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2022-05-29 23:00:28)
标签:
历史情感原创诗词杂谈 |
分类: 诗集 |
意赴高绝餐珠露,
忍投埃土作蝼蛄。
十载琢得琉璃翅,
万木阶天谑辞赋。
释义:想要去那孤远高绝的地方,去汲取最纯净清透的珠露,来表达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那没有得到一飞冲天的能力之前,就得先放下身段,在习学和成长的过程中,极尽坚忍与劳顿。即使被当做凿穴食草的蝼蛄也沉默不语,专心自己想要获得的积累和滋养。不惜用十数载的历练与修习,用才学与知识琢磨成可以御风飞翔的焕发着梦幻色彩的双翅,将自己从暗黑坚实的尘土深处一跃飞升到梦想的高度。那以往需要仰视的万千美好之处,如今只是作为蹬踏的阶梯与休憩的落脚点。在可以令空谷回响的顶峰,向世界尽兴歌咏唱诵精绝美妙的文章辞赋(不管别人听不听得懂,解不解其中的宣泄与豪情)。游戏珠玑文字,不以娇骄于心,非求能得相和,自在随性随心。
珠露:露珠的美称。出处 南朝 齐 王融 《青青河畔草》诗:“珠露春华返,璿霜秋照晚。” 元 吴师道 《晚霜曲》:“九天 青女 曳裙带,笑抛珠露成飞花。” 明 刘基 《祝英台近》词:“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潇洒。” 许地山 《万物之母》:“这当然更要动她底心,所以那方从霭云被里钻出来的朝阳无力把她脸上和鼻端底珠露晒干了。” 埃土:尘土,泥土。出处《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蝼蛄:也叫蝲蝲蛄,昆虫。背部一般呈茶褐色,腹部一般呈灰黄色,根据其生存年限的不同,颜色稍有深浅的变化。前脚大,呈铲状,适于掘土,有尾须。生活在泥土中,昼伏夜出,吃农作物嫰茎。
琉璃:亦作“瑠璃”。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传说为范蠡制剑时所发现,被越王命名‘蠡’,其后,“范蠡”访遍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同年因为战事,西施前往吴国和亲,西施不得不舍情取义,临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泪水在其中流动,被后人称之为“流蠡”(琉璃)。《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鷄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西京杂记》卷一:“杂厠五色琉璃为劎匣。” 宋 戴埴 《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瑠璃榻,翡翠楼,手捲真珠上玉钩。”
阶天:登临天际云端的阶梯。武夷山有摩崖刻书‘阶天处’意为石阶尽头既是天之起始。文中万木阶天是指知了以万树为阶,志存高远,闻达天际。
谑(音噱):谑本意是指尽兴地游乐,也指取笑作乐。该文字在《尔雅》和《诗·卫风·淇奥》等文献均有记载。(1) 形声。从言,虐声。本义:尽兴地游乐。 (2) 同本义。谑,戏也。——《说文》谑,浪笑。——《尔雅》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卫风·淇奥》此乃今之轻薄子,好作谑词,嘲乡里之类,为一乡所疾苦者。——《朱子全书》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 (3) 又如:谑亲(闹新房);姿欢谑(尽情地欢乐游玩)。 (4) 取笑作乐。伊其相谑。——《汉书·地理志》。注:“戏言也。”调笑来相谑。——李白《陌上桑》嗜酒善谑,而好为诗。——《宋史》 (5) 又如:谑戏(调笑戏弄);谑剧(调笑嬉戏);谑浪(戏谑放荡);谑嘲(戏谑嘲弄);谑弄(戏谑嘲弄);谑词(开玩笑的话)。
诗中意为游戏文章,不以为炫耀与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