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经义之一封家书
依稀象数,依稀字符,敬畏恍惚虔诚,春花秋月往来。昆仑藏玉,泰山封泥,这一封长时的家书,何处寄出何处收到。时间里分之再分,空间中合之再合,若有一个梦境,我在梦中是谁,谁在梦里是我。
在《左传春秋》里,有一段文字,“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西汉孔安国的《尚书序》写:伏羲(包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三坟》,言大道也;少昊(少暤)、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五典》,言常道也。《三坟》指包牺氏、神农氏、黄帝等三皇之书。《五典》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等五帝之书。《尚书》中只记载了《尧典》、《舜典》两篇。《文心雕龙》的《宗经》篇里写:皇世《三坟》,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岁历绵暖,条流纷糅。这个三皇五帝的时间线索应是最为清晰。太昊(太暤)包牺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分别开创了古代的渔牧业文明,农业文明,手工业文明,创造规范了汉字,这是我心中感想的三皇。这一封家书,就从这里寄出吧。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在《五帝本纪第一》篇里,先言神农氏世衰,世衰意指历经多代,后文又言黄帝与炎帝三战于阪泉之野,可见此炎帝只是个称号,而不是开创农业文明的炎帝神农氏,人称《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其文学色彩有时是浓艳了些。
《周易》的《系辞传》中写: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zhuo琢音)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磕》。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ku枯音)木为舟,剡(yan演音)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tuo拓音),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这内含《系辞传》的《易传》七种十篇,又称《十翼》,据说是孔子对《周易》所作的注解。孔子自己说过“述而不作”的,但《易传》中保留了不少“子曰”之语,并有浓厚的孔子思想色彩,由孔子而集大成,至少也是孔子的亲传弟子所作。《系辞传》中所言后世圣人,主要是指太昊包牺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三皇了。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专家称,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都由少典氏衍生分化出来。少典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方国部族的称号。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相隔年代较长,炎帝早于黄帝,其间共历八世,也有十一世之说,两者相距约500年。大禹于公元前2070年即天子位,距今4070多年。唐代诗人韩愈在一篇文章里写: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尚书》记载,舜三十岁时施政,施政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以此推算,黄帝轩辕氏之后的少昊帝,距大禹377年,总计炎帝神农氏距今约五千年。
始作八卦的太昊包牺氏,距今有6000多年。1953年发现的西安半坡遗址,据碳14测定,年代在公元前4800年至前4300年之间。从出土的许多石制和骨制箭头看,半坡人已发明了弓箭,出土大量的石器,有石铲、石锄、石斧等,还发现盛粟的罐和粟的遗物,并有很多彩陶,这些彩陶图案或写实或象征,最为特别之处,发现陶器上有几十个抽象字符,经古文字学家研究,这些字符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特征。如果那时的原始字符,再历经一千五百多年,至黄帝史官仓颉时,总结出汉字的造字规律,并集成整理,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从《系辞传》中看,炎帝神农氏发明了耜耒等农具,尝百草发明了医药,设市场进行商品交易,互通有无各得其所。现在的“钱”字,本义是指古代一种用来铲土的农具。
中华古文明自太昊包牺氏起,漫漫长途浓浓迷雾,历经千余年至炎帝神农氏而日见清晰,再经五百年至黄帝轩辕氏而日见规律,由此开创中华文明,炎帝黄帝并为中华民族之先祖。依稀象数,依稀字符,依稀情理,这一封家书,分之再分合之再合,穿越多少时空,依稀而至,依稀梦回。
2006、10、17 于青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