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茹凯、济宁为您带来传统的少林八段锦,和您一起强体魄、话养生

(2014-07-22 13:41:01)
标签:

健康

       少林八段锦是少林众僧最早演练的健身方法之一,具有舒筋活血,调理气血,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功能,久练可以健壮体质,延年益寿。今天节目中,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体育保健康复教研室副教授、中华养生体育硕士研究生导师茹凯先生;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系统法学与系统科学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太极文化与太极拳协会会长济宁先生,为您带来传统的少林八段锦,和您一起强体魄、话养生,系列节目,敬请关注。

 

       【本期开讲嘉宾】茹凯,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体育保健康复教研室副教授、中华养生体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系统法学与系统科学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太极文化与太极拳协会会长。

====================================================================

 

       八段锦起始于宋代,近代的八段锦是由少林第二十九代名誉方丈德禅法师所传下的。

 

       《周易参同契》是一部内外丹兼修的道教理论著作,作者是东汉炼丹理论家、道教祖师魏伯阳。宋代大儒朱熹曾评价过八段锦和《周易参同契》之间的关系,认为《周易参同契》深奥难解,是“屠龙之术”;而八段锦简单实用,是“宰猪之术”。

 

       八段锦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搭鹊桥可以沟通任督二脉。舌尖放平,舌抵上牙床,也就是上牙龈的中间、牙根的后面,无需用力。唇齿合拢、自然呼吸、鼻吸鼻呼。

 

       下鹊桥是指会阴和长强两个穴位,是任脉和督脉的另外一个端点,做法是提肛、缩肾。提肛对治疗痔疮、脱肛、中气下陷,都有很好的作用。而在内功学里,提肛能接通任督二脉。

 

       预备式:身体站直、放松,两脚脚后跟相距两寸,然后脚尖向外打开成八寸,脚后根相合,微微地提肛,脊柱正直,唇齿合拢,舌抵上颚,呼吸自然,注意要鼻吸鼻呼。

 

       练习双手托天理三焦,要注意肩带肘、带手涌动,不要刻意用力,脊柱也随之做涌动。

 

       第三次涌动时,手臂做到45度,合掌曲肘,立在胸前。这时两掌心用力,肘自然展开,含胸、拔背,气在膻中,然后按掌拔开,要能听见手心拔开的声音为佳。

 

       八段锦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可以调理五脏,主要是练肺。肺处于上焦,有宣发肃降之意。

 

       开弓时手型成八字掌,五指松开,手指都是微翘、掌心微含,然后曲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食指自然上翘。

 

       练定式时,讲究沉肩、垂肘、坐腕,要自然、放松,张弛适中,形体美观。

 

       初学者刚接触八段锦的时候,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地练习,逐步达到要求即可。

 

       练习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的时候,要讲究对关节、肌肉的精细控制,这时就要靠意念。

 

       以手部的锻炼为例,手指为梢节,手臂为中节,肩膀为根节。一式打出,梢节领方向,中节跟随,根节要追出去,这样整个手部关节就都能打开,达到锻炼的效果。

 

       抬肘“拉弓”的时候,手臂如抱婴儿,臂弯处要形成一个满圆。抬肘以后肩要放松,避免造成肌肉紧张。

 

       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可以调理脾胃,强身健脾,改善我们的脾胃功能。

 

       练习第三式,穿掌搭手腕的时候,两手是相背的。练习旋腕时,注意手不要高过眉毛。

 

       向右定式的时候,意念在左脚的大脚趾。展臂涌动时,注意动作要柔和。

 

       转腰变步向另一个方向时,一定要先转腰部,由腰来带动全身。

 

       脾胃在体内位于中焦,主升清降浊。八段锦第三式可以引导脾胃的气机开合,达到调理脾胃、平衡阴阳的目的。

 

       手臂上举的时候,眼神是往下看的,也有导引意念的作用。

 

       练习八段锦,不仅可以调理体内脏腑,更可以锻炼经络,这是更为细致的锻炼,是八段锦的独到之处。

 

       传统功法里讲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其中眼睛对气血、精神有导引作用,非常重要。从平时生活中来看,经常昂首远视的人,气血就在胸前有开阔;而经常低头的人,气血就会郁结。

 

