小补三个基本原则。

 

       冬季进补防火、防燥。比如炖牛肉、炖排骨、炖羊肉时加些茯苓、甘草萝卜,可以减少食物热性。

 

       萝卜味甘性平,具有消食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在食物中加入萝卜,可以防止进补太过而生火。

 

       专家推荐冬季进补凉性食物:鸭肉、兔肉、甲鱼、海参、莲藕、芝麻、银耳、白菜、萝卜等食物。冬季提倡多吃菌类食物,如香菇、黑木耳、白木耳、蘑菇等,菌类营养丰富,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菌类还可以预防冬季流感,是冬季养生佳品。

 

       香菇性平味甘,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含有降解毒素的多糖成分,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香菇被誉为“蘑菇皇后”,营养价值高,是冬季食用火锅的佳品。

 

       蘑菇性平味甘,具有健胃平肝、润燥化痰的功效。蘑菇里含有的多糖物质对于传染性肝炎、白血细胞减少有显著疗效。此外蘑菇还可以降低血糖,增加人体的抵抗能力。蘑菇中含有的赖氨酸可以延缓衰老。

 

       黑木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木耳生于朽木之上,味甘平,可以情深强志”,木耳具有清肺益气、润燥、健胃、活血、滋补强身的功效,最主要的是可以软化血管、减少血小板的凝聚、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

 

       银耳性平味甘,可以养阴生津、润肺化痰,银耳中含有抗癌的多糖成分,能抑制各种肺癌的产生,同时具有抗辐射、治疗失眠的功效。

 

       中医认为:“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冬季肾脏主令,人体五脏中肾为五脏之根,中医理论认为黑色入肾,因此多吃黑色食品可以养肾。

 

       黑色食物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的花苷素,能清除人体的自由基,促进肠胃消化,增强造血功能。推荐的黑色食品包括:黑豆、黑米、黑枣、黑芝麻、黑木耳、紫菜、海带、甲鱼等。

 

       专家建议,冬季补肾做到“三多三少”。其中的“三多”:多吃温补食物,多添衣服,多晒太阳。“三少”:少吃寒凉,少出汗,少过度疲劳。

 

       专家提醒冬季养胃很重要,脾胃阳虚的人常有胃脘胀、中焦虚寒、大便溏稀的症状,有此类症状的人应当注意护胃气。在饮食上要注意忌食生冷,专家提倡早上一碗粥,可以用小米、糯米、大枣、桂圆一起煮粥;晚饭注意八分饱,减轻胃肠的负担。

 

       专家提醒冬季饮水量每天保持在1500—2000ML。

 

       专家推荐冬季养生方:黄芪30克、麦冬20克、百合10克、太子参20克、当归15克、黄精20克、茯苓30克、薏仁30克、陈皮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熟地20克、肉苁蓉15克、杜仲20克、肉桂10克。此方如需使用,建议咨询正规中医师辨证。

 

       咳嗽是指因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中医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有痰有声,很难截然分开,称为咳嗽。

 

       冬季寒冷的刺激,容易使肺宣降失常而出现咳嗽,轻微的咳嗽不会伤害身体,反而有利,可以保护肺部健康。

 

       外感咳嗽的病理原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冬季多见风寒袭肺而导致咳嗽。临床多见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早期。

 

       内伤咳嗽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痰浊、火邪等致病因素阻塞肺部脏器,使肺失常、上逆而咳。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常见病如: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衰等疾病也可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外感咳嗽如果治疗不及时,反复发作,就会转化为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与感冒咳嗽的区别:外感咳嗽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为发烧、咳嗽、咳痰重、但是流涕、喷嚏、头痛等症状较轻。病程多在7-15天。感冒咳嗽常见症状为发烧、流涕、喷嚏、头痛、四肢酸痛重,病程在3-5天。

 

       冬季常见的外感咳嗽是风寒袭肺型咳嗽,此类咳嗽多为新病、急病,病程较短。其症状表现:怕冷重、发热轻、无汗、痰稀薄白等。

 

       风寒袭肺型咳嗽,中医在治疗上的总体原则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临床常用三拗汤加止咳散加减进行治疗,一般由炙麻黄、杏仁、甘草、生姜、荆芥、桔梗、白前、百部、紫苑、牛蒡子组成。

 

       风寒袭肺型外感咳嗽中,还有一类特殊的、表现为“寒包火”型的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伴怕冷、发热,心烦、痰黄、嗓子痛、大便干等症状。

 

       中医在治疗上的总体原则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临床上麻杏石甘汤进行加减,一般由炙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紫苑、半夏组成,其中,石膏用量要三倍于炙麻黄。

 

       风寒袭肺型外感咳嗽中,还有一类特殊的、表现为“寒包火”型的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伴怕冷、发热,心烦、痰黄、嗓子痛、大便干等症状。


       中医在治疗上的总体原则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临床上麻杏石甘汤进行加减,一般由炙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紫苑、半夏组成,其中,石膏用量要三倍于炙麻黄。

       内有伏饮型的外感咳嗽,主要症状为痰多清稀、咳嗽重、胸闷、气短、中医在治疗上主要遵循清肺宣肺、化痰止咳为主的原则。

       临床上常用小青龙汤加减,一般由炙麻黄、桂枝、半夏、细辛、干姜、白术、茯苓组成。其中,桂枝、半夏、细辛温化寒痰,白术、茯苓健脾化痰。

       外感风寒类的咳嗽在饮食调理上,可以选用生姜、红糖、萝卜、橘皮等煮水服用,如果寒邪较重者,可以加入葱白。

       冬季常见外感咳嗽还有一类就是风热犯肺型咳嗽,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咳嗽频剧、痰粘稠色黄,气粗、喉燥咽痛、咯痰不爽、舌苔黄、舌质红。

       中医在治疗风热犯肺型咳嗽时采取清热、宣肺、止咳的治疗原则,经常选用桑菊饮加减,一般由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芦根等组成。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薄荷要后下,而且不要煮时间太久。

       风热犯肺型咳嗽如果出现口干症状,可在桑菊饮的基础上加入麦冬、天花粉和沙参;出现大便干的症状,可以在桑菊饮基础组方中加入大黄等通便药。

       风热犯肺型咳嗽在饮食调理方面,可以选用菊花、金银花、桑叶、陈皮、白菜等药食同源的食材煮水饮用,或者用白菜、陈皮、竹叶、萝卜煮水也能起到很好的清热、宣肺、止咳的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感冒、咳嗽比较严重,发烧体温到38度以上,建议立即去医院,不要延误治疗。

       冬季常见外感咳嗽的预防:1、注意气候的变化,适当地增减衣服,尤其要做好颈部保暖;2、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嗜酒等;3、适度增加锻炼。

       专家建议冬季运动提倡深吸气,有助于提高肺活量,最好在早上进行深吸气、慢呼气进行肺部锻炼。

       专家推荐,冬季有意地轻轻咳嗽,可以震动肺脏,排出废气。

       简易肺部保健操:第一节,揉鼻根。每次15~20下直至鼻部有酸胀感,这节动作能够宁心安神,使头脑清醒;第二节,推鼻梁。食指和中指沿鼻梁往返搓揉,每次往返20次,以鼻子微红为度;第三节,揉鼻翼、按迎香。整套肺部保健操可以帮助我们通利鼻窍,预防与改善感冒症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