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可爱
陈可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0
  • 关注人气: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化现存风雨桥

(2011-05-05 12:18:25)
标签:

旅游

伊溪桥位于安化县东坪镇木子管区王井后龙组柳溪河上,跨东南——西北,建于清光绪丙申年(1896)。大桥为悬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两台三墩、棱形分水;鹊木四层;全长约77米,通高12米,过道宽3.7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30空,每空长2.3米;东南方有桥亭三间,西北方有石阶级。

 

马渡桥位于安化县东坪镇杨林管区马渡村槎溪河,东南——西北横跨槎溪,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大桥为悬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两台两墩、棱形分水,鹊木五层;全长约46.5米,通高10米,宽3.7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22空,每空长2.1米;西北方为石级台阶。

 

红岩塘桥位于安化县东坪镇杨林管区新局村一组株溪上,南北横跨株溪,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桥为悬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两台一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约27米,通高7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3空,每空长2.2米.

 

  镇东桥位于安化县东坪镇中心柳溪河上,南北向横跨柳溪,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大桥为悬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两台三墩、棱形分水;全长约75米,通高10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32空,每空长2.6米;南北两端新建有桥头亭。

 

卧龙桥位于安化县烟溪镇卧龙村江溪坑上,东西向横跨江溪坑,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大桥为单檐小青瓦顶、木结构梁架,两台,鹊木一层;全长约16.4米,通高9米,宽3.9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7空,每空长2.2米;东端歇亭内立石碑三块;两端桥头有石级台阶。其东端连接通往探溪的青石古道,现存青石古道约2公里,西端是通往溆浦古道。

 

万善桥位于安化县田庄乡温溪村,东西向横跨耕作土沟,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两台一墩、棱形分水;鹊木四层;全长约36米,通高8米,宽3.5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6空,每空长2.1米;东端桥头有青砖风火墙和石级台阶,西端桥头过亭内嵌刻“万善桥”桥名,之下嵌有七块捐款石碑;过亭南侧通新化,北侧通桃源。

 

大林口桥位于安化县渠江镇连口村大林口,东西向横跨石桥塘溪,建于1945年。其前身为石桥,因大水冲垮改建为木桥;大桥为单檐小青瓦顶、木结构渠架,两台,鹊木三层;全长约15米,通高8米,宽4.1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6空,每空长2.5米;;桥两端各有青石阶级

 

高桥位于安化县渠江镇敷溪村高桥组,西南向横跨敷溪,建于1961年。大桥为三层檐小青瓦顶、木结构渠架,两台,鹊木四层;全长约16米,通高9米,宽4.2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6空,每空长2.5米;桥两端各有青石阶级

南关桥于安化县渠江镇灯塔村,东北——西南横跨水尾底溪,建于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木结构渠架,两台;全长约18.3米,通高10米,宽4.2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7空,每空长2.5米; 1994年整修时改桥梁、梁面为水泥板;西南端两侧有石台阶级。

 

大塘桥位于安化县渠江镇大塘村桥下组,南北向横跨敷溪,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一墩,双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约20米,通高10米,宽4.1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6空,每空长2.8米;北端为水泥台阶,立石端一块于北端桥头。

 

木家桥位于安化县清塘镇木桥村三组,东西向横跨小溪,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两桥头顶各有一个四边翘角楼阁式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两层鹊木;全长约15.3米,通高5米,宽3.6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4空,每空长3.4米;;两端各有青石台阶级。

 

包台桥位于安化县南金乡包台村黑冲,南北向横跨小溪,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木结构渠架,两台;全长约15.1米,通高6米,宽3.65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7空,每空长2.1米。

 

十义桥位于安化县梅城镇十里村十里小学后门伊溪河上,南北向横跨伊溪,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三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约65米,通高10.2米,宽3.9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24空,每空长2.5米;北桥头有过道,南桥头西侧有石台阶级。

 

燕子桥位于安化县梅城镇启安村六组,东西向横跨伊溪,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为道光二年(1822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约38.5米,通高11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1空;西桥头有过道和守桥亭,东桥头南北两侧有石台阶级;东、西桥头和桥中间各有一个四边翘角阁楼式硬山顶;中间的脊上压三星宝顶,两侧的为花形装饰,脊角耸立龙形泥塑。

 

福星桥位于安化县梅城镇道观村九组,南北向横跨拦路河,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原名落马桥。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五层鹊木;全长约42米,通高7米,宽3.6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5空;南桥头有石阶级和守桥亭,北桥头西侧有石台阶级;南、北桥头和桥中间各有一个四边翘角阁楼式顶;中间的已经倒塌。

 

乐善桥位于安化县马路镇严家庄村三组,东北——西南向横跨小溪,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渠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约16.7米,通高9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7空,每空1.9米;东北桥端山墙上浮雕“乐善桥”桥名,门柱上雕刻对联“乐已亦乐功全施济,善身兼善世利溥往来”,西南桥端东南侧有石阶级。两桥头有风火墙。

 

