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定穿越多维时空

(2014-06-24 17:06:34)
标签:

军事

区宇俊

星座名博

风水

佛学

分类: 杂谈

文/区宇俊

 

                                   禅定穿越多维时空

      

你想穿越时空旅行吗?请不要以为这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其实的确是可行的,关键是你要懂得穿越它的方法。

    我们人类是生活在三维的时空里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世界是一个多维时空的世界,却是较少人知道。据现代物理学界所说,世界至少有十一个维度。

简单地说:0维是点,没有长、宽、高。一维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一条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和高。二维是由无数的线组成的面,有长和宽,没有高。三维是由无数的面组成的体,有长、宽和高。四维是在三维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时间轴。它是由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所提出。

五维是在四维时间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再分出无限多的时间线。六维是在五维空间上的两条时间线,如同二维空间。比如说,报纸上的两个对角点不能直接到达,把报纸对折就可以直接到达对角点。在六维空间中,就象把二维空间弯曲一样,五维空间也可以弯曲,由此产生了六维空间。

七维是所有的时空点,即无限个点上产生无限个的时间线。八维是无限多个宇宙,这些宇宙中有着不同的物理定律,不同的引力常数等。九维是八维空间的弯曲。在八维空间中,不能直接在各个宇宙中到达不同的两个点,而在九维空间中则可以在八维空间中的两个点之间直接到达。

十维是最小粒子,它不是实体的物质,而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超弦形成的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的外在表现。在十维空间中,已经没有了物质,只存在不同振动频率的弦。

十一维是由十维空间加上记忆和感知所构成。爱因斯坦认为,记忆是可延伸且具有弹性的,而感知是存在于时间、空间和记忆之外的。总之,十一维空间是由时间、空间、记忆与感知所共同构成的。

    怎样印证世界最少有十一个维度呢?

要印证世界的多个维度,我们可以通过禅定来完成。可是,常人的妄想和执着心太大,被物欲迷惑了心灵,一般来说都无法进入禅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需要一个好老师的指引,常人才能够入定。

    在禅定中,我们可以到平时无法穿越的时空隧道里任意遨游,追溯过去,了解未来。换句话说,在禅定的状态下,你既可以回到前世,以及前世的前世;也可以去到未来,以及未来的未来。总而言之,穿越过去未来对你来说这时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为什么禅定便可以穿越呢?

这是因为,人类的身体构造是物质性的,物质性的身体要受到物质定律所制约。正如我们身在中国,便要受到中国的法律制约一样。如果我们身在外国,便可以不再受到中国的法律制约了(当然,我们还要受到外国法律的制约。这个另当别论)。现在,我们想不受中国的法律制约,那就必须离开中国,要么出国,要么移民。同样的道理,我们想穿越时空,不受物质定律制约,就必须离开肉身。故《道德经》说:“吾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而要离开肉身,只能以能量的形式离开,这便是灵魂出窍。须知能量的定律与物质的定律不同,两者的特点往往相反。物质所能的,往往能量不能;能量所能的,往往物质不能。所以能量不受物质定律所限。这就象手机不能瞬间从中国到美国,但手机的信号可以瞬间从中国到美国一样。

    《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被捆仙索绑住,动弹不得,但是他可以上天搬救兵,便是运用灵魂出窍的方法。我们要穿越时空,身体却被物质定律捆绑住,所以只能象孙悟空。禅定便是使灵魂出窍,穿越我们想去的那个时空。

      不同的时空有不同的特点,过去未来的时空,与我们现在生活的时空并不是一码事,“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已经告诉我们这个真相。在禅定中,仿佛只有一分钟,现实世界已经过了一小时。在这一小时里,我们既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或未来,也可以看到别人的过去或未来。换句话说,我们在禅定中既可以知道自己的命运,也可以知道别人的命运,而无须借助于任何的术数。

      有一些高僧能够知道过去未来,而无需占卜,真正做到了“善易者不卜”的未卜先知,就是因为这些高僧能够进入禅定的状态。常人没有这个能耐,但如果有好老师的指引,也能够得偿所愿。

      如果有谁想亲自体验穿越时空,印证多维时空的真实性,在禅定中感受遨游前世后世的乐趣,可以和笔者电话预约。在笔者的指引下,你将能够旅行于异度空间,体验以往从未有过的别样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