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即中医所说的“痹证”,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大的疑难性疾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其危害轻则导致骨节酸痛,重则畸形致残,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风湿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呢?民生开讲特邀世界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联盟副主席,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吴宽裕教授,带来“未病先防风湿病”系列专题,精彩节目,敬请期待。
【本期开讲嘉宾】吴宽裕,世界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联盟副主席,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病不是单独指一种病症,而是指一大群复杂的疾病,有200多个病种。
“晨僵”现象指早晨起来手指硬硬的,不能弯,它是关节病的一种表现,也是风湿病的一种表现。
我国古代医书上将风湿病称为“痹症”,“痹”与“闭”谐音,意思就是说我们气血筋脉不通了,闭塞了,所以会出现痛或麻的症状。
专家提醒,链球菌的感染、环境污染、家族遗传等因素都会引起风湿免疫类疾病的发生。
西方医学认为风湿病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有关,如果人的免疫功能发生故障,就容易诱发风湿病。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当内脏有疾病的时候,一定会有外在的表现。因此,对于身体表现出的外在征兆不能轻视,要防患于未然。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小关节出现问题,一般不影响心脏。强直性脊柱炎就是患者的椎体失去弹性,脊柱变硬变直,最后人就变驼了。
红斑狼疮是人体的一种免疫性的细胞发生了变异,引起人的肾脏、肝脏、心脏等发生病变,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一些风湿病患者发展到中晚期,往往容易出现干燥综合征。它的症状复杂,可以伴随在很多疾病当中。
人体正常的手指关节中间有关节间隙,使我们手指活动比较灵活,如果在X光片上显示缝隙模糊或者没有,就是典型的类风湿的表现。
专家提醒,类风湿最容易发病的位置有手指、脚趾、手腕、肘部、肩关节和颞颌关节。颞关节紊乱会影响到咀嚼功能。
中医认为,虽然风湿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说明寒冷对关节是有一定影响的。
专家认为,风湿病的治疗首先要给病人止痛,并且最大限度的改善他的功能障碍,使病人不残疾或者少残疾。
一般风湿病以内科治疗为主,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外科治疗,进行一些手术的修补和康复理疗。
专家提醒,止痛药并不是用的越多越好,有些止痛药会造成对胃的刺激,使患者出现胃疼、胃出血等症状。
医生在考虑用止疼药的时候,往往要针对它的副作用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对于原来胃不太好的人,他就用一点保护胃黏膜或者能够调整胃肠的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
专家提醒,要严格控制止疼药的用量,加量和叠加用药并不会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副作用。
激素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有很好的作用,但副作用较大,不能依赖性的长期使用。
研究证明,雷公藤片虽然本身是有毒性的,但若应用得当,它对于治疗类风湿有很好的疗效。免疫制剂是现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生物和免疫力治疗方法,但它对于风湿病的疗效并不稳定,且价格较为昂贵。
专家提醒,风湿病人要注意减少寒冷对关节的破坏和刺激,在阴冷潮湿的地区可以使用电热毯加温,有一定的理疗作用。
中医认为,风湿病与人体质的变化有关,抗风湿治疗也是一个综合治疗,在增强患者体质的同时还要调理肠胃。
专家提醒,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疑难性疾病,目前还没有能够短时间内彻底治愈的药物,患者要警惕虚假药物宣传。
风湿病的患者要有长期吃药的准备,要小心不规范的停药断药,还要经常到医院检查病情的变化。
中医认为,天人会互相感应,风湿病的病人一到阴雨天,经常会感觉关节酸、胀、疼,所以在平常就应该注意防寒保暖。
风湿与“湿”有关,风湿患者平时尽量少接触水,洗菜、洗衣服等之后要把手擦干。
专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风湿病的发生,如淋雨或受凉后可喝一些生姜红糖汤,住所尽量朝阳、保持通风干燥等。
风湿病人可以经常用一些有活血、通脉、温经作用的中药泡脚,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对于中老年人来讲,椅子的高度最好能与膝盖达到90°的高度比较合适,坐的时候背要直着靠到椅背上。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特别是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人,尽量不要坐太软的椅子,坐硬板凳比较好,不容易疲劳。
薏米既是日常可以吃的东西,又可以入药。中医在治疗风湿病时经常用到薏米,它的主要作用是祛湿健脾。