晓溪桥位于安化县马路镇晓溪村,东南——西北向横跨晓溪,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木结构渠架,两台一墩,棱形分水,两层鹊木;全长约23米,通高9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7空,每空2米;东南桥端过道口上匾额“晓溪桥”桥名,柱上竖匾对联“晓日翡红射出霞光万道,溪水碧绿映衬蓬莱琼楼”;桥两头有石级阶梯。

 

苦竹溪桥位于安化县顽沙村苦竹溪上,南北向横跨苦竹溪,建于1795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木结构渠架,两台三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约70米,通高9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25空,每空3米;北端桥头至墩之间倒塌。

 

晕家桥位于安化县乐安镇横石村肖家组柳林溪上,南北向横跨柳林溪,建于乾隆年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维修一次。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渠架,两台一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南、北两端东侧鹊木悬空。全长34.8米,通高9米,宽4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1空,每空2米;北端桥头有住房、店铺、厅、厨房、过道等;南、北两端西侧有台级阶梯;南端桥亭顶加建楼阁式顶。

 

肖家桥位于安化县乐安镇横市村横桥组柳林溪上,南北向横跨柳林溪,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渠架,两台一墩,棱形分水,五层鹊木;全长31米,通高9米,宽3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4空,每空1.9米;南、北端桥亭顶上加建楼阁式顶,南端楼阁式顶下有“肖家桥”桥名匾额;北端桥头西侧有石级阶梯。

 

思贤桥位于安化县江南镇七一村,南北向横跨麻溪,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渠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五层鹊木;全长57.5米,通高9米,宽4.1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21空,每空2.7米;南、北端桥亭顶上加建楼阁式顶;北端桥头有青石阶梯楼、阁式顶下有青花瓷片并成的“思贤桥”桥名匾额,南端桥头有守桥亭。

 

永锡桥位于安化县江南镇锡潭村麻溪河上,南北向横跨麻溪,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渠架,两台三墩,棱形分水,六层鹊木;全长83米,通高12.8米,宽3.7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34空,每空2.1米;南、北端桥亭顶上加建楼阁式顶;北端桥头建有碑亭,现存石碑五十八块,南端桥亭楼阁式顶下有 “永锡桥”桥名匾额,桥头有石级阶梯。

 

烈溪桥位于安化县古楼乡烈溪村烈溪上,西北——东南向横跨烈溪,建于民国年间。大桥为单檐小青瓦顶、木结构梁架,两台;1996年改建时将桥面改成水泥板;全长10.5米,通高5米,宽3.4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5空,每空1.7米。

 

蛇山溪亭子位于安化县奎溪镇木榴村蛇山溪,南北向横跨蛇山溪,建于民国年间。大桥为单檐小青瓦顶、木结构梁架,两台;全长11米,通高5米,宽4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6空,每空1.8米。

 

复古桥位于安化县柘溪镇双桥村,东南——西北向横跨双桥溪,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梁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五层鹊木;全长30.8米,通高6米,宽3.8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3空,每空2.3米,两端桥头均有有麻石风火墙和麻石阶梯,门楣上嵌有“复古桥”桥名。

 

适中桥位于仙溪镇圳中村杨家组,南北向跨杨家溪,建于清宣统辛亥年。大桥为悬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梁架,二台,桥梁中间从河底用两圆木支撑,其上托桥亭;全长14.5m,宽5.6m,高7.5m。中间为过道,两边为歇亭,共5空。南、北桥头顶上各加建四角翘起的楼阁式顶,檐下楷书“适中桥”。

 

仙牛石桥位于安化县大福镇新桥村桅杆组沂溪上,东南——西北向横跨沂溪,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梁架,两台两墩,棱形分水,四层鹊木;全长34.7米,通高8米,宽4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2空,每空2.6米;东桥头有石级阶梯,西桥头过亭内嵌石碑一块,石碑刻于光绪元年(1875年)。

 

栗林思贤桥位于安化县梅城镇栗林村五组,南北向横跨小溪,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大桥为歇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木结构梁架,两台一墩,棱形分水,两层鹊木;全长14米,通高8米,宽5.1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12空,每空5米;南桥头顶加建有楼阁式顶.

 

永盛桥位于安化县大福镇凤泉村,东西向横跨柘木溪,始建于1929年,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大桥为悬山重檐小青瓦顶、悬臂挑梁式木结构,两台一墩、棱形分水;鹊木六层;全长21米,宽5.7米,通高7.5米,过道宽2.5米;中间为走道,两侧为歇亭;歇亭共7空,每空长2.5米、宽0.6米;墩高3.5米,宽2.1米;分水长2米。东端桥顶为亭阁式,空高0.6米,西端桥头有青石桥碑一块,高1.5米,宽0.8米。

 

漾佳桥位于平口镇漾佳村饶一组,始建于清代,南北向跨漾佳溪,占地面积约52平方米,原建于漾佳溪下游的漾佳村青叶组,1963年因柘溪大坝蓄水,青叶组成为水淹区,当地村民喜爱此桥,将桥原样移至饶一组。桥为鹊木结构,通高约7米,歇山顶铺小青瓦,木结构梁架,高3.6米、长15.4米、宽3.4米,7空;2台1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