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教授为您开讲“如何安然度夏”
(2013-08-07 12:30:00)
标签:
健康 |
炎炎夏日,酷暑难挡,又到了空调病和热中风等夏季疾病的高发期,如何才能安然度过炎热的夏天?夏季的饮食、运动和出游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民生开讲再次邀请刘维教授,为您带来“如何安然度夏”系列专题。
【本期开讲嘉宾】刘维,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主任。
空调病是指在空调的环境下待的时间过长,或者空调温度过低,出现了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症状。
专家认为,造成空调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开空调的环境基本上都是封闭的空间,空气不流通
空调病容易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方面的问题,也容易引发头疼、头昏、头晕等神经系统的症状,以及关节肌肉的疼痛和胃肠部的不适。
湿疹和皮肤的过敏也是空调病的一种表现。女同志到更年期前后,由于特殊的身体状况,在空调的环境中容易造成浑身关节的不舒服,这也是空调病的一个表现。
专家建议,开两小时的空调后可以把窗户打开十分钟,使空气流通一会儿;空调的扇叶不能对着自己的床直吹。
空调的过滤器吸取了很多空气里面的废物,最好一年能够清洗一次空调;空调的温度要适中,一般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超过10度。
专家建议,在空调的屋子里待一段时间后,要尽量去户外透透气,在绿化好的地方活动一下,补充大脑缺血、缺氧的状态。
在空调的环境下要勤洗手,注意皮肤的清洁,且绝对禁止吸烟。
在环境较为湿热的地方,可将空调开至“除湿”档,同时要给自己的身体及时补充水分;停车后要把车内空调关掉,避免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在空调环境中长期工作的人要注意衣着和保暖,尽量不穿凉鞋,避免寒气从脚往上窜;年纪大或者关节有毛病的人要尽量穿长裤。
西红柿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里面的番茄素特别利于排除人体内的毒素,改善人体细胞内的代谢,对于预防空调病很有好处。
醋有解毒的作用,夏天的拌菜里可放一些醋当佐料,还能对老年人起到防止动脉硬化的保健作用,但有胃溃疡的病人不能多吃醋。
据统计,严寒和酷暑是中风的两个高发期,特别是气温在35度以上的时候,热中风的发病率急剧增加。
夏天的时候人体出汗多,随着汗液的排泄,人的体液损失,血管里面血液粘稠度增加,而中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导致血液顺畅通过的机率变小,容易形成热中风。
如果老年人平常血压挺高,突然在夜间的时候变成低血压,这时候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里面相对缺血,容易出现血栓。这种血压突然的波动幅度较大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中风。
专家提醒,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在夏季发生剧烈的头疼、头晕的情况时,是比较严重的中风的预警,要立刻监测血压进行治疗。
中老年人出现突然的情绪变化、口齿不利索或一侧肢体行动障碍等情况时,都有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要及时检查和治疗。
专家建议,夏季补水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补水有稀释血液和清理身体毒素的作用。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动作和节奏要尽量慢一些,在空气清新的时候进行户外慢走和锻炼,睡子午觉,都对预防热中风有好处。
夏季的特点是湿和热,饮食要注重清和补。暑气在中医的五行当中与心气相通,所以人在夏季往往心火重,吃的东西要清心热。
中医认为,凡是苦的东西都能清热,苦瓜又能清热又能补充营养,是很适合夏季食用的食材。在吃之前把苦瓜切开,用淡盐水泡一会儿,可以去除它里面的苦味。
西瓜是夏天的解暑之王,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水分,还有利尿的作用,但心脏功能不好的老年人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否则容易增加心脏负担;糖尿病的病人由于血糖高,也尽量不吃或少吃。
据古书记载,绿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解药毒,正在服用药物的人如果要食用绿豆,要用高压锅把绿豆煮开花,使它解毒的作用减弱,或与药物错开时间服用。绿豆还有一定的凉性,脾胃虚寒的人不太适合吃。
薏米有健脾化湿和防癌的作用,可以与红豆一起做成红豆薏米粥,非常适合夏季食用。薏米不易煮烂,可在煮之前泡一会儿,或用豆浆机打粥喝,但糖尿病人喝粥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所以尽量不要喝这类粥状的食物。
桃仁有润肠活血的作用,核桃仁益肾补脑,还能改善骨质疏松,杏仁能滋阴润肺,红豆通心气,绿豆和莲子能清心热,再加上山药,可一起熬成“清热润燥粥”,非常适合在夏季早餐食用。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夏季的活动量要适度减少,但不能不运动,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进行适量运动,使身体里的汗发散出来。
