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纪平《一个儿保专家的育儿笔记与外孙共度婴幼时光》

(2010-01-29 18:21:54)
标签:

民生开讲

青岛电视台

专家

教育

育儿

儿科

分类: 专家书籍推荐

刘纪平《一个儿保专家的育儿笔记与外孙共度婴幼时光》

 
内容提要:
当专家遇上外孙,从医生变成姥姥,那些原来我们感到生疏的专业词汇在变成外孙、女儿、女婿、姥姥、姥爷的个性化养育故事和方法时因为带上了体温。让我们知道,养育孩子既需要专业知识,又需要具体方法;既需要精心把握,又需要学会变通。
 
编辑推荐:
儿保专家做外婆,与您分享青几体验!融37年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专业实践献今日倾心养育外孙之秘诀。
著名儿童保健专家刘纪平
言传身教的育孙记录,给你最好的答案
原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任主任医师、特级专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早期儿童综合发展”项目
“小脚印”家庭养护支持中心国家级培训师、特聘专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卫生部“母子系统保健”合作项目国家级专家组专家
 
目录:
Part 1 专家外婆眼中的保健N个关键问题
宝宝的生理需要是决定一切的准绳
吃——宝宝的吃很有讲究
喝——水是宝宝身体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
拉、撒——便便是宝宝健康的晴雨表
睡——睡好更聪明
玩——玩耍带来好成长
环境与安全——给宝宝自由探索的安全空间
妈妈是养育宝宝的CEO
做好孕育新生命的必要准备
平衡好孕期营养是头等大事
妈妈要尽力自己带孩子
亲子依恋关系是宝宝良好发育的基石
把孩子推给老人和保姆弊病多多
关于隔代育儿的思考
家里没有专家只有外婆
隔辈亲与立规矩
我这样看老一辈帮着带孩子

Part 2 让宝宝更聪明的N个关键良方
养育者的心态平和很重要
真是“3岁看大,7岁看老”吗?
数字解读婴幼儿的脑发育
“3岁看大”与0—3岁敏感期
宝宝早期教育需要了解的7个秘密
培养独立性——隔代养育需重视的核心话题
眼神交流传递爱心
随时保持充满爱意的眼神交流
宝宝最喜欢看妈妈的脸
让宝宝眼睛更亮,耳朵更灵
巧逗宝宝发声
丰富的感知觉刺激来源于生活之中
给宝宝更多触摸这个世界的机会
抚触的方法和妙处
快乐情绪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
会笑的孩子更聪明
良好的情绪对孩子发展至关重要
怎样培养孩子的快乐情绪
音乐的妙用
陪宝宝一起读书吧

Part 3 母乳喂养的成功技巧
“母乳喂养前喂养”对特殊的孩子是必要的
母乳喂养前喂养
第一口奶与过敏的关系

Part 4 辅食添加讲究多多
成功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母乳喂养的6大理由
成功母乳喂养9个关键技巧
母乳喂养好经验
混合喂养阶段的注意事项
选对适合宝宝的配方奶粉
配方奶粉使用的注意事项
宝宝需要的奶量和水量的计算技巧
职场妈妈母乳喂养好建议
教会宝宝用奶瓶吃奶
上班时间收集保存母乳的技巧
宝宝半岁时营养需求及计算方法
半岁~1岁婴儿的供给量标准
新手妈妈营养计算入门
添加辅食的6大理由
辅食添加6原则
辅食的首选食物——婴儿营养米粉
宝宝辅食制作实用好方法
各种辅食制作巧招
宝宝专用辅食能带来方便
保证奶的摄入量是7~12个月孩子营养的基础
1岁宝宝的营养需求及计算方法
1岁婴儿的供给量标准
小小特1岁生日当天食谱举例
成为营养计算高手妈妈的4步骤
让健康肠道给宝宝保驾护航
消化好,健康肠道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肠道健康宝宝才能睡个好觉

