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水天心池简化字汉字文化 |
分类: 如如善美 |
上周六爬山是去天心池,20位队友在市区乘包车至仰口,在仰口换乘公交618路车至长岭,过村舍、茶园,一路陡坡直达日起石,天茶顶就在日起石之巅。长岭下车的时候,我注意到才女佩戴了一枚毛主席像章,直径有一寸左右。周围山友赞叹之余,才女说老爸家里还有几枚。无边的想象抢着说,他赠给过才女一枚主席像章,需要回赠。都是爬山集合时,才女忘了戴像章,一次想象把自己戴的赠给她,一次她说起老爸年青时是学毛著先进,作为部队代表受到毛主席接见,我肃然起敬,主动将自己戴的像章赠送给她。人,是最高级的感情动物,像章,也算一个时代的信物吧。
本想在长岭商店买乡村卤水豆腐,去晚了,豆腐已经预购一空。看到店门旁有两个大青萝卜,花6元钱买了,女店主有点舍不得,说刚从地里拔的。山坡合影时,有人举着大萝卜。我对才女说,你佩戴的像章后面有刻字吧,让我瞧瞧。才女把像章侧起来,有两行字,上面一行字是“北舰(汘)”,下面一行是“毛主席万岁”。北舰的“舰”字是“舟”加“千”,括弧里的字不认识,才女也不认识。我笑说,这汉字简化的快成甲骨文了。途中见到无边的想象,说起那个不认识的简化字。他当过十年的海军航空兵,略加思索,说是潜艇的“潜”的简化字,问才女的老爸是不是在潜艇支队待过,答曰是的。想象又说,当时老百姓的文化底子薄,笔画太多的字学起来慢。我赞同此言。
那个“潜”的简化字现在不用了,那一版简化字,估计试用了很短时间,现在字典里也查不到。今年五一节去大流顶,大流顶上有个水泥墩子,建于1953年,是插旗杆用的,上面的水泥抹面上有几行竖排刻字,“大流顶四等三角奌/軍委测測绘局/一九五三年”,其中“奌”是民间简化字,“军”、“测”是繁体字,“绘”只有偏旁是繁体,如果用“会”的繁体“會”,水泥抹面就刻不清笔画了,可见“會”的简体字当时在民间已经通用。
当然,繁体字是有其文化内涵的,简化字也有它的使用优势,而且在汉字改革中,只是较少一些笔画繁多的字被简化了,还有一些偏旁被简化,大多数汉字还是繁简通用,有的简化字也是参照甲骨文、金文演变的。作为一般文字工作者,用简识繁足矣。上大学时,我们班的古典文学教材,都是繁体字,没觉得有什么不便。有些笔画多的繁体字,真的会看不会写,是一种遗憾,也羡慕练毛笔字的同学会写更多的繁体字。物转星移,时光荏苒,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用电脑打字多了,平时连简化字写的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