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在一九九三

(2008-12-31 10:41:03)
标签:

文化

随笔

分类: 月亮骑士

                      道德经在一九九三

                                  

     恍恍惚惚,已过多年,昧昧醒来,感想早春的黎明。想到一九九三年冬天,楚墓出土的老子《道德经》的简篇,一九九三年是伟大领袖诞辰一百周年,也许巧合,也许别的。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我国古代的哲学著作《老子》一书,也称《道德经》,最早出自其手。《老子》一书的版本,目前认可的共有三种,一是流行近两千年的通行本,分八十一章,有五千余字,较权威版本有东汉《老子河上公章句》、晋朝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唐朝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等;二是1973年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种帛书本,是当时所见抄写年代最早的完本,甲本约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抄成,乙本约在公元前194年至公元前180年抄成。这两种版本在思想内容上没有根本性区别,一在具体篇目的排列顺序上有不同,二在具体少许的关键字上有差异,为一些好钻字眼的人留下了些许话柄,在儒、道两家学说间徒生出些许误会,两种版本的偏爱者各持己说,造成一些飘浮的迷雾。

    后来到一九九三年冬天,我国又发现了第三种版本,就是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组竹简本《老子》,此版本比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老子》成书早一百二十多年,仅整理出2046字,不到通行本的一半字数,但是它有力佐证了帛书本的权威性,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为我们研究道家的早期文本思想,提供了更为原始可信的资料。

    在下不是考古专家,仅以诗学思维,就个人感悟的几处问题加以探微。

    通行本十八章这样写,“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帛书本这样写,“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国家昏乱,案有忠臣。”帛书甲本为“案有”,帛书乙本为“安有”,楚墓竹简本为“安有”,可见帛书本较为全面,通行本确有误笔。先秦时安与案、焉通义,安是会意字,本义是安宁、平静,文中解释为于是的意思,而不便解为后起的疑问词。从帛书本和竹简本看,作者丝毫没有与仁义针锋相对的意思,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且有紧密的逻辑性联系。就如十一章所写,“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思想逻辑大同小异。

    我还观察到一处明显疑点,各版本在第三十八章写,“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从文法上看,此处较为别扭,前些天我又读《韩非子*解老篇》时,注意到韩子引用的老子原文为,“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我想无论从文法特点和韩子的个人品性上看,韩子的引文是正确的,这也和上段所议的老子的思想逻辑相同。如果还有韩子未引用的相关字句,想来大概是,“道而后德,德而后仁,仁而后义,义而后礼。”如此这样的猜想了。

    由此深感,孔圣和老圣两者的学问思想,确有很多互补共润之处,《道德经》一书多言圣人而少言君子,《论语》一书多言君子而少言圣人,所言之道所言之德,很多起意于《尚书》、《易经》、《诗经》、史传等典籍,或推陈出新,或由此抒怀。

    据史传说,孔圣三十四岁时去周都拜访老圣、苌弘,学礼、学乐。有说孔圣学礼于老圣,我想孔圣和老圣一定还谈了很多个人的感悟,《道德经》的辩证思想来源于《易经》,《易经》少言圣人而多言君子,恰与《论语》相似,想来当年孔老两圣的交流,可谓推心置腹,互为师徒了,由此为两圣之和谐感到心慰。

    道德经在一九九三,感想在毛圣百年诞辰之时,楚墓老子竹简本的出土研究,为孔老两圣之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文本佐证,不知是不是天意啊。这么多天来我昼思夜问,又在这万籁俱静的凌晨,端坐在电脑桌前,恍惚联想,说写我内心的感悟,不仅是为了探微古韵,也是为了探微未来吧。

 

                                    2007、03、07 于青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