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QTV-2民生开讲
QTV-2民生开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46
  • 关注人气: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霞教授为您开讲“四时养生系列第一季——春夏养阳”

(2013-04-04 12:00:00)
标签:

健康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中医在养生中强调“顺四时而适寒暑”,就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保养我们的身体,那么,春季和夏季在饮食、起居和情志等方面调摄的重点在哪里呢?民生开讲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丁霞教授为您梳理春、夏、长夏保养重点,为您奉献四时养生系列第一季——春夏养阳。

 


【开讲嘉宾】丁霞, 医学博士美国Morehouse医学院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丁霞教授常年从事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擅长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及急、慢性胃肠疾病、胆囊疾病及内科杂病等。

丁霞教授为您开讲“四时养生系列第一季——春夏养阳”

============================================================================================

 


    “养生”一词最早来源于记录庖丁解牛故事的《庄子·养生主》养生也需要做到游刃有余才能益寿延年。所以我们的调养既不能静止不动,也不能妄动。 

 


    《说文解字》所解释的“养生”:养,供养也。生,也。人活于天地自然之间,无时不在充养着生生不息之气,使生命活力永驻。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1. 未病先防2.即病防变很多人不知道珍惜身体,年轻时似乎也看不到什么不适的反应,因为我们身体处在蓬勃旺盛的时期,但是,人近中年,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就逐渐显露出来,出现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和肥胖等。

 


   素问·上古天真论》一篇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享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就是取法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用保养精气的方法来调和,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分劳作,所以形体和精神能够协调统一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以及一切乖戾之气,我们要应及时避开。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这样才能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内,疾病就无从发生。

 


   顺四时而适寒暑,是四季养生的纲要,具体说来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按照中医理论,春季在五行中属木,对应的五脏是肝。中医所讲的肝,主疏泄主藏血,认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喜条达而恶抑郁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春季饮食原则首先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民间就有“春天吃芽”的说法。芽类蔬菜包括:各种野菜的嫩芽、香椿、各种豆芽等,专家建议,春季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春季还可以多吃一些辛味的食物,比如芹菜(香芹),性凉、味辛甘。入肺、胃、肝经。可以清热除烦、平肝、利水消肿、凉血止血。

 


      香菜:性温、味辛。入肺、脾经。发表透疹、消食开胃、解毒止痛。 注意:香菜属“发物”,可以辛味发散,助阳气生发,因此,患有湿疹、风疹、疮疡等皮肤病人慎食。

 


    番茄:性凉、微寒,味甘酸。归肝、胃、肺经。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补血养血、增进食欲。食用时需要注意:1.脾胃虚寒及月经期间的妇女不宜生吃番茄2.不宜空腹吃3.不宜吃未成熟的青色番茄4.番茄不宜长时高温加热

 


    春季常用中药:1.香橼: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可以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2.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的功效;3.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可以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4. 玫瑰花:甘、微苦,温。归肝、脾经。疏肝解郁、活血止痛的功效

 


    肝火上炎,出现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牙龈肿痛、偏头痛、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可以喝菊花茶,有清理头目,平抑肝阳的作用。

 


    肝阴不足主要表现在出现两目干涩、手脚抽筋、爪甲无华、口干舌燥及眩晕耳鸣等症状,甚者可出现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手足搐动等阴虚火热的症状推荐可以适当使用白芍、山萸肉等可以滋养肝阴作用的药物。

 


    五花解郁方:玫瑰花、芍药花、素馨花、百合花、佛手花各3g代茶饮

 

      春捂秋冻——顾护阳气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早晚温差较大,适当的保暖可以顾护阳气,防止寒邪侵袭。所以古语有春捂秋冻一说。

 


     春捂宜捂下身。现代医学认为,春季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很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而春季不能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但到了晚春时节,气温已高,穿的过多反而会生内热。

 


    春季还要注意适度增加户外活动。除此之外,专家建议,养成每天梳头的好习惯,《养生论》中就有记载:“春三月,每朝梳头二三百下。”梳头可以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

 


    春节要调畅情志。春季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听欢快的音乐,看乐观向上的书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穿宽松的衣服,多外出郊游等。

 


    春对应肝,肝喜调达,恶抑郁。如果情志不畅,最易伤及肝的功能。所以春季养肝的关键就是保持良好的情绪。

 


    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特别对于肝病的病人,更需要在这个季节保肝。不要过分劳累、熬夜,以免加重肝的负担。避免饮酒。

 


    春季是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最易发病的季节。因此,春季预防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非常重要。

 


    春天很多人都会春困,专家建议:1.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可以用酸枣仁、合欢花、茯神、远志等泡水代茶饮;2.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3.加强锻炼。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藏神;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与行窍志液的关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专家提醒,夏季人们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适当吃一些苦味的东西。夏季天气炎热,与之相应,人们难免会生内热,而苦味的东西一般性质比较寒凉,可以清除内热、消暑降火。

 


    夏季饮食举例-1.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经。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2. 苦菊: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经。消暑、抗菌、解热、消炎、明目。3. 苦笋:性凉、味甘淡微苦。入心肺、肝胆、膀胱胃经。清热除烦;除湿;利水。

 


    夏季食苦需要注意的问题:1. 体质比较虚弱者不宜食用。2.老人和小孩不宜多吃。3. 患有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的病人不宜食用苦寒食物。4.孕妇慎食。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夏季人们好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用,很容易感受风寒,引起伤风感冒。生姜的辛温之性可以化湿。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

