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青海,大美的草原,配上大图,才找到当时享受风景饕餮大餐的1/10感觉。
7月21日早上从西宁出发,经大通县,过门源县,直奔祁连县城八宝镇,然后从终点倒回沿途,细细地体味这条古丝绸之路之一段行程,一路向西北,油菜花、雪山、峡谷、林海、草原、河流,尽显高原风光的原始性、神秘性、生态性。视觉的冲击乃至心灵的震撼:高原的风光使用大写字体,俺家乡的馒头山更习惯于用小写字体表达。
7月23日晚回到西宁。之后江苏非妈的“三八六一团”到青海,陪同他们重游了一遍青海湖,沿途所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草原。相比之下,金银滩因为游人纷至沓来,景观也凭添几分人工雕琢的痕迹;祁连山草原水草肥美,壮阔大气,还保留着原汁的风貌,游玩起来也更原味,不愧之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称誉。
朵朵认为整个旅途最好玩的不过是草原上采蘑菇。这是第二天的行程了,咱就插叙的方式从孩子认为最有互动性,最难忘的,最有趣味的玩法补记这次的游记。

雨中的草原。(地点:阿柔大寺附近)
近溪水的水草相对茁壮,野花品种色彩也丰富。

阴天的草原。(地点:峨堡镇)
祁连山四季从来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窦娥要在这里喊冤更容易灵光了。
蘑菇长在这种绝对没污染的高寒草甸上,冰川雪水,牛粪羊粪提供了充足的养份,可想而知这里的蘑菇是多么的美味。
远处的连绵山脉也长有名贵的冬虫草,挖虫草就不是我们这种门外汉所能发掘的事情了。

草原上巧遇也在采蘑菇的当地回民小GG。
小GG上初一了,前天才开始放暑假,放假采蘑菇挣学费是他每年必干的一件开心事,他手上采到的是一朵黄蘑菇。
祁连蘑菇中以黄蘑菇最为有名,是祁连“八宝”之一,其产量当属峨堡最高,可与驰名的张家口“口蘑”相媲美。鲜的黄蘑菇市价就25元/斤了,晒干后市价200元/斤,小GG每个暑假采蘑菇可以挣到1000元以上。

一朵蘑菇长在牛粪上。
我们这次采到的大多是这种白蘑菇,相对黄蘑菇,食起来鲜香要逊色些,价格却不能与黄蘑菇攀比,市价5元/斤。
后来挂在家里晾晒的白蘑菇,都香熏我这个煮妇了。

孩子们在采蘑菇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要跨过冰雪融化雨水汇流的溪水,我还在犹豫中,小GG一把抱起朵朵,蹭蹭蹭就淌过去了。一路上,俩人哥哥长,朵朵短的称谓,教朵朵辨识有毒和无毒的蘑菇,还有草原上的野花名称,追逐草原上的野兔,老鼠……
在此说明,采蘑菇是不收钱的任凭采集,小GG也是义务的陪我们采蘑菇。不象青海湖边的藏民,游客来多了,利益的驱使之下,淳朴的民风也丢失了,拍下他们家的油菜花也收钱,和抢钱没区别
。祁连县旅游还在待开发阶段,相对成熟的景区,玩起来心情更加无拘无束。

采摘的过程还在下粉粉的小雨,最低气温估计就12、13度,朵朵把带来的衣服都穿上了,小GG穿的是雨衣。后来在我们快要走时,太阳出来了,又得一件一件脱下装进包里。

好Q的蘑菇。

我们娘俩采的全装进这个包包里了。草原上的黄色的野花和油菜花一样泛滥泛黄,望断天涯都是花!

和朵爸采的蘑菇一起汇总。
后来我在峨堡镇上的摊贩上过秤,足足12斤重。



镇上摊贩刚收取的黄蘑菇,垂涎吧!
当晚我们赶到门源县城浩门镇入住,安顿好后,朵爸一个劲的吵着要吃鲜蘑菇。我挑出那些花骨朵般的蘑菇洗好,晚上近十点了,一家三口穿了几个街口才找到一家川菜馆,(清真饭馆做不好这道菜),点了个鲜肉炒蘑菇,让师傅就用我们自备来的蘑菇炒,结果鲜香是俱全了,但可能因为“门源油,满地流”,感觉师傅下的油太重手了,有点过腻。第二天晚上回到家,我也动手做了一大盆的鲜肉炒蘑菇,那个鲜香啊,实在顾不上拍张PP就抢着夹了。
煮妇朵妈提供一个煮蘑菇时防中毒蘑菇的秘诀:洗净蘑菇,烧开水,扔几颗蒜头,然后倒入蘑菇焯水捞出,如果蒜头变黑,说明蘑菇有毒,如果还保持原色洁白,放心食用!
加载中,请稍候......