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粽》
(2025-05-23 22:38:54)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原创诗词杂谈 |
分类: 诗集 |
青衣治微纳星汉,
红丝绕指锁猪貒。
银甑蒸浮云山雾,
金汤沸滚漾春澜。
雄黄点额驱邪祟,
角黍投江祭古贤。
千载遗风传未已,
一箸深情入旧年。
稚子尚溺其中味,
老叟遥思故里船。
香糯黏连今古月,
年年此际共婵娟。
青衣:粽叶。亦寓年轻的外貌或廉价的衣裳。
治微:紧小的衣裳。出处:‘治微钩短,衣不合身。(杨倞注《荀子》)
星汉:万千米粒如星,人生大志不过糅作素衣内所纳一拳大小的粽。
红丝:粽绳。
绕指:柔软。《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原句含义:经过千锤百炼的坚硬钢铁,最终却变得像绕在手指上的肉丝一样软韧。比喻经历挫折后,性格由刚强变得柔顺,或形容刚硬之物最终变得柔软可塑。
猪貒:兽名,指粽内馅心肉,亦寓英雄豪杰也不过俗世一口美味牺牲祭品。
角黍:粽子。
婵娟:明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指代明月,即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释义:人靠衣装马靠鞍,狗配铃铛跑得欢。被俗世中各种裹挟,挤逼压迫,甚而来自于自我身心的膨胀,人如同粽一般包裹在不合身的青衣内肥白软糯。成了没有骨没有味没有倔强的黏腻一坨。曾经的英雄豪迈,被世间一缕红线绕指柔缠,早脱了血性与刚烈。杂糅了人间风味的浸渍,排去了兽味腥膻。演化历练成油腻柔和的肥瘦三间,喷薄着复合的脂香与社畜风味。银色的锅釜,暖白的蒸汽,几十载执拗与傲娇熟成软糯。釜底由绿渐黄浮了油脂的金黄,是骨血炼化的老熟和油滑外溢的装腔作势。捞盛于盘中,看似是新鲜的青春颜色精神小伙子,实则肥美油腻杂色白胖大叔一枚。流传了千载的风俗,就像是定下了轨迹的人生。总是在春种秋收后,农闲时搞些祛除邪祟祭奠先贤的事情,来充实百无聊赖的时节。感受古人的辛劳与传承,也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体会那时光穿梭如亲历其间的过往故事。少年时好的不过是应时应季的一顿吃食,老来感受的却是某年某月的情境与背景。感慨的不是口腹间或软糯、或鲜甜、或肥美或柔滑,而是故居旧地、老树春华、嬉笑怒骂、无所挂碍的青葱时岁。神马千里共婵娟?神马一味传万年?不过是万万千千个我所处不同时空却相似领悟的情愫,有饱足,有寂寥,有感慨,有眷恋,有期盼,有失落,有食不知味而寝不安席的知老迈而无追(无追:古时冠名即帽子,扣上老朽这帽子,即再无回寰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