       八段锦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能调理气机、锻炼脊柱。

 

       这一式讲究眼神、呼吸、动作的配合,身体在转动的同时,头部平行旋转,意念集中于眼神,眼睛不要乱瞧,呼吸要均匀。

 

       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视伤血,如果我们保持长时间一个动作不动,就会造成体内气血不畅,进而对相应的身体组织产生损伤。

 

       五劳七伤往后瞧这一式,在旋转脊柱的同时,能作用到脊柱之间的筋,使脊柱上的各部神经系统达到调理效果。

 

       中医意义的神明之府,是一个控制系统,我们的内分泌系统也和“神”有关系,而眼睛是这个系统的中枢。

 

       八段锦第五式:摇头摆尾祛心火。能使阴阳相济、心肾相交,达到祛心火的目的。

 

       这一式要两脚同肩宽,弯腰,两手大拇指扣住血海穴,命门向后鼓。

 

       向左右两侧转身的时候,后脚要蹬一下地,能使脊背和身体侧面的筋脉舒展开。

 

       做摇头摆尾祛心火这一式的时候,初学者要注意不能用力过猛,尤其是在摆头蹬髋的时候,最好要抻着发力。等到以后有一定功力基础了,再逐步发力。

 

       血压不稳定的练习者,锻炼这一式的时候不要把身体蹲得太低,可以高一些。

 

       年长者练习这一式,尤其要注意脚下的配合。身体旋转的时候,两脚也要旋转,要当心脚步不要错乱,否则容易摔倒。

 

       练太极和八段锦等传统功法的时候,不要急于用力,那样会让自己受到损伤。正确的做法是下盘站稳,保持重心,力度适中,循序渐进地练习。

 

       心慌、头晕时,按压血海穴可以缓解症状。

 

       少林八段锦第六式: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一式是对前五式的总结,是一个综合梳理的动作,使身上的浊气由上而下地排到地下去。

 

       做该式的时候,脚后跟蹾地的时候一定要收下颌,不能仰头,以免对后脑造成震荡冲击。同时不要过于用力,身体肌肉缓冲一下,有种肌肉松解的感觉为好。

 

       脚跟往下颠,就是让体内浊气下沉,是下送的感觉,而不是单纯地用力蹾地。

 

       八段锦分为文武两部分,文八段锦是以坐式练习的,以练躯干、任督二脉为主,也就是小周天。武八段锦是站立练习,身体四肢都要练到,为大周天。

 

       鸣天鼓是少林坐式八段锦的第一式,双手掩耳,中指对着枕骨,然后食指压在中指指背上,用力地去弹击枕骨部位。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弹的时候要把耳朵拔开。二是弹之前用力的时候要提肛。

 

       少林八段锦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能够补气、壮气,培植正气。

 

       少林八段锦后两式与前六式不同,前六式是对气的调整、排浊。后两式壮气、扶植正气。

 

       这一式比较复杂,综合了前几式的一些动作。核心在于腰部的拧转,以及沉气。

 

       攥拳时要从指端发力,用力攥紧后旋转。

 

       攥拳怒目增气力是以腰为领,通过腰部的拧转,带动身体和四肢。两手抓握的时候也要用力,肩背张开,像虎爪一样,力量从腰背传过来。

 

       心意把是少林寺中各种拳法的母拳,历来是少林寺武僧们所渴望学到并掌握的护法秘技。但由于此法势绝妙无比,杀伤力惊人,加之得法不易,所以历来秘不示人。即使是少林弟子传授时也是慎之又慎,反复甄选。

 

       五脏六腑之精在于目,眼睛又是靠眼肌在控制,而肌肉收缩伸展,则是靠肌梭和肌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筋。练习者在攥拳怒目的时候,就等于把气血导入到眼部,进行锻炼。

 

       少林八段锦第七式:双手攀足固肾腰。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固肾腰可养先天元气。而元气论,是中医最根本的观念,认为我们的生命都是由元气所运化而生成的。

 

       肚脐是生门,后面正对是命门,而所谓命门就是储藏人体元气、元精,甚至说元神所在的位置,它控制着我们整个的生命系统。

 

       练习这一式,同样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逐渐地让身体具备了柔韧性才能做到抻筋拔骨。

 

