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霞教授为您奉献四时养生系列第二季——秋冬养阴之冬季养生
(2013-11-16 12:00:00)
标签:
健康 |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中医在养生中强调“顺四时而适寒暑”,就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保养我们的身体,那么,冬季在饮食、起居和情志等方面调摄的重点在哪里呢?民生开讲再次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丁霞教授为您梳理冬季保养重点,为您奉献四时养生系列第二季——秋冬养阴之冬季养生,敬请关注。
丁霞,
=====================================================================================
冬季是养肾的好时节,中医理论中所讲的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志为恐。与冬气相应。
顺应冬季“藏”的特性进行养生对人的健康具有特殊的意义,民间就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中医也强调“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由此可知冬令进补的重要性。
就冬令进补来说,男性主要是滋肾阴,女性主要是养气血。一些食物,比如核桃、黑芝麻、桑葚子、阿胶都是比较推荐冬季食用的东西。
冬季饮食举例-大枣:性温、味甘。入脾、胃、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枸杞:性平、味甘。入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注意:感冒发热、细菌感染、腹泻者慎食枸杞。
益寿枸杞汤:银耳、枸杞、龙眼肉、冰糖各15克,大枣2枚。
秋冬两季在食物选择上首先考虑根茎和果实类。因为根茎和果实是植物繁衍下一代的根本所在,所以既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含有一定的生机,所以,根茎和果实类的食物是秋冬两季的首选。比如,红薯、土豆等。土豆:味甘、性平,缓急止痛,通利大便。
此外,黑色食物,如木耳也是很好的选择。黑木耳-味甘、性平;补气养血;润肺止咳;降压;抗癌;涩肠强志。
羊肉:甘、温、无毒,入脾、肾。补体虚,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补益产妇,助元阳,益精血。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补气养血,温中暖肾。
萝卜味辛、甘、气温,属土。冬季人们习惯进补而日常少动,体内易生热生痰,特别是中老年人表现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在进餐时选择萝卜,可以消谷食,去痰癖,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因为萝卜属土,按中医五行之说居中,利脾胃,益中气。所以冬季服食萝卜可以预防疾病,利于健康。
其实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利用了这两种食品的寒热性,配合了季节的寒热性,来进行阴阳调理,以真正做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任何事物都要调和好阴阳平衡的关系,才能使事物保持良好状态。
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都会造成事物发生变化,直至发生转化。人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中身体的状态也在变化,所以要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饮食方法,特别要注意平衡饮食的寒冷燥热,不可一味贪图痛快,造成偏食,以至埋下病根。
专家提醒人们在冬季进补、特别是补肾的时候要分清是肾阴虚、肾阳虚还是阴阳两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食疗或者药物进行调理,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辩证。
冬季养藏,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季,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
冬季对于觉少的老年人,可以晚一些起床,特别是要等太阳升起之后再出外锻炼是比较好的。当然一味睡懒觉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1.
亥时(2l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容易形成结石一类病症。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专家建议,冬季除了要养肾,还要养心神。顺应自然之势,心宜静为基本原则。不管外界环境的变化如何巨大,要控制情绪,保持心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宽松,心态要乐观、平和。要善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遇事要豁达,想得开,量力而行,善于化压力为动力
冬季活动锻炼时,不宜起得过早,
冬季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注意水温一般在55~70度,要注意如果没有泡脚习惯或者糖尿病患者,水温不宜过高,以自己能接受为度。冬季最好冷水洗脸,水温一般在10度左右;温水刷牙,水温不用太高,温就好。
养生之道的原则依然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在养生实践当中,需要注意的是:
1.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在铺天盖地的养生信息中甄选出适合自己体质的养生方法,不要什么都去试,这样会让自己很累。必要的时候可以请专业的中医师帮忙辩证。
2.养生贵在坚持。把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当成是一种生活习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专家重点强调养生原则中的“食饮有节”,节包括节律,就是一日三餐要规律;节制,建议每顿饭吃八分饱,同时还要清洁,尤其是夏秋之交要注意食物的保存,不要到没有卫生保障的地方就餐,减少患病的机会。
“食饮有节”中,专家特别提醒饮水需要注意的方面:
1.平日饮水不宜过多过急,要少量频饮;
2.睡前不宜多饮水;
3.餐前餐中不宜多饮水。
养生重在养心,就是心情要保持舒畅。比如,庄子认为:“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孔子则说过:“大德必得其寿”,都说明情志舒畅对于养生延年的重要性。
有资料显示,在对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的调查中发现,长寿老人中,1.吸烟率较低;2.鱼类摄入量比较大;3.食用一定量的奶制品;4.会摄入多种水果;5.食用一定量的豆制品;6.注意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