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世纪文化遗产爱丁堡苏格兰首府杂谈 |
分类: 西欧【英、法、荷、比、卢】 |
【黑色气质之城】
世界那么多城市,唯独爱丁堡会令我如此难忘
或许老电影看多了,印象里的英伦半岛总是雾霭蒙蒙、阴森森的
踏入它的那一刻,便已沦陷,爱丁堡便是我想象中的模样
.....
它的魅力不只是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建筑、悠扬的苏格兰风笛、顶级的威士忌
更吸引我眼球的,还有那迷漫在整座城市里独特的黑色气质,以及各种鬼魂幽灵的传说
爱丁堡人似乎也不避讳自己闻名于世的“闹鬼城市”大名,甚至沾沾自喜,引以为豪
【爱丁堡的新镇、老镇-世界文化遗产1995】(摘自网络)
爱丁堡拥有完全不同风格的新镇和老镇。
老镇密布中世纪城堡和建筑,体现了中世纪城市的有机增长现象;
新镇则是18世纪以来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反映了18世纪和19世纪城市规划的思想,
这一规划思想影响了整个欧洲。两区有极大的反差,但却和谐并存,使爱丁堡具有独特的气质。
1995年,爱丁堡的新镇、老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
从15世纪起,爱丁堡就是苏格兰的首都。
目前这座城市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以中世纪堡垒风格占据主要地位的老城
和一个从18世纪发展而来具有新古典主义形式的城市,它对欧洲城市建筑具有广泛的影响。
这两个历史城区都有许多重要的建筑物,其风格既统一和谐又对比分明,给这座城市赋予了独特魅力。
刚刚踏入苏格兰土地,即刻狂风蜷着急雨,气温骤降,吹得人踉跄不稳
赶紧从背包掏出备用的裤子,套在裙子里防寒
倚着苏格兰与英格兰界碑背风的一面,在山石的遮挡下勉强留影
......
爱丁堡,传说中的“鬼城”莫非真的有鬼魂
倒吸一口凉气,不安伴着点点兴奋,一并袭来
兴许只有这样的鬼天气,才是滋生大作家们创作脍炙人口小说的温床吧
【家喻户晓电影的诞生地】(网图)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描写罗琳(《哈利波特》作者)经历的电影,什么名字我忘记了
只记得当年罗琳在爱丁堡居住期间,情感、事业屡遭挫折,常常独自流连于古旧街巷之间
最终,她把一个个流传于爱丁堡和苏格兰的神话传说,移植到了她那些离奇古怪的魔法世界里
于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魔幻小说《哈里波特》横空出世
......
一手塑造了神探福尔摩斯的作家柯南道尔,就是爱丁堡人
作者书中描写的福尔摩斯,不仅有着令人不安的怪癖,还是个无所不能的超级神探
特别是他嘴含烟斗、手持文明棍、头戴小礼帽、身披长风衣的潇洒外形,深入人心呀
......
同样以爱丁堡为灵感的魔幻童话故事,还有苏格兰大作家巴瑞的《彼得.潘》
他笔下的“小飞侠”感动了全世界大小朋友们的心
从此,在每一个成年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

在爱丁堡,鬼故事是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浓雾笼罩的街景加上神秘的民间传说,使爱丁堡的“鬼文化”别具一格
在一英里大道上可以看到很多“寻鬼之旅”的广告
入夜后,还会有一些“寻鬼”的旅游项目
......
对于“鬼城”的由来,从古至今有很多版本
无论是说,因黑暗中世纪作为教区中心的爱丁堡,所经历过恐怖的“宗教改革”所导致
还是说,在欧洲“黑死病”肆虐时期,爱丁堡作为重灾区,死去的冤魂不计其数所引发
都足以支撑起其作为“鬼城”滋生土壤的佐证了
【“黑死病”夺走了欧洲人1/4的生命】(网图)
说到“黑死病”,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欧洲中世纪发生的那场鼠疫之灾
严格说来,黑死病在欧洲的爆发不止一次
1348年~1351年的全欧洲大爆发,1664年~1665年的伦敦大爆发
十四世纪的全欧洲鼠疫大爆发,夺走几千万人的性命,使欧洲人口丧失1/4
【当地人热衷传播“鬼故事”】
无论来自哪里的游客到达爱丁堡
当地导游都会添油加醋、甚至是兴高采烈地给您讲各种版本的“鬼故事”
当地人也会煞有介事且不乏幽默地对外国游客调侃道:“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鬼”
要知道,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各种鬼节
据说,届时世界各地巫师,神婆都会聚于此,彼此交流灵异鬼魂的心得呢
您说奇葩不
【黑死病导致“鬼城”说】
17-18世纪时,黑死病肆虐欧洲
爱丁堡政府为了控制病情,当局为此另盖新城,并把病人全部集中在老城区,
他们把旧城房屋的门窗全部钉死,以防病人逃跑,不给他们食物和水,让他们自生自灭
导致这些人全部病死于此。引发冤魂不散,“幽灵游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之说
尤其在重灾区玛丽金小巷,很多人都说会感觉到什么人拉扯着自己的衣袖,甚至触碰到什么
每当此时,当地人一定会对你说,那是你和一个小女孩鬼魂相遇了
她每天都会和游人们纠缠......听得人头皮发麻
【与女王有关的那些离奇传说】(网图)
皇家一英里大道上的传奇故事还不只这些
这条大道的终点是曾经皇家的住所:荷里路宫
在这座宫殿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骇人听闻的传说,主要和苏格兰的玛丽女王有关
......