       环跳穴在股骨大转子的后面凹陷处。

 

       收式是捧气贯顶沐浴,含义在于采天上的清气,储存于丹田,使体内浊气下排,引地气到丹田。

 

       在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的时候,要讲悟性,文化的学习与实践是结合在一起的。

 

       八段锦能让筋脉通、经络通,自然就能培植正气,让人强身健体。

 

       对于功法的练习,不在于所练功法有多高,重点在于练习者的功夫有多深。对文化、功夫的理解越深,对事物的把握也就越准确、通畅,最后达到一通百通的境界。

 

       少林八段锦共有八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双手攀足固肾腰。

 

       八段锦除了八个招式,还有预备式和收式。预备式:并步站立,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提起(吸),下落成开立步(呼);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斜下两侧摆起,掌心向后(吸),两腿微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呼)。要求全身放松,平心精气,顺项提顶,沉肩垂肘,意守丹田。

 

       收式: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吸);两臂屈肘,两掌相叠置于丹田处(呼)。两臂自然下落还原时则体态安详,周身放松,呼吸自然。

 

       少林八段锦中的第六式背后七颠百病消,在传统八段锦中是作为最后一式的。传统八段锦是修习内功的功法,是按气的开合升降来排列次序的。少林八段锦把这一式作为第六式,主要含义在于前五式完成之后,由这一式进行调理、排浊。

 

       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八段锦的呼吸方法则是根据动作的开、合、提、落、屈、伸、升、降、旋、收等原理配上各种合理的呼吸。例如:动作的开为吸,合为呼;提为吸,落为呼等。还有过渡动作的暂时性闭气,如果出现上下肢不同动作,呼吸方法则看以哪个动作为主,依据主动作进行合理呼吸。

 

====================================================================

 

【养生八段锦小常识】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保养健身法,由八节组成,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坐势八段锦】宁神静坐:采用盘膝坐式,正头竖颈,两目平视,松肩虚腋,腰脊正直,两手轻握,置于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静坐3-5分钟。

 

【坐势八段锦】手抱昆仑:牙齿轻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时即咽下,谓之"吞津"。随后将两手交叉,自身体前方缓缓上起,经头顶上方将两手掌心紧贴在枕骨处,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时枕骨后用力,使后头部肌肉产生一张一弛的运动。如此行十数次呼吸。

 

【坐势八段锦】指敲玉枕:接上式,以两手掩位双耳,两手的食指相对,贴于两侧的玉枕穴上,随即将食指搭于中指的指背上,然后将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弹力缓缓地叩击玉枕穴,使两耳有咚咚之声。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数次。

 

【坐势八段锦】微摆天柱:头部略低,使头部肌肉保持相对紧张,以左右"头角"的颈,将头向左右频频转动。如此一左一右地缓缓摆撼天柱穴20次左右。

 

【坐势八段锦】手摩精门:作自然深呼吸数次后,闭息片刻,随后将两手搓热,以双手掌推摩两侧肾俞穴二十次左右。

 

【坐势八段锦】左右辘轳:接上式,两手自腰部顺势移向前方,两脚平伸,手指分开,稍作屈曲,双手自胁部向上划弧如车轮形,象摇辘轳那样自后向前做数次运动,随后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后作数次环形运动。

 

【坐势八段锦】托按攀足:接上式,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双手作上托劲;稍停片刻,翻转掌心朝前,双手作向前按推劲。稍作停顿,即松开交叉的双手,顺热作弯腰攀足的动作,用双手攀两足的涌泉穴,两膝关节不要弯曲。如此锻炼数次。

 

【坐势八段锦】任督运转:正身端坐,鼓漱吞津,意守丹田,以意引导内气自中丹田沿任脉下行至会阴穴接督脉沿脊柱上行,至督脉终结处再循任脉下行。

 

【坐势八段锦】我们还可以用手指代替梳子,从前向后、从侧面向中间,梳发100次。“头为精明之腑”,我们的十二经络,其实都会集中到头部,梳头能够帮助阳气的生发,能够改善血液的循环,让我们能够耳聪目明。

 

【坐势八段锦】早上一起来,最好能够空腹先喝一杯水,由于我们没有运动就先喝下去,吸收得比较快,对于五脏六腑都能够有一个滋润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