风湿分为风寒湿与风湿热两种,有的人遇到热发病厉害,有的人是遇到寒发病厉害,一般寒的会偏多。风寒湿引起风湿的病人平常要少吃寒凉的东西。
中医认为,一般温的食物是补的,凉的食物是清火的,所以要补就要吃热的,要泻就要吃凉的。
风湿病经常会伴有干燥综合征,所以风湿病人也要注意喝水的问题,要少量多次、常常饮之。
羊骨头与大米一块熬粥,可以适当地加一点生姜或莲子,有助于风湿病人的恢复。
酒能够扩张血管、疏通经气,用酒擦洗关节可以缓解疼痛,鳝鱼泡酒对风湿病引起的肩部疼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专家提醒,风湿病人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保证关节不变形、不异位。
手指变形的风湿病人可以经常做手掌运动,还可以通过“数关节”的方式保持手指的基本功能。
经常进行“小燕飞”的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有改善作用,对强直性脊柱炎也有帮助。
在风湿病的治疗上,中医会用一些虫类或蛇类的药,主要作用就是通络止痛,还可以利用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来做一些治疗。
中医治疗风湿的药方非常多,如独活寄生汤、宣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要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辨证治疗。
激素的使用要注意几点:1.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量服用;2.要按规定时间服用;3.疗程不能过长。
====================================================================
【养生保健小常识】不少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避免阳光直射,特别是夏天,紫外线更为强烈,是此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养生保健小常识】沿海地区夏季天气多变,多风多雨。慢性风湿病患者对天气因素较为敏感,受阴雨、刮风、寒冷、潮湿刺激时,可引发原病情的加重。
【养生保健小常识】对于风湿病久病患者,若调理得当,借助夏天炎热升发,自身阳气得以恢复,正气旺盛,血脉通利,肌肤腠理疏松,易于祛除风寒湿邪,此时用药,理应事半功倍。
【养生保健小常识】空调的出现让夏天更清凉一些,但是长时间的使用空调,会加重风湿病患者的病情。不要在空调房间待太久,以免空调带来的"寒"侵入人体,加重症状。
【养生保健小常识】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所以风湿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养生保健小常识】鲶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海产品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风湿病患者的关节症状加重。
【养生保健小常识】酒性辛热,助阳生火,能祛散寒邪,所以一般若患者伴有寒湿的表现时,可饮用一些药酒类的酒剂。
【养生保健小常识】风湿病病程一般较长,病人长期以药物为伴,往往体虚脾弱。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既有补虚又有醒脾作用,有利于风湿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养生保健小常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丝瓜、冬瓜、荸荠、山药、白菜、西红柿、西瓜、苹果等。因为这些食物不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而且易消化吸收,适合患者食用。
【养生保健小常识】夏季是人体肠道容易感染细菌的季节,因此,可以多吃一些有利于杀菌的蔬菜,例如大蒜、大葱、洋葱等,对于病毒的滋生有很好的抑制和抵抗作用。
【养生保健小常识】夏季由于气温高,人体会常常出汗,会流失很多水分,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常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水分和能量,例如西瓜、甜瓜、黄瓜、西红柿等,也可以常吃一些清热解暑的果蔬,例如丝瓜、苦瓜、梨等。
【养生保健小常识】女性月经期间,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的改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头痛、乳房胀痛等反应。要避免这些反应,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精神过于亢奋。
【养生保健小常识】腹泻是夏季幼儿的多发病,严重时还会影响幼儿的营养吸收和健康。防止幼儿发生腹泻,要做到科学喂养,定时定量有规律,注意食具、食品和个人卫生。
【养生保健小常识】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尽可能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养生保健小常识】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养生保健小常识】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养生保健小常识】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
【养生保健小常识】人体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