玛丽女王可谓是欧洲历史上最美丽且又最不幸的女王
刚出生6天,父病死,十几岁嫁给法王,法王又病死。随后回到苏格兰,成为苏格兰女王。
在荷里路宫,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秘书被杀,而后她第二任丈夫也神秘遇害
由于被牵扯进凶杀案,她被迫交出王冠,逃出苏格兰,投奔表姐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后又被伊丽莎白怀疑她企图夺取英格兰王位而被囚19年
最后以勾结西班牙谋反的罪名在伦敦塔被砍头
......
玛丽女王临死前的一句话被人们牢牢记住:“我的结束就是我的开始”
天啊!这是几个意思?这话怎么那么渗人啊!女王得有多冤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据说,而今每当昏黄时,人们在秘书被杀的房间的灯下,仍有人看到当年留下的血迹
听着头皮都发麻
死亡率超过12.5%鼠疫,如此厉害的传染病,却早已销声匿迹,当年的欧洲人又是如何战胜的
而今,新冠肆虐之时,人们似乎对此愈发好奇,甚至希望得到借鉴和改变
事实上,同样没有确切的结论,专家们的见解多样,主要有以下这几种观点
......
【观点一:黑死病不是人类战胜的,而是自然消亡的】
最主流观点认为,黑死病至少在欧洲蔓延存续了300多年,足以说明欧洲人并没有战胜黑死病
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人类的功劳
......
【观点二:黑死病的结束,得益于宿主的减少】
容易传播黑死病的黑鼠,被更凶猛的棕鼠以及挪威鼠给取代了
通俗地说,就是导致黑死病传播的黑鼠,在300年中,逐渐被其它鼠类淘汰掉了,从而鼠疫结束
......
【观点三:卫生习惯大为改善,实行隔离制度】
话说罗马人最擅长的“澡堂、妓院、剧场”,的确对欧洲早期各种传染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黑死病的爆发,让欧洲人们突然意识到阻断传染源的重要,必须实行严苛的隔离,甚至不惜死亡为代价
远远望过去,黑色的尖型建筑在浓雾之中若隐若现,阴森恐怖之极
近前仰望,又像是黑色的幽灵,多少有那么点令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英国人de抗疫】
近来,新冠各种变异毒株层出不巧,欧洲的新冠感染人数也随之节节高升
然而,令国人感到目瞪口呆的是,欧洲人似乎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并不怎么在意
赛事热热闹闹,聚会欢欢喜喜,该吃吃该喝喝,一副“爱咋咋”的态度
......
英国人更是翻来覆去烙烧饼,一下“群体免疫”、一下又“全面封禁”
一个巴掌大点的小口罩,也闹得惊天动地,摘了戴、戴了摘地打罗圈架
欧洲人心说“躺平”怎么了?
自古以来,欧洲人就饱受各种传染病的侵袭:鼠疫、天花、伤寒、梅毒、霍乱
几乎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流行传染病,都曾在欧洲大陆上肆虐过一番
因此,对许多天生具备乐观精神的欧洲人来说,出现疫情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甚至大有人以为,只要做好个人卫生就行,毕竟他们的祖祖辈辈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当然,光靠佛系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事实上,作为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发源地,欧洲人自认为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经验
18世纪末期,接种各类传染病疫苗成了许多欧洲人的选择,各种消毒措施也不少
拿破仑就曾下令要求军队所有士兵必须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
只是让人颇为费解的是,在面对新冠疫情的时候
欧洲人所表现出的种种佛系态度却实在让我们有点看不懂
也许乐观的欧洲人认为这个病毒只是小儿科,没必要小题大做
哎!只能说我们中国人深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否则悔之晚矣
满地都是咕咕叫的小鸽子、蹦蹦跳跳的小松鼠,萌死了!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买条苏格兰裙子,买顶“福尔摩斯”款小礼帽
【一条街道,一串记忆】
爱丁堡很值得一游,因为那里有太多的历史沧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过的每一座古老建筑,仿佛里面都有一个神秘的故事和传说
这里的街道,见证了这个国家曾经的荣耀,王室的兴衰,宗教的变迁,疾病的恐怖
......
时间的流转,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变成了过眼云烟,唯有坚实的青石板路还忆得起当年的马蹄声声
喜欢在这样的街道漫步,无须到处寻觅就可尽览一地精髓
简单而不简约,一条街道,一城风光,一部历史,一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