Part 5 培养饮食好习惯的9个关键词
关键词1快乐就餐
关键词2固定就餐时间
关键词3吃饭专心
关键词4细嚼慢咽
关键词5体会吃的乐趣
关键词6多多鼓励
关键词7不挑食、不偏食
关键词8适量饮食
关键词9引导分享

Part 6 宝宝健康家庭测评
怎样判断宝宝体格生长是否合格
宝宝的发育水平得“中”才正常
宝宝有自己的生长速度
宝宝长得是否匀称也是必看指标
体重是宝宝近期营养和健康状况最灵敏的指标
宝宝身高增长的秘密
专家外婆养育成果的最好印证——小小特体格生长发育案例
小小特的体重和身高生长监测图
宝宝个体化保健的精髓——学会观察、测评和变通
动作发育是宝宝智力发展的风向标
宝宝动作发展的4大金律
宝宝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发展时间表
小小特的动作与智力发展成果喜人

Part 7 宝宝最常见4种疾病安心应对建议
患的次数最多的病——感冒
最让人心急的病——腹泻
最容易复发的病——湿疹
最有惊无险的病——幼儿急疹

Part 8 刘大夫答新手妈妈热点问题
怎样判断母乳不足?
纯母乳喂养时需要喂水吗?
吃母乳的孩子用补钙和维生素D吗?
预防过敏有什么好办法吗?
混合喂养时如何保持母乳分泌量?
吃配方奶的孩子用喂水吗?
有必要给宝宝测微量元素吗?
平时家长怎么样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什么时候需要带孩子去医院,什么时候在家护理就可以?
在家护理生病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夜里突然发烧怎么办?
孩子~发烧就吃退烧药对吗?
如何识别儿童肺炎?怎样在家护理?
宝宝得病是去附近的综合性医院的儿科就医,还是去离家
远的儿童医院?
怎样和医生沟通,利于孩子疾病的诊断?
什么时候需要挂专家号?
输液可以让孩子好得更快吗?
宝宝总咳嗽怎么办?
喂辅食宝宝用舌头顶出是否表示他不爱吃?
添加辅食时一定要给宝宝单做饭吗?
瓶装的泥糊状食品该给宝宝当“菜”吃吗?
生病时添加辅食要注意什么?
添加辅食后出现便秘怎么办?
夏季如何预防痱子?
孩子过胖怎么办?
孩子半岁后为什么爱生病了?
怎样区别是长牙不适还是生病了?
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缺锌的孩子如何识别与护理?
……
 
书摘:
    让宝宝眼睛更亮,耳朵更灵
  首先要强调的是孩子早期的感知觉体验都应该源于生活。试想一下,视、听、触、味、嗅等感觉都会在何时产生?粗略地分一下味觉和嗅觉大多与吃有关,这里暂且不谈,而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在孩子一日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没有有意识地加强玟止匕方面的练习。 周围适量的刺激能丰富婴儿经验,促进新生宝宝的视觉发育,促进心理发育。小宝宝喜欢看黑白对比的照片;喜欢看漂亮的物体和追逐光亮。所以,在宝宝出生后给他准备几幅黑白挂图或彩色小玩具,让他的眼睛跟踪有色彩、光亮、移动的物体。还可以给孩子看漂亮的人脸的画像。在床头上方悬挂彩色气球或玩具,大人手持玩具让孩子看到后移动玩具,让孩子用目光追随着看等,这些都是好的视觉游戏。当宝宝3个月竖抱头可直立时可多做户外活动,让孩子见到更多的人和物。这时宝宝会兴致勃勃地东看西看,外界丰富的视觉刺激让他目不暇接。但很快,他就会感到疲劳甚至因刺激过多大脑会用“超限抑制”来保护自己,所以宝宝可能很快就睡着了。这一现象提醒父母要慢慢地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视觉练习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可以从每次出去5~10分钟慢慢增加至半小时、1小时,每日可安排2次户外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