太极拳、五禽戏和八段锦等舒缓的运动比较适合中老年人进行夏季锻炼,也可以循序渐进由慢走到快走进行活动。通常快走要求一分钟之内要走到100米。
中老年人进行慢跑锻炼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心率,心率超过120次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对于耐力较弱或刚开始锻炼的人而言,可以采用“走一阵跑一阵”的方法进行锻炼。
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不用出汗,对骨关节的锻炼也非常有好处,中老年人坚持游泳有利于身体健康,但高龄的人游泳的时候不能过力,避免因体力消耗过度或温度突然变化发生意外。
运动后饮用大量的冷水容易给胃肠道造成刺激和引起心脏方面的毛病,在运动中要少量多次的饮用运动饮料或水温在30度左右的淡糖盐水。
中医认为,春夏要养人体的阳气,早上是“一日之阳中之阳”,最适合在这时候进行锻炼,补充阳气。锻炼完之后身体会出汗,要给汗孔一个调节的时间,把汗排透之后再洗澡。
夏天人体出汗较多,容易对心血有损耗和引起肝火偏旺,使人心烦气躁,继而引发“情绪中暑”。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使志无怒,使气得泄”,是指要使自己的情志不发怒,让自己的气能够发泄出来。这也是夏季的自我调节之道。
做菜时放点百合,煮粥的时候放一点枣仁,食用葡萄肉、柏子仁等都能有安神的作用。夏季尽量不要熬夜,保证睡眠,对预防情绪中暑有很好的作用。
夏季的城市尤其燥热,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可利用周末换一换环境,去农家院、度假村等地方放松心情。夏季要少饮酒,多吃一些清淡的、维生素类的东西,对夏季中暑有预防作用。
有一些水果中含有对情绪有好处的成分,可以被称为“快乐水果”,如葡萄、苹果、香蕉、火龙果、桃子等,都是在夏季自然成熟的水果,可以多吃一些,对调节情绪很有好处。
两个合谷穴、两个太冲穴叫四合穴,夏季经常按摩可以泄肝经之热;按摩四神聪,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内关穴和劳宫穴都是心包经的穴位,经常按摩能去心火。
专家提醒,人们在旅游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季节特点来选择出游的地点,夏季最适合的旅游地点有两大类:海滨城市和山区。以购物为目的的旅游比较劳累奔波,夏季旅游要以休闲放松为目的。
夏季旅游时的衣着要宽松舒适,吸汗力强;鞋子要穿之前穿过的舒适的鞋子,平底鞋的前脚掌和后脚掌着地的水平是一样的,人在走的时候有往后坐的感觉,行走时间过长会对颈椎腰椎产生冲击,所以旅游时最好选择有小低跟的鞋子或旅游鞋。
夏季紫外线照射比较强烈,尤其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这个时间,强光直射对皮肤伤害很大,所以在出游时要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避免皮肤被晒伤。
人们到外地旅游一般都会品尝当地的特色食品,如果当地的食品不合适自己的体质胃口,可在超市里买一些食品或多吃水果,饮食要以卫生清淡为原则。
体质不好的人在旅游时要控制自己的运动量,不要盲目跟团赶路而劳累过度。夏季旅游容易汗液丢失过多,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不要等到特别渴的时候再喝水。
旅游时一般运动量较大,腿和脚容易肿胀,可通过热水泡脚和按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
【健康小常识】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健康小常识】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健康小常识】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健康小常识】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等。
【健康小常识】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健康小常识】鲜冬瓜味甘性淡,能清热解暑;干绿豆性味甘凉,能清凉解毒、消暑利水;红糖甘甜能解毒润澡。三种食品合用既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又清甜可口。
【健康小常识】草莓有增白和滋润保湿的作用,在夏季食用可以去火、解暑、清热,夏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较旺盛,吃点草莓可以起到抑制作用,无论对肌肤或身体健康都是很好的。
【健康小常识】夏季最适宜养心,因为夏日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
【健康小常识】黄瓜夏季吃不仅爽口、清热、解暑,还能增进食欲,但是,由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慢性腹泻患者最好少吃黄瓜,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也最好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