 


    生姜以发散为主,就是“走而不守”,相对而言,干姜以温中为主,就是“守而不走”。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生姜的食用注意时间,一般来说,晚上不要吃姜,秋天不要吃姜。

 


       夏季也可多食酸味之品来养心。主要因为夏天易多汗,而中医理论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不足、气津两亏。为此,我们可有选择性地食用一些酸味之品,如乌梅、酸奶等,可补气生津止渴。

 


    专家推荐,在夏季,人们可以多喝酸奶。在夏天特殊提出来喝酸奶的原因就是夏天大家胃口不好,进食量少,便秘的人会增加,酸奶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此外,酸奶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所以夏季多喝酸奶,是夏季饮食养生的好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酸奶不要空腹喝,酸奶不要加热喝,对于脾胃虚寒的人,不要喝从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酸奶

 


       春用之酸和夏用之酸的区别:春用之酸是用之入肝补肝阴、敛肝气;夏用之酸是用少量的酸味起到敛阴止汗的目的,补心阴、心血。

 


    夏季饮食原则:1. 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以防生内热。2.不能过于贪凉,以免伤及脾胃。3.可多选苦味的蔬菜,以清内热。

 


    夏季养生调摄-夜卧早起:1.夏季昼长夜短,需夜卧早起,可安排午休以适当补充睡眠。2.避免汗出当风,睡觉时忌袒胸裸腹、室外露宿、睡地板、开门敞窗、使用塑料凉席。3. 睡眠不好时可服用百合莲子粥,具有清心安神作用。

 


    夏季养生调摄-所爱在外,无厌于日在炎热的夏季,保持心情的平和与宁静,不要厌恶夏天昼长天热,应该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旺盛,使体内的阳气宣发于外。心在志为喜,保持心态平和,不要使情志过激,使志无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气温偏高,不要在烈日下活动。保持生活及工作场所的空气流动性。

 


        夏季忌感觉口渴才饮水,应该经常饮水,采取少量频饮的方式及时补充体内水分。餐前、餐中忌饮大量水。忌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中医认为夏天内应于心,心主血脉,其液为汗。夏天汗出较多,以利暑热的排出,所以,适当的出汗有助于散热。

 


        夏天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28度为好,以不热为度,并且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预防空调病

 


    夏季预防中暑-防暑凉茶:菊花、金银花、枸杞子、麦冬、冰糖。代茶饮。必要时,也可以备一些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

 


        预防胃肠道疾病: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暴饮暴食,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尽量少吃冷饮,少吃街头小摊贩的食品和卤菜 ;不食不洁净的瓜果,吃瓜果要洗净、削皮 ;注意餐具卫生,餐具使用前后均应清洗。

 


      苦夏是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苦夏其实并不是病,不过严重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利于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消除苦夏症状。同时,多食瓜果可以度苦夏。

 


    缓解苦夏食疗方-山楂神曲粳米粥:山楂5克;炒神曲20克;粳米50克共煮粥。

 


    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长夏一般指农历的六月,这个时节气候炎热,雨水较多,天阳下迫,地气上腾,湿为热蒸,酝酿化生,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

 

  

    中医理论中认为脾胃主运化、主统血;脾气主升,喜燥恶湿,后天之本;脾胃健旺,自然后天营养充足,体力好,免疫力强,即使生点小病也好得快,这就是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道理。脾胃健旺,元气就会充足,病邪就不容易入侵身体。

 


    长夏是养护脾胃的好时节,脾在五味中对应的是甘味,因此,长夏季节应多吃甘味的食物,但是甘味食物中也分为温凉。甘温食物可以健脾,如:山药、栗子、扁豆等;甘凉食物可以养胃,如:藕汁、甘蔗汁、菠萝蜜等。

 


        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糖、镇静、防止前列腺增生。

 


        扁豆:性微温、味甘。入脾、胃经。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

 


        栗子:性平、微温、味甘。入脾、胃、肾经。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薏米:性微寒、味甘淡。入脾、胃经。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长夏饮食养生-健脾益气祛湿粥:党参(或西洋参)3克,山药12克,陈皮3克,生薏米2050,粳米50克。把除了陈皮以外的药材和粳米一起煮粥。陈皮先用水洗净泡30分钟,然后剁得碎碎的,粥快好时把陈皮带水一起放入粥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少量盐,稍微煮一下搅拌均匀即可。

 


    到了夏天,许多人为了减肥发愁,专家建议脾胃为后天之本,减肥可从“健运脾胃、祛痰化湿”着手。具体方法包括:

1. 注意饮食,特别是注意饮水方式——少量频饮

2. 适当运动,特别是饭后30分钟要有少量运动

3.为脾虚湿困肥胖的人推荐的食疗粥:薏苡仁10,红小豆10,冬瓜子15,山药20克。

 


    湿疹也是长夏季节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学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水湿失运,蕴久化热,外受风湿热邪,内外相引,客于肌肤,发为湿疹。专家提醒,如果老年人湿疹常年不愈,也应考虑其他因素,比如糖尿病等。具体治疗方法还要针对个人情况辩证论治。

 


    长夏期间,人们会感到“懒”,中医认为这是脾失健运所导致的,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久则生湿,湿阻气机,四肢不能得到很好的充养,就会导致倦怠懒言、四肢乏力、关节肌肉酸楚等症状。因此在改善症状方面也要从健脾方面着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