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古本今译(一)

标签:
区宇俊易经道德经佛经家居起名命理风水八卦杂谈 |
分类: 道德经古本今译 |
《道德经》古本今译(一)
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的吗?它就不是永久不变的那个道了啊;名可以用语言来说清楚的吗?它就不是永久不变的那个名了啊。无,说的是万物初始时那种太极的状态;有,说的是生养万物的那个总根源。所以经常宁静无欲望啊,在观察道的奥妙;经常冲动有欲望啊,在观照道的无声之音。这两者,正如一母所生的两个同胞兄弟,都可以说是玄妙。玄妙又玄妙,道就是那许许多多玄妙的总出处。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天下的人全知道那好的是好的,这已经是不好的了;全知道那善的是善的,这已经是不善的了。有无之间相生呀,难易之间相成呀,长短之间相对照呀,高下之间相趋向呀,音声之间相和应呀,先后之间相跟随呀。所以圣人以无为的道法处事,施行不刻意教化的教化,万物兴起了却没有开始啊,有了作为却不恃功啊,事成之后却不自矜啊。因为圣人们不自矜,所以他们的美誉得以长留。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不推广尊崇贤才,使民众不去争名夺利;不贵重珍奇稀少的货物,使民众不做盗贼;不宣泄个人的私欲,使民众的心不迷乱。所以圣人们治理天下啊,使民众清心寡欲,填饱肚子,没有远大的志向,有着强健的体魄。经常使民众没有太多的见识,也没有太多的欲望,使得那些特别聪明的人不敢胡作非为。他们只是不妄为而已,天下就没有不安定的了。
原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译文:把道的本性浇注进去治国就会不盈溢啊。深不可识啊,好象那万物的初始时一样。挫磨民众的锋芒,拆解他们的纠纷,跟他们处于同一的地位、同一的立场。清澈明瞭啊,就象国家的存在那样。我不知道这种治国理念该以哪个称谓啊,就象是上帝的先人。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虚而不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译文:天地它没有仁爱,把万物当作是草扎的狗看待;圣人也没有仁爱,把老百姓当作是草扎的狗看待。天与地之间,就象那打铁铺所用的风箱吗?空虚而不穷竭,动得越多气出得越多。博学穷理,倒不如是坚守着中道。
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译文:生养万物的道它永久长存,这个就是天地万物之母。天地万物之母的总出处,就是天地的那个根本。绵延不绝啊好似储藏那样,应用起来则无穷无尽。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长存地永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原因,是缘于它不是为了自己,因而能够得以长久。所以圣人们退避让人却得到了后发先至,不是为了自己却得以保全了自己。莫非他们是没有私欲的吗?因此能够成就了自己的私欲。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就好象水。水长于滋养万物却不争夺,居于众人厌恶的低洼处所,所以它接近于道了。居住长于择地,心灵长于博大,施予长于仁爱,说话长于信用,为政长于安定,处事长于能力,行动长于适时。人只有不争夺,所以才没有过失。
原文:持而盈之,不若其已也;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拿着的东西多余了,倒不如不要罢了啊;揣着一把利器,不可以长久留在身上啊;金玉满屋子都是,守不住它啊;富贵了就骄横,是自己在惹祸患啊。功成之后就马上引退,这是老天爷的方法啊。(待续)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