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年》
(2025-07-02 15:45:31)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原创诗词杂谈 |
分类: 诗集 |
危楼远瞰焰光舞,
铁马烽烟万里逐。
金鼓崩山断朔路,
冰河卷雪洗征襦。
孤旗挥破寒江渡,
独骑残墟勒燕书。
他乡荒沙埋烈骨,
千载霜月照归途。
释义:危楼远瞰焰光舞,铁马烽烟万里逐。“危楼远瞰”:登上高耸的城楼向下远眺,“危楼”
点明登高望远的地点,暗含孤寂与瞭望之意。“焰光舞”:耀眼的闪电光火在视野中闪动,追忆起曾经战场的燃烧毁灭气象。
“铁马烽烟”:“铁马” 代指披甲的战马,“烽烟” 指战火,二者组合描绘出万里征战的壮阔场景,“万里逐”
则凸显战事绵延、兵戈不息的动态感。金鼓崩山断朔路,冰河卷雪洗征襦。“金鼓崩山”:战鼓与金钲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仿佛能震裂山峦,极言军威震天、战斗激烈。“断朔路”:“朔路”
指北方的道路,“断”
字既写战火阻断了交通,也暗示战事隔绝了归途,烘托出征战的孤绝处境。“冰河卷雪”:冰封的河流卷起漫天风雪,描绘出塞外酷寒的环境,“卷”
字极具动感,强化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洗征襦”:“征襦”
指战士的衣衫,风雪如洗,既写征衣被冰雪浸透的艰辛,也暗含战争对生命的冲刷,悲怆之感油然而生。孤旗挥破寒江渡,独骑残墟勒燕书。孤旗挥破”:一面孤零零的战旗在寒风中挥舞,仿佛要冲破寒江渡口的封锁,“孤旗”
凸显孤军奋战的苍凉,“挥破” 则见其突破重围的勇猛。“寒江渡”:冰冷的江面上的渡口,与 “孤旗”
呼应,强化环境的萧瑟与战事的艰难。“独骑残墟”:单人匹马立于废墟之上,“独骑” 与 “残墟”
形成强烈对比,勾勒出战后荒败、英雄孑然的画面。“勒燕书”:化用 “勒石燕然”
的典故(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指战士渴望在残墟之上立下战功,却难掩孤军奋战的悲壮,暗含功业未成的遗憾。他乡荒沙埋烈骨,千载霜月照归途。“他乡荒沙”:战死的将士长眠于异乡的荒沙之中,“荒沙”
与 “烈骨” 形成残酷的对比,道尽战争的牺牲与悲凉。“埋烈骨”:直接点明战士的结局,“烈骨”
既赞其英勇,也叹其魂归他乡的凄惨。
“千载霜月”:千年不变的寒霜与明月,以永恒的自然景象反衬战争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照归途”:月光照亮的
“归途”,既是战士生前渴望的返乡之路,也是死后灵魂的归乡之途,但 “千载” 之下,唯有明月相伴,徒留无尽的哀思与怅惘。
以 “忆” 为线索,从登高远眺的战场景象切入,通过 “铁马烽烟”“金鼓冰河” 等意象渲染战争的壮阔与残酷,再以
“孤旗”“独骑” 聚焦个体的孤独与英勇,最终以 “荒沙埋骨”“霜月照途”
收束,在历史的沧桑感中,寄托了对往昔征战岁月的缅怀,以及对战争牺牲的深沉悲悯。字里行间既有金戈铁马的豪迈,也有岁月无情的苍凉,读来令